地震预防预报
地震预防预报
[概况]
2006年,黑河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黑龙江省地震局的领导下,全市地震系统干
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
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2006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林存东)
[落实市政府重点工作]
根据黑市政字[2006]15号文件中“2006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第56项把黑河地震
台建设成中俄地震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以及全省地震局长工作会议明确的加快黑河地震台同俄阿
州地震科技合作的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指示精神,市地震局一是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专项
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二是积极努力争取国家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资金和政策方
面的支持;三是加强同俄罗斯有关方面的联系和交流。
(一)完成了中俄地震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基础建设。经过努力争取,黑河地震台的道路改造
和人工湖改造项目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批准,项目投资72.79 万元(其中,国家投入50
万元,地方政府匹配22.79 万元)。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两项工程已于8 月末全部完工。
同时,国家局和省局对黑河地震台投入了44.76 万元,为黑河台新增了前兆观测手段和信息节点
系统,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二)推进了基地与俄阿州的地震交流合作。为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并结合2006年省地震局
对黑河市地震局加快中俄地震科技交流合作的要求,针对2006年两岸地震科技合作项目推进意向,
市地震局邀请了俄科学院远东分院阿州科学中心副主席别洛交罗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和俄阿
州地质资源利用研究所研究员谢罗夫·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在黑河市举行了会谈。会谈就
建立中俄地震科技工作者交流和互访机制、中俄合建地震台、《中俄黑龙江地区地震监测与分析
预报平台建设》项目合作、利用空间系统观测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
深入的磋商。同时,就两岸地震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建立、两岸地震科技合作章程以及委员会的工
作机制达成了一致意见。按照已达成的协议,中俄双方已开展了相关地震科技合作。
(三)完成了基地的地震科研工作。经省地震系统公开演讲答辩,黑河地震台1 人已被聘为
省地震系统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嫩江断裂构造片区预报员两个职务,享受省局科研经费等待遇,为
进一步开展地震科研工作,促进中俄地震科技合作打下了基础;配合中俄地震科技交流合作基地
工作,黑河地震台申请了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中俄黑龙江地区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平台
建设》,向省地震局申请了《建立黑龙江亚板块地震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等课题;为挖掘黑河地
震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测震仪的潜力,申报并且在省地震局已立项的科研项目——《用JCZ-1 型
地震计观测固体潮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在本行业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 篇,在东北地震研究学会学术交流论文1 篇。
(林存东)
[法制工作]
以普法工作为切入点,加强了全市地震系统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按照“五五”普法规
划的要求,制定了二六年普法工作的重点,结合防震减灾工作,以“3.1 ”和“7.28”为契
机,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使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得到了普及。市地震局结合全面开展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
作的实际,加强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
人员学法制度,规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集中专题辅导
学习为主的学法方式,系统地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使
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积极组
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省地震局举办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与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培训班,全面系统
地学习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业务知识和法律程序,提高了人员素质,增强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
识和观念;三是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把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分解到科室和执法人员,界
定执法职责,合理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
与错案责任追究制,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相关
法律知识的自觉性。通过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加强学习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得
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做好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和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公共事务奠定了基础。
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在健全机制上求突破。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证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
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了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黑河市地震局
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为通用目标和专用目标,并且分解落实到领
导和执法人员,形成了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定期对依
法行政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将考评质量作为全年综合评比的主要内容之一。三是健全制度体系,
在全面推行六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防震减灾工作管理程序,内容包括:1 、地震监测设
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程序;2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管理程序;3 、建
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管理程序;4 、地震行政处罚程序;5 、地震行政处罚听证程序;6 、
地震行政处罚执行程序;7 、地震行政赔偿程序。并向市法制办报告和备案,从而使行政执法各
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的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行政执法工作,保证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抗震设防
要求管理的规定、程序和要求,市地震局对新建的重大工程和生命工程采取送达抗震设防要求通
知书、上门服务等措施,强化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增强了公共服务意识。并积极争取相关
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变事后处罚为提前介入和监管,努力从源头上把住抗震设防要求关。全年协
调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黑龙江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为黑河市中俄直流黑河换流站、山口水利枢
纽工程等4 项重大和重要建设工程进行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参数复核,根据地
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依法确认了抗震设防要求参数;对人民银行办公楼、黑
河学院宿舍楼、劳动局技能培训基地等33项建设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审批,依据国家强制性技术
标准确定了抗震设防要求参数,为这些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防震减灾法》有关条款,对负责布黑变电工程的单位黑河星河公司,下发了抗震设防要求通
知书。通过对此两项工程履行执法程序,使建设单位补做了工程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具体的
行政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能够依法办事,既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管理职能,又积极做好服务,
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有力地促进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在认真贯彻落实《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道壑洛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区管理的通知》的同
时,市地震局以建立健全地震系统执法机制和执法队伍入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制定
了兼职的执法监督科室和兼职的执法监督人员。二是市(县)两级地震工作人员做到了持证上岗,
现有执证人员14人。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省、市两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和行政许可法知识
考试等,同时市地震局以提高素质入手,“学”字当头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
制度建设,健全内部制度体系,在全面推行“六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政务公开板,使行政
执法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推进抗震设防管理。为使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市地震局制定并
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 市) 按照执法目标
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依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程序对违法事件坚决予以纠正,
并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予以处罚。
(林存东)
[地震监测预报台网建设]
已经建成了由黑河地震台、嫩江水位观测站和省地震局直属的五大连池地震火山观测站、德
都地震台组成的黑河市地震监测台网。台网一年来工作运行正常,记录了连续地震波形和前兆数
据,完成了地震监测任务。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对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全年未发生
破坏设施和影响观测环境的事件。
“十五”项目建设工作已到了收尾阶段,台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黑河地
震台流体观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嫩江水位观测站数字化改造项目已完成环境改造,等待
仪器设备安装;孙吴地下流体数字观测站、逊克数字测震台两项目地方承担部分已完成,正在等
待设备安装,预计明年初可投入运行;此外,市地震局建立了宏观观测网,含各市县区共计150
个观测点,采取定期联系,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等方式开展工作,效果良好。随着地震监测微观专
业网络、宏观前兆网络以及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成和运转,黑河市的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得到了
极大提高。
根据省局成立三个地震构造片区的意见,市地震局2006年作为成员单位,与齐齐哈尔市地震
局、大兴安岭行署地震局积极协商,成立了地震短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学
术讨论会和半年、全年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宏观观测网进行检查指导。在工作中积极引导技术人
员用最新的技术开展地震分析和趋势判断。现在台站的技术人员都掌握了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的使
用,并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市地震局还加强了地震预报科研工作,全年申报省局1 项
科研课题,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1 项,发表科研论文2 篇,交流科技论文1 篇。
在地震信息、资料产出与传输系统建设及维护方面,“黑河地震台信息节点建设项目”已经
完成了基础建设工作,仪器到位后即可开展工作。台站在全年的工作中,认真执行了维护制度,
保证了向国家局和省局信息与资料传输的畅通。黑河地震台还产出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在全国一
类台站评比中的成绩,处于上游水平。
(林存东)
[震害防御]
根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三大战略要求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
减灾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黑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全力推进防震减灾科学技
术的进步与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一、加强领导,
搞好“十五”项目建设收尾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台站建设,全面完成了地震观测台站数字化前期
改造任务和黑河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项目的主体工程,使地震监测“十五”项目得到落实。二是
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三是完成了黑河市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二、加强全市抗
震设防管理,推进震害防御工作的开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做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黑河市是省政府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进一步
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能力,市、县两级地震部门,把抓好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
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精神,深入到各县(市)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要求地震
系统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经
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严格执行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推进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006年,市地震局对市内新建居民住宅、商服中心、办公楼等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的烈度复核与
行政审批,审批复核率达到了100%,并协助省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完成了多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在参加立项审批的同时,把地震部门纳入到了基建工
程图纸审查单位。保证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加强震害预测工作的开展,在2005
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市内建筑物的调查;对重点大中型水库和超高建筑进行了重点调查,建立
了基础数据,为震害预测提供了依据。三、加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全民防
震减灾意识。遵循“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组织各县(市)地震部门,以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八周年和黑河市科技宣传周及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
纪念日为契机,积极有效的开展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一是注重对
宣传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地震部门成立了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取得了各级政府在宣传经
费上的支持,全年累计投入经费2 万余元。二是走进学校进行宣传教育,黑河市地震局、孙吴县
地震局组织人员到中小学校,开展地震知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在宣传活动中充分发
挥新闻媒体作用,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有关地震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提高了社会
各阶层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四是抓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在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工作
中,充分发挥地震科普基地作用,组织制作地震科普宣传板、多媒体宣传片等,把中小学生和青
少年作为重点对象,定期对小学生和青少年开展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中学生小学生和
青少年的防震意识。五是在黑河市辖区建立了科普宣传网,共有科普宣传员495 人,覆盖了辖区
各村屯,并及时配发了省局印制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挂图,完成了地震科普知识进村屯的工作目标。
四、与市民政局联合发文,规范和加强了“三网一员”工作的管理工作。五、推进了爱辉区地震
局的建立,为爱辉区辖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存东)
[地震应急工作]
地震应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地震局把此项工作做为全年工作的重点进行了
认真的落实。一是根据修订的《黑河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提出的要求,检查了县( 市) 及部
分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从检查的情况看,落实的较好。二是加强了地震应急工作的
落实。建立了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三是落实了
应急车辆和其它应急设备,按要求给相关人员配备了通迅工具,保持了无线电台的畅通,建立了
地震应急通讯网。四是市地震局于下半年对各县( 市) 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检查,推进了地震
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林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