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事编制工作

人事编制工作



[概况]

  2006年,全市人事编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立足于服务全市改革
发展稳定大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人事编制部门职能
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深入实施公务员法,进行了公务员登记
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在招录、考核、培训、奖励、公共服务行为问责等公务员队伍
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在招聘重点院校毕业生、制定”十一五" 人才规划、
引进国外智力、农村人才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次
人才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合作区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市
直管理权限下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调查摸底、模拟分类、实行聘
用合同制、公开招聘、改革试点、完善未聘人员分流意见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军转干部安置和
服务、信访仲裁工作有了新提高。大力提高工作效能,人事编制管理水平有了新提升。以提高服
务意识和服务本领为重点,全市人事编制部门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法制建设、效能建设和形
象建设取得新成绩。市人事局先后荣获全省人事编制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全市行政首长信访电话工作优胜单位、行
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考评优秀单位、先进党总支、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市直目标责任制
管理优胜单位、2006年市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评议综合管理部门最佳单位等荣誉,全市
人事编制系统重新命名为市级文明行业建设先进系统。

(罗延军)

[实施公务员法启动工作]

  一是成立工作组织。成立了黑河市实施公务员法改革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工作领导小
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宪军为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曹力卓和市长助理、市政
府秘书长孟庆斌为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
市编委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和秘书宣传工
作组、公务员登记和职务级别确定工作组、工资改革规范津贴和离退人员工作组、机构编制工作
组、监督检查工作组。二是召开会议部署。11月3 日,召开全市实施公务员法暨改革工资制度规
范收入分配秩序工作会议,传达了省会精神,市领导做重要讲话,结合本市实际,部署了全市实
施公务员法和改革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工作任务。三是制定实施《方案( 意见) 》。制定
了《黑河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黑河市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公务员
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黑河市贯彻执行〈黑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黑河市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的方案〉的实施意见》、《黑河市贯彻执行〈黑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
政策的实施方案〉实施意见》、《黑河市实施公务员法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经政府常务会议
讨论同意通过并实施。四是举办业务人员培训班。先后举办全市公务员登记信息录入培训班和市
直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会议,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部署。五是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扎实做好机构
编制审核、公务员登记、职务级别确定、工资套改等工作。

(罗延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全市事业单位近4 00人办理聘用合同制手续。
二是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要求,在黑河中学和黑河广播电视台开展
了全员聘用制试点。三是起草了《黑河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试行稿),市直
及部分县(市)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20 余人。四是扩大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全市
进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达198 个,占现有事业单位总数的11.1%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
规范职称聘任工作,及时履行职称聘任手续。

(何敏)

[综合计划]

  一是围绕黑河未来五年发展,集中精力和人力,会同有关科室综合起草了《黑河市“十一五
" 人才发展规划》,于7 月初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认真做好重要文字综合工作。先后起草全市
人事编制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等各类文字综合材料48个,约25万字。审核信息40期93条、各类文件
158 个、各科综合材料40个。三是抓好调研工作。全市人事编制部门共撰写调研文章50多篇。起
草了两国一城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好人才工作、提高机关服务效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关
研讨材料。四是扎实做好行政执法有关工作。会同有关科室起草了《黑河市人事局开展法制宣传
教育十一五规划》,重新制发了《黑河市人事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黑河市人事局行
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目标》,对以人事局名义起草的限制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重新梳理了行政执法政策依据。五是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工作。对未纳入财政统发的差额和自收自
支事业单位,换发《工资基金管理手册》,认真履行按季度审核备案制度。每月对纳入财政统发
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及工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数据库,准确率达到100%。六是认真做好统计
报表工作。按时完成2006年度全市事业、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报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
报表和2007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计划测算报表工作。

(罗延军)

[考试录用]

  一是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较好地完成了200 6 年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全市
共录用57人。二是完成了2007年公务员考录的报名、笔试、面试和体检工作,全市招考部门41个,
招考职位66个,招考91人;应考1 175 人,实考1 085 人;235 人参加了面试;79人参加了体检。
三是建立了考官队伍,对138 名考官进行了培训。11月7 日黑河市全市公务员登记培训班结束后,
全市开始启动公务员登记工作,截止2006年12月末,完成总任务的80% 。

(李文)

[考核培训]

  一是代政府提请人大任免14人次,提供相关材料770 余份。二是全市对2 名公务员办理了辞
退手续。三是做好2005年度考核奖励工作。全市参加2005年度考核的科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共有41 737人。其中按照国家公务员考核的8 834 人,优秀等次1 011 人,称职等次7 807
人,基本称职等次2 人,未定等次13人,不称职等次1 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2 903参加考核,
优秀的3 161 人,合格的29 561人,基本合格的24人,未定等次的121 人,不合格的36人。在年
度考核的基础上,对全市1 020 名国家公务员进行了年终奖励,其中嘉奖824 人,记三等功185
人,记二等功11人。对2 737 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年终奖励,其中模范工作者354 人,记
功2 383 人。四是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印发《黑河市20 06-2 010 年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划》(
黑市人字〔2006〕33号) ,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法律、文秘、外语知识等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7
期,培训2 942 人次,占公务员总数的33.3% 。五是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印发了《黑
河市2006-2010 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黑市人字〔2006〕34号) ,全市举办了专业技
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87期,培训7 372 人次,参训人员达到总数的31.3% 。六是加强公务员公
共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发了《黑河市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问责暂行规定督查工
作方案》(黑市人联字〔2006〕4 号)、《关于制定2006-2007 年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规划的通知》
(黑市直党工发〔2006〕30号),公布了举报电话,组织职工利用四个休息日开展上街宣传和专
项检查活动,通过采取暗访、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受理群众举报投诉6 个方面32个问题和
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理。七是认真做好实施公务员法有关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
公务员法,完成了《关于公务员职位、职务管理的调研报告》、《公务员法实施准备情况》和
《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认真做好职务与级别的认定工作,共审核登记、缓登和退养人
员1 773 人。对公务员参照管理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待省公务员参照管理单位具体要求通知下
发后上报。

(肖冰雁)

[流动调配]

  协调中省直单位对73名黑河电业局家属进行了安置。完成31名创办领办民营企业人员返岗收
尾工作。及时维护事业单位人员数据库,对55名即将到达退休年龄人员及时下发了《退休通知单》。
19个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考形式聘用41人。全市办理调配手续277 人次,其中全市财政供养人员
增加43名。

(李程)

[毕业生就业]

  全市共接收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598 名,已就业75名,就业率为12.5% 。开展了2006年全
市大中专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全市事业、企业(含非国有)对毕业生需求300 人。会同有关部
门印发了《黑河市2006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用人
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及时的就业信息服务。做好“三支一扶" 工作,本市公布岗位44个(支教20、
支医10 、支农13、扶贫1 ),全市现共招募高校毕业生26名。向省人事厅上报6 名扎根基层建
功立业毕业生事迹材料。参加了2006年10月30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召开公务员登记培训会,
并在11月7 日黑河市全市公务员登记培训班结束后,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全市公务员登记工作。

(李文)

[军转干部安置]

  一是按时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2006年本市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72人( 计划分配12人,自
主择业60人),12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在市直机关3 人、县市机关3 人、事业单位6 人。二
是完善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市直238 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发放医疗保险和
取暖、供热补贴及独生子女费48.57 万元。通过多种渠道,协助4 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了再
就业。三是认真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为6 名下岗失业企业军转干部发放生活补贴8.9
万元。兑现抗美援朝期间(1949年10月1 日-1953 年12月3 1 日)入伍15名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
贴1.8 万元。对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企业军转干部给予临时救助,确保了企业军转干部思想稳定,
没有出现越级上访现象。

(李程)

[职称管理]

  一是完成2005年度职称经常化评审收尾工作,对评审通过的高级386 人、中级8 30人下发文
件,办理了资格证书,对初级1 950 人进行资格审查和备案。二是完成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据统
计工作。三是全面部署2006年度职称经常化评审工作,完成考评结合系列的考务工作,规范晋升
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支农工作有关事宜。完成对晋升高级职称557 人(含教育219 人)和晋升
中级职称871 人(含教育582 人)相关材料的审查和中级审批工作。四是深化职称改革,继续推
行和完善评聘分开工作,全市共有185 个事业单位1 100 余名聘任到期的专业技术人员履行了重
新聘任手续。五是加强了对教育系统晋升职称的宏观管理,采取“五项措施" 推进教育职称评聘
工作公开化。

(何敏)

[职称考试]

  按照严肃态度、严格纪律、严密程序、严谨作风和必须杜绝“电白" 现象的要求,加强考试
管理,组织了3 947 人参加的外语、计算机考试、会计、卫生等6 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完成了
18项执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工作,共有700 人报名。

(周佳木)

[专家管理]

  一是起草了《黑河市“十一五" 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二是下发《黑河市人事局关于加
强2006年全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的通知》(黑市人字〔2006〕19号),对全市省、
市、县级学科(专业)梯队进行重新检查评估,现有省级梯队2 个、市级梯队36个、县级梯队38
个。三是向省推荐1 名《黑龙江省专家协会理事》人选。四是向省申报享受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
待遇1 人。五是为21人发放国家、省政府特殊津贴和省级学科梯队津贴68 400元。

(何敏)

[工资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制度实施前的6 项统计报表工作,并按时上报省人事厅。二是积极做好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
度争取工作。组织上报各县(市)区有关材料上报省人事厅,经多方争取,本市孙吴县、逊克县
成为全省由二类晋升为三类区的唯一县份。三是按省人事厅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全市工资制度改
革前的测算工作。四是组织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艰苦边
远地区津贴标准工作。2006年11月16日,全市进入工资改革审批阶段,截止2006年12月末已审批
单位占应报批单位的70% 以上。五是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审批工资及津(补)贴27 751人次。

(单延江)

[福利工作]

  全市为634 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根据黑政办发〔2006〕75号文件规
定,从2006年7 月1 日起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 截止200 6 年12月末市
直已审批了126 个单位1 805 人,已完成60% ,逊克县已完成,其他各县(市)区已完成80% 以
上。

(哈玉宝)

[引进国外智力]

  一是加强与俄阿州居民就业管理局人才智力合作。局长率团对俄阿州居民就业管理局进行了
友好访问,双方就人才智力合作的一些具体问题达成了协议。建立了黑河中俄人才智力合作工作
站,双方确定了专职联络员。建立了定期互相交流人才、项目信息的制度,双方确定每两个月相
互向对方提供一次关于企业、科研单位等人才供需信息。二是组织参加黑龙江省对俄人才智力合
作项目洽谈会。邀请16名俄专家参加了黑龙江省对俄人才智力合作项目哈洽会,邀请专家人数占
全省总数的33% ,13个项目达成意向协议。三是积极做好引智工作。全市有12个引进国外技术、
管理人才项目被国家、省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28名专家来本市执行了项目。2 个出国培训项目
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高纬寒地腺叶稠李繁育与病虫害防治" 出国培训项目于10月3 —
23日执行。积极推广引智成果,全市推广大果沙棘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半矮杆大豆窄行密植
栽培面积150 万亩, 增产1.5 万吨大豆。积极做好成立黑河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建立黑河市国
际人才交流协作网的准备工作。全市引进外国专家131 人(外教15人,卫生3 人,引智专家28人,
科技合作85人),其中引进俄专家104 人次。

(王庆灿)

[人事争议仲裁与信访]

  积极做好新《信访条例》宣传和讲解工作,主动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了信访苗头排查和调研,
努力化解信访苗头问题。全市人事部门共受理信访131 件(次),结案率达到100 %。加强基础
建设,确定了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的工作职能,督促各县(市)区成立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印
发《黑河市人事局编委办关于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黑河市人事局来访接待工
作规则》、《黑河市人事局办理群众来信工作规则》,修改信访工作制度、信访和仲裁工作程序,
设立网上信访栏目, 建立了依法信访、依法治访工作机制。

(白振兴)

[人事监察]

  一是积极开展廉洁自律警示教育。组织观看《人生路上亮红灯》、《好厂长许远明》等电教
片,认真执行《人事编制部门公务人员廉洁行为规范十不准》,提高了人事编制干部拒腐防变能
力。二是制发了《黑河市人事局2006-2007 年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方案》。三是起草了黑河市人事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局领导向中纪委驻国家人事部纪检组组长李有慰等一行作了汇报。四是加强行风建设。制定“端
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 活动方案,单位和个人都作出了服务承诺,开展了”与群众心连心
“活动,聘请了20名社会监督员,设置了举报电话,两次向市直各单位发出290 份征求意见函,
在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对征求的18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参加省人事厅、
编委办做客”行风热线“工作并及时解决了群众提出的4 个方面问题,局主要领导参加行风听证
会工作并作了汇报发言,编发行风信息1 7 期。市人事局被评为2006年市直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
展环境评议综合管理部门最佳单位。五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工作。配合考核培训科会同有关
部门开展了上街宣传、接受广大群众举报投诉和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集中检查活动;对福利与离
退休科事业转企业单位人员申请病退和工伤鉴定体检工作进行了执法监察。六是办理市纠风办主
办的惠民网举报1 件,将检查结果报市纠风办。七是及时向市纪检委报送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
设、执法监察的有关报表、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

(关胜涛)

[人事信息宣传与自身建设]

  一是全年共编发人事工作信息40期93条, 被省人事厅、市委办、市政府办及其它媒体和报刊
发行采用56条。二是加强电子政务和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制定了《黑河市人事系统信息工作考核
评比办法》、《黑河市人事编制信息化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黑河人事编制信息网站
信息更新工作规定( 试行) 的通知》,加强黑河人事编制信息网管理、维护和信息更新,提高了
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市人事局被省人事厅评为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三是加强制度
建设。实行AB角工作制度、引导员引领办事制度、每月各科汇报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促进人事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开展了为经济建设服务评比活动。
制发《关于开展为经济建设做贡献活动的评比方案》,在县(市)区人事局开展评比活动,进一
步调动了基层局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制定了《黑河市人事局政务公开方
案》,制作了公示板,公示了办事指南和行风行为规范,各科室进行了政务公开,通过黑河人事
编制信息网站公示公务员考试结果、职称评审结果、离退休、病退人员审批结果等,实行立牌服
务, 便于群众办事和对人事编制干部的监督。六是加强文明单位建设。经市文明办检查验收,全
市人事编制系统被重新命名为市级文明行业建设先进系统。七是加强党的建设。根据人员变动的
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总支及部分支部成员。先后在全体党员中集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先进性教育“回头看" 、学习党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活动,提高了党员政治素质,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市人事局学习型机关建设经验在市直机关
工委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创建”三个代表" 责任区做法
被市直机关工委纳入汇编材料。

(李伟)

[人才工作]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国外智力合作。一是大力做好招聘重点院校毕业生工作。起草
《黑河市招聘储备一批重点院校毕业生工作意见》交提请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市委办、市政府
办联合下发了此意见。通过多方努力,为市直25家事业单位招聘煤化工、园林、采矿工程、城市
规划等27个专业的43名重点院校毕业生和急需专业毕业生,为中省直单位及企业推荐招聘了8 名
重点院校毕业生。县(市)区招聘了14名重点院校和49名急需专业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经多方
协调,为25名外地籍毕业生解决了住宿问题,组织毕业生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建立了重点院校
毕业生工作业绩档案。二是组织参加本省俄罗斯高端人才交流周活动。邀请40名俄专家及俄阿穆
尔州居民就业管理局代表团,参加了由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省人事厅、哈尔滨市人事局
承办的俄罗斯高端人才交流周活动,得到了省人事厅和省人才中心的充分肯定。

  二、做好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黑河市农村实用
人才管理办法》和《黑河市2006年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要点》。认真指导各县(市)区抓好农
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共举办农民冬季科技知识培训班900 多期,培训9.8 万多人。向省上报
《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等3 篇经验材料。通过黑河广播电台播发
了本市9 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二是抓好技术工人岗位等级考核培训。为通过2005年
度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岗位考核的883 名合格人员发放了《岗位合格证书》。经过严格审查,
全市有1 731 人符合申报条件。举办培训班20期,分批分期对全市符合申报条件的技术工人进行
了岗位考核培训。经过考试, 为1 662 名合格人员颁发了《岗位证书》。三是选调4 人参加了全
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执法人员培训班,经考试合格,由市县政府法制部门颁发了《行政执法证》。

  三、加强人才环境建设。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市人
事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服务措施》。出台了《黑河市人事局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措
施》,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二是优化人才市场环境。接受网上求职登记人员60余名,招聘单位
30余家,发布招聘信息120 余条,发布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16条。组织参加了黑龙江省暨哈尔滨
市2006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接待政策咨询、供需洽谈、求职登记1 000 余人
次,接收自荐书381 份,接受登记毕业生449 人。举办黑河市民营企业人才供需洽谈会,30多家
企业和100 余名求职人员参加,签定意向性协议46份。全市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33次,接待招聘
单位159 家,接待求职咨询登记3 000 余人次,为用人单位成功推荐755 名人才, 对接成功率27%。
审批人才招聘广告11个。继续做好人事代理工作,全市现有代理单位66家,代理人员911 人,保
管人事档案13 024册,实行人事档案微机化管理。加强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监管,对全市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严格检查。三是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开展为“四大一非" 服务回访活动,
共走访了关鸟河水泥厂、华富集团、星河电力公司和黑河万达家电等17个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业企
业,为”四大一非" 有关单位成功推荐525 名人才。全市为113 名非国有单位人员和257 名农村
实用人才晋升了相应职称。

  四、做好其他工作。按时完成并上报《人才服务机构情况统计表》、《人才服务业务情况统
计表》、《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基本情况统计表》。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人
才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2 篇。组织开展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调查。撰写了《关于黑河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等4 篇人事人才工作调研文章。完成了2 001-2006年黑河
市人才市场建设情况的综合材料。全市有29篇人才工作信息被国家、省、市级人事、人才、政务
信息采用。

(韩刚)

[机构编制]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合作区和多宝山矿业经济区机构改革。市编委会
批复了黑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三定" 工作方案,整体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人员竞争上岗工作有
序进行,实现了平稳过渡。黑河市多宝山矿业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已形成”三定方案" 修改稿,提
请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议定并上报省编办。二是制发了《黑河市行政审批工作督查方案》(黑
市政办字〔2006〕73号),分组对市直53个单位保留的129 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提
出组建黑河市行政服务中心意见并向市领导作了汇报。三是印发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黑
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黑市政办发〔2006
〕79号),对照省下放的77项管理权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下放或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进
行跟踪检查,确保了市直相应的管理权限全部及时下放到位。四是完成了北安市综合行政执法试
点工作。制定了方案,组织考试和考核工作,新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孙吴县撤销粮食局并将
其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县经济计划局,设置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政府组成部门。
五是研究制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调整方案,进一步理顺市区国土资源、环境卫生、广播电视管理
体制,完成了社保管理体制调整和黑河学院上划工作。六是深入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的6 个乡镇,
对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编委办。七是转发
《关于转发中编办〈关于对部分省、区、市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执行联合督查情况的通
知〉的通知》(黑编办〔2006〕6 号文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
人口增长。

  二、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展了调查摸底和模拟分类工作,修改完善了《黑河市事业单
位机构改革方案》。拟定了《黑河市畜牧兽医机构改革方案》,并及时向市政府报批。逊克县、
孙吴县和爱辉区等地也对兽医管理体制作了合理调整。指导市广播电视局修改《黑河市直广电系
统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并提出了批复意见。对黑河中学人事机构改革问题进行精心指导,
对改革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三、积极做好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编制审核工作。抽调专门人员,进行了两次
工资制度改革的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测算统计。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省编办部署的“四种
人" 情况统计和公安自定编制统计。严把公务员登记编制审核关,共审核市直党政群机关和参照
公务员管理单位60个、2 200 余人。

  四、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起草了《黑河市机构编制委
员会工作规则》、《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黑河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宏观
控制规定》、《增人计划审批单》、《黑河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暂行办法》、《黑河市直
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和补充人员流程图》、《行政编制使用通知单》等制度,待提交市编委
会讨论议定。运用弹性调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资源,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工作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聘用监督员制度,建立由组织、人事、财政、劳动、民政等
部门协调配合、双向制约、齐抓共管机构编制的工作机制。二是起草了《黑河市事业单位人员结
构管理办法》,待提交编委会议定后实施。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机构
编制监督检查暂行办法》,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推行“编制实名制" ,严格控制机
构编制增长。开展了清理吃”空饷" 人员的专项检查。全市积极开展清理吃空饷督查工作,共检
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238 人,年节省财政支出约170 万元。四是认真做好第二批全市法院、检察
院补充编制的落实工作和全市公安自定编制的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了上收黑河监狱专项编制和
逐步取消公安自定编制调研工作。

  五、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办理人员调转、编制审核、落户减员450 余人次,审核《机构编制
管理证》中近10 000余人的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完成2005年度机构编制统计报表工作。全年审
核政府部门科级领导职数140 余人次。及时完成省部署机关自定编制统计等30余项临时统计工作。
全年共完成调研报告27篇。

(袁会娟 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