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赵光镇赵光村双河屯焦云鹏
新闻人物
北安市赵光镇赵光村双河屯焦云鹏
一提起他村民无不交口称赞。他头脑灵活,认真好学,刻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在多年的种
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成为了拥有1950亩土地的农场主,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然而
最令村民称赞的是,他改变了自己贫困面貌后,不忘乡亲,主动帮助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成为
双河屯致富的领头人。
焦云鹏一家7 口人,早年依靠人均17亩耕地过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也能凑合维持个年
用,这比起他只身一人两手空空刚到双河时要好得多。随着农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他那“不安分" 的头脑又转动了起来。1994年,年过半百的他不顾家入阻拦和左邻右舍的劝阻,
在信用社贷款3 万元,承包了镇里的600 亩耕地,并添置了两台旧东方红拖拉机和部分农机具。
在年连同家里的120 亩共720 亩耕地上,种植大豆560 亩,小麦60亩,收入达10万元。初尝丰收
的果实,使他的心里像蜜一样甜。
刚摆脱贫困的焦云鹏,看到还有一些乡亲生活艰难,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赊借给贫困农户
种子化肥,但他深深感到自身的财力有限,需要帮助的人多,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更多农
民共同富裕,他谋划着如何壮大自己,更好的帮助别人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于是,他变卖了家中
破旧的农机具,投入了近三十万元,购置了一台802 拖拉机,一台东风联合收割机,一台液压耙
和一台精量点播机。1996年,他又承包了1230亩耕地,总耕地面积达到1950亩。
实力大增的焦云鹏,对自己仍是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儿华,花一分钱算计半天的小气劲,似
乎让人看起来有点“抠门”,但他对待乡亲们,却总是出手大方。他拿出十余万元资金扶持村里
贫困户,村里有百多户村民,没得到老焦扶助的没几家。农民那时用别人的车都330 元,他就收
240 元,为大伙减轻了负担。
他不认得几个字,但他知道种田要靠科学,更懂得给乡亲传授种地科学,比给乡亲们财物上
的帮助更重要。他让侄子到附近农场,把农场先进的耕作技术引进家庭农场。他招来村民,在地
头现身说法,把学来的种子“包衣”、“垄三”栽培和苗前封闭灭草等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
授给村民,使他们开了眼界,看到了实物,并纷纷效仿,当年村民就平均增收近四十元。
村民们都说:“焦云鹏给我们的帮助很大,这些年我们没少麻烦他,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他了”。
贫穷了大半生的焦云鹏,不原意看到身边的父老乡亲过这贫困的日子。乡亲不富,他心里总
觉得不舒坦。村民张福去年秋天突然得了出血热,家里拿不出钱来看病,焦云鹏得知后马上给张
福送去1000元钱,他家的农用车总是加满了油停在那里,农机具谁用都可以,给不给钱,给多少
钱他从来都不计较。几年来,他为农户代耕所耗用的油料款有2 万元,帮助十几户贫困户摆脱了
贫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来,焦云鹏收入连年增加,固定资产在流动中发展壮大。在小山
村, 他投入了12万元建起两栋120 平方米的水泥晾晒场,投入10万元,在镇内购买了近一百平方
米的商品楼,从1996年开始,焦云鹏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科学种田大王”、“科学致
富能手”和“十大致富能人”,连续三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张秀玲 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