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和平镇解放村农民张桂英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解放村农民张桂英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民,几年来,凭着她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已成为五大连池
市粮食流通领域有名的经纪人。
她致富不忘众乡亲,无偿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安置就业岗位、送脱贫项目,使15户贫困家
庭走上致富之路。同时辐射并带动了五大连池市粮食流通业的发展。成为百姓心中的“巾帼不让
须眉”的杰出代表。
张桂英是五大连池市和平镇解放村人,自小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今年37岁的她诚信、沉
稳、干练、善良。从一开始就小打小闹,到成立自己的公司;从一个无名的农民到一个年收购销
售大豆5 000 余吨,拥有30多万元固定资产,100 多万元流动资金的粮食经营大户,应该说饱浸
着张桂英多年来创业的酸甜苦辣。
1985年,张桂英也像很多人一样到和平粮库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大集体职工,按理说也应
该遂心如愿了。但思想活跃、不安于现状的她,总想着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3年,她和丈夫把家搬到了粮库家属区,凭借着她在单位收购大豆的经验,利用休息时间
做起了小量的大豆收购生意,以每年200 ~300 吨的收购量,销往山东,天津等地,打开了经营
之门。由于她信守承诺、不压等不压价、坚持公平交易和保质保量,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先后与
山东、天津、河南等地的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收购量也随之大增。到20 00 年,大豆收
购量已年达2 000 多吨,但仍然是供不应求。稳定的合作、多方的需求,给张桂英带来了梦想,
也为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好的势头。
2001年张桂英也同很多人一样,在粮食系统进行人事改革中下岗了,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
她没有消沉,而是凭着原有的基础,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的长处,迈出了她创业兴家的坚
实步伐。
随着大豆收购量的逐渐增加,张桂英已经不再满足小打小闹式的经营。为了扩大生产和收购,
一个新的构想在她的心中形成了。2003年8 月,星河矿泉水厂宣告破产,她出资买下了厂房,为
大量收购和加工大豆提供了足够的场所,给自己的梦想铺设了起飞的跑道。至此,张桂英真正成
为了五大连池市西部和北部专业经营大豆的女能人。现拥有固定资产30多万元,流动收购资金达
到100 余万元,每年收购销售大豆可达5 000 余吨,成了和平镇最大的粮食经营大户。
张桂英靠大豆经营和良好的信誉实现了她的梦想。但她的梦想不仅仅是创自己的业,兴自己
的家,而是在自己得到发展的同时,把振兴当地经济当做自己的事业,把很多贫困农户当成了自
己的家。当地人都说:“张桂英这人善良。她自己富了,却不忘乡亲。”为了使当地一部分无路
可寻的农户尽早脱贫,她开始了一个新的计划——那就是利用自己的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经
营中来,给周围的农户创造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使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自2002年起,她又开始与五大连池市西部和北部乡镇一些拥有小四轮拖拉机的农户进行合作,组
织他们进行大豆收购,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她先与这些农户协商好质量和价格,然后以高出他们
收购价每斤1 分钱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的大豆。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自身的收购量,满足大客商
的需求,还为这些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目前已有30多户农户参与到大豆散收业务中来,每年
每户可增加收入近万元。
张桂英除了善经营之外,还时时处处关注着周围有困难的人。一次在去和平镇解放三屯收购
大豆时,她看到孟庆余家缺吃少穿,家庭过得比较清贫。当她知道孟庆余家没有粮吃时,回到家
后主动送去了100 斤大米、10斤豆油,解决了孟家的燃眉之急,感激得孟家人流下了泪水。对于
张桂英来说,下岗职工、贫困家庭、年纪大的老人,都是她扶助的对象,都曾在生活上给他们以
热情的帮助。多年来,她利用下村屯收大豆的机会,访贫问苦,使3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救助,为
80余个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渠道。
张桂英成功了,她是在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激励下成功的,是在党的政策阳光的照耀下抓住
机遇成功的,但她没有停留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她计划着再投资购买塔式粮食精选设备,做商品
粮经销生意,投资开办油坊、办饲料加工厂,开发各种经营,不断扩大规模,吸收更多的农村富
余劳动力,为拉动和平镇乃至整个五大连池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