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海江镇概况

海江镇概况




  海江镇位于嫩江县城西南部,行政区划总面积566.41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97万公顷,人
口4.5 万人,全镇辖16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及社会各项事业有
了新进展。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达2.25亿元,人均收入达3 894.5 元。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
业农村工作先进乡镇。

农场模式农业标准化作业基地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计划,2006年在嫩光村推行了统种统管,面积达60公顷;又在嫩光、五星、
长华村进一步推广了统种分管,面积达1 333.33公顷,春季,虽然部分整地地块受到了干旱影响,
但通过镇村多方努力,帮助农户解决了资金、种子、化肥,改种早熟品种,做好抗旱保全苗工作,
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场镇共建先进乡镇。

甜菜生产基地

  重点扩大以胜利村(试点村)为代表的西五村甜菜种植面积,成为全县甜菜生产主要基地。
2006年,仅胜利村甜菜种植200 公顷(其中在家种植200 公顷,外包地种植10 0公顷),曙光村
甜菜种植233.33公顷(其中在家种植133.33公顷,外包地种植100 公顷),实行了“六统一”,
统一签订合同、购种子、进纸册、购化肥、统一免费供水、统一结算,全镇甜菜种植面积达1 133.33
公顷,海江镇成了全县甜菜生产最大基地。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甜菜生产先进乡镇。

马铃薯生产基地

  重点建设以胜利村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 06 年,在胜利村为中科院繁育了8 公顷马铃
薯良种,并签订了回收合同,仅胜利村种植马铃薯40公顷,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近2 333.33公顷,
农民尝到了甜头。2006年秋,又与中科院签订了13 333.33 公顷马铃薯种植合同,扩大了马铃薯
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是重点在以东风村为代表的东北六村大面积推广小垄密植等项技
术,全镇小垄密植面积6 666.66公顷,力争用3 年时间,把东北村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二是
抓好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2006年,园区重点在增加品种类型、
提高技术标准、扩大示范规模、完善设施建设、提高设计和管理水平上下了功夫,加大对配套设
施及设备的资金投入,共计4.5 万元。年末,园区设有4 个实验项目,11个示范项目,1 个大豆
高产攻关项目,14种作物,50个品种(系)。

畜牧业

  “两牛一羊”生产基地。发展以嫩光村为代表的5 个村的奶牛生产基地。海江镇通过出台优
惠政策,协调扶持资金,提供技术服务等措施,深入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奶牛已发展到972 头,
年末将突破1 000 头。2006年,在嫩光村筹建1 处榨奶站,办1 家奶牛托管所,以解决奶牛户后
顾之忧。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梅花鹿2 户23只,獭兔61户7 800 只。发展以山河村、福胜
村为代表的东五村的黄牛、羊生产基地。全镇黄牛发展到9 072 头,羊发展到1.7 万只。,按照
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全镇建立的“六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嫩江县工业生产所需原料
重要基地。

劳动力转移

  对全镇在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发布信息、宣传动员、搞好服务、跟踪问效、
树立典型、维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农民离村打工“三怕、三难”的后顾之忧。年末,
全镇转移富余劳动力达到了7 512 人,增收3 200 多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全镇通过插柳治理水打沟53.33 公顷,有效地抵制了水土流失,打抗旱井7 眼,保
证了经济作物生产,补植、补造“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37.33 公顷,绿化了大地。抢修科洛河
险工弱段,固堤修坝200 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全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达到科学合理
用肥,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成立了1 个农机合作社,推动全镇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全面提高。
全镇整地8 666.66公顷。

培养新型农业

  全镇举办农业科技、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培训班3 次,听课人员达4 50人,以提高
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新建170 平方米文化综合活动室,丰富村民文体生活。

社会各项事业

  镇党委、政府组织500 名中、小学生开展“清除白色污染,还我可爱家园”活动,清运白色
垃圾30立方米,净化了环境。利用“五·一”长假,镇党委、政府开展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活动,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植树26.66 公顷,种花种草6.6 6 公顷,绿化、美化了环境。镇
党委、政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村开展了治理环境、整修道路大会战,出动2 000 多人,
出动4 200 人次,清理边沟1 万延长米,清运垃圾700 立方米,铺装沙石1.5 万立方米,整修道
路27公里,修缮桥涵4 座,整齐杖子2 700 延长米,各村设置了垃圾存放场。全镇截至8 月末,
环境治理、道路整修2 遍。彻底改变以往脏、乱、差现象。年初,全镇28.5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建
设工程已全面启动,通过认真开展“一事一议”工作和在县、镇、村的共同努力下,红塔、嫩光、
曙光村工程已于10月前全部竣工通车,使全镇村级道路得到了升级,为全镇村村通工程建设起到
了带动示范作用。在公路管理站、81200 部队大力支持下,加大对镇直道路整修力度。嫩呼公路
海江支线1.1 公里白色路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

教育工作

  加大教育协管力度,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控辍工作,有效地防止了辍学反
弹现象,帮助协调,解决教育投入不足问题,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共同办好教育事业。卫生工
作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卫生防疫工作力度,强化网络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
生运动,加强农村“防保”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计划生育
政策。市、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圆满在海江镇召开,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地通过了上
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全市先进行列。

文化 广播工作

  在县、镇、村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有线电视300 户,举办了中小学
校田径运动大会及文艺汇演。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

  一是抓领导,提高重视程度。4 月份,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暨文明村镇建设”动员大会,
结合新农村建设,安排部署了全镇文明村镇建设工作任务,与村签订了责任状,成立组织机构,
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干部包村抓,村里干部包户抓的管理责任制,层层
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典型、提高创建水平。镇党委、政府在文明村建设中,坚持“树立典
型,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方针。2006年,确定了胜利村(试点村),五星村、嫩光村、金星
村为代表的文明村建设典型村,在统一规划下,因村而宜,分步实施。胜利村每屯都打了抗旱井,
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各屯主街修一条白色路面;五星村正在运作有线电视安装工作,明
春全村将通上信号;嫩光村每屯都种植了路旁花,美化了环境;金星村每屯都植了路旁林,绿化
了环境。在这4 个村率先实行环境监督员制,以管护好村屯环境。三是发展生产,促农增收。调
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甜菜生产基地,扩种甜菜面积达300 公顷;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面积达40
公顷,又繁育马铃薯良种8 公顷;建立大豆良种繁育基地66.66 公顷。四是发展奶牛生产。镇、
村帮助协调贷款56万元,帮助购进奶牛32头,全村奶牛养殖户发展到17户,奶牛发展到83头。五
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豆腐坊,全村现有豆腐坊70户。

文明村建设

  开展了2 次卫生环境治理大会战,清运垃圾70立方米,挖路边沟3 000 延长米,整齐杖子2 000
延长米,并建立了垃圾停放场,净化了环境。整修村屯道路3 公里,上沙石料3 000 米。修建村
村通白色路面工程4.9 公里。改善人畜饮水条件。2006年,新打一眼机井,每屯都有机井。种花
种草2 公顷,植树造林2.1 公顷,美化、绿化了环境。

民主与法制建设

  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防火工作。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信访工作条例》,形成了信访调解一体化工作格
局,做到了有信访必接、有信必办,直至群众满意,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郑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