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拉哈镇概况

伊拉哈镇概况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
为统领,认真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
保持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全
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949.40元,比上年增长3.2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16
359.7 万元,比上年增长3%;畜牧业总收入1 535.3 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乡镇企业总产值
实现3 347 万元,销售收入5 621 万元,利润537.9 万元,税金109.4 万元, 增加值1 090 万元
, 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00.6%、100.4%、100.4%、10 0.4% 和100.3%;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 436
人,实现劳务收入4 800 万元,比上年增长28%。不断加大场镇共建工作力度,全镇场县共建整
村推进5 个;“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积极开展,镇村债务逐步化解;农村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民经
纪人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 公里;组建农机合作社1 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
成投资42.3元。在全县目标考核评比中伊拉哈镇再度被评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镇”,名列全
县第一名,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种植业

  在种植结构调整上,重点落实了甜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镇耕地面积14 115公
顷,2006年,本着稳粮(玉米、小麦)减豆,增加饲草(青储玉米)、甜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面积的原则,种植大豆1 113.33公顷, 小麦800 公顷,玉米1 600 公顷,甜菜800 公顷,马铃薯
1 800 公顷,中草药66.66 公顷,杂粮1 000 公顷。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伊拉哈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在古城村,在111 国道西侧,面积17.66 公顷,其中日光节能
温室区2 公顷,试验区5 公顷,示范区5 公顷,高产攻关区10.16 公顷。在科技项目实施上进行
农作物新品种和肥料对比试验。10栋日光节能温室以反季节疏菜栽培为主。试验区进行以下试验,
即:小麦10个品种(质量)小区试验,2 次重复;大豆10个品种(质量)小区试验,2 次重复;
玉米5 个品种小区试验,谷子2 个新品种试验小区试验。示范区进行了大豆3 个新品种示范。攻
关区进行了大豆亩产200 公斤攻关项目辐射试验。

农场模式化载培

  2006年,伊拉哈镇农场化栽培整村推进重点落实在古城村和新化村,落实大豆农场化整村推
进连片种植面积共747 公顷,其中古城村248 户332 公顷,新化村290 户415 公顷。连片地块都
按要求标准进行了整地,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包衣、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等进行连片
种植。并在全镇农业半年检查中,重点推介这几个村的经验。

农机合作社建设

  2006年,采取“六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停放、统一作业、统一质量验收标准、统一作
业收费和结算、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保养和维修验收标准。农机合作社都实行股份制管理,成立
了股份制农机作业合作社董事会,设董事长1 人、董事5 人、监事会3 人、会计1 人。按照“统
一管理、单车核算、自负盈亏、利后分红”的模式进行经营。

三北四期防护林补植工作

  2006年,伊拉哈镇三北四期造林补植面积96公顷、地块131 块,退耕还林123.2 公顷,地块
25块,全面完成补植任务,共投入苗木、栽植、管护资金10.2万元。在具体工作上,镇党委、政
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摆在党委、政府整体工作重中之重位置,党委、政府先后召开3 次工作
会议安排部署,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畜牧业

  年初,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全镇畜牧工作落实会议,把各项畜牧生产指标落实到20项指
标中,并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与各村签订了责任状。年末,全镇实现生猪存栏24 850头、奶牛存
栏1 605 头,黄牛存栏6 993 头、羊存栏15 230只、马存栏740 匹、禽存栏139 306 只,分别比
上年同期增长10.1% 、-1.9% 、8.4%、9.6%、0.7%、24.4% ;养殖专业户达到了160 户,其中肉
牛5 户、奶牛48户、羊22户、猪69户、蛋鸡10户、狐5 户、鹿1 户;出栏达到了牛1 380 头、羊
7 514 只、猪23 730头、禽42 370只;鲜奶产量达到了4 906 吨,羊毛产量达44.5吨,禽蛋产量
达917 吨;肉类总产达到了2 205 吨,其中牛肉207 吨、羊肉135.3 吨、猪肉1 778 吨、禽肉84.7
吨。2006年,镇政府仍把大户牵动作为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
过巩固养殖小区、基地和专业村建设来增加大户的数量。建立和完善了黎明村奶牛养殖小区、镇
直生猪养殖小区和镇畜牧中心养牛基地。黎明村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905 头,养殖大户达到了
20户;镇直生猪养殖小区存栏生猪2 300 头,大户达到了35户;镇畜牧中心存栏奶牛23头。特种
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丰村王建国等四户饲养绒山羊950 只,新太村侯申云饲养马鹿15
只,镇直刘彦明饲养狐狸60只,许忠柏饲养狐狸4 0 只,并且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大
户牵动,全镇的养殖大户实现了160 户,畜牧养殖正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006年,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村——新化村
的带动作用,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5 030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6% ,其中在本地务工人员837 人,
在省内务工人员1 422 人,在省外务工人员2 771 人。每年农民直接增加收入近1 800 万元,成
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于转移了劳动力,而使在乡农民耕种土地面积增多,镇政府通过正确
引导、科学合理流转,又为在乡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一举两得。

  招商引资一是伊拉哈镇个体私营大户孙龙海投资320 余万元,建成了一幢3 100 平方米的商
服安居综合楼;二是伊拉哈镇小学引资建商服综合楼。上述2 项工程都于2006年年底交付使用。

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构想,针对本镇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古城村在新农村建
设上存在的村民饮用水、村屯道路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办公条件改善、提高农
业机械化程度、发展路边经济优惠政策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古城村实际,制定建设规划。
年末,古城村投资投劳27.2万元, 新修筑了2 条村内主街道的白色路面,共计1.6 公里;自筹资
金购置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室设备,宽带上网,并在11月份安装了信息机,进一步提高信
息获取和发布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村域经济提供有利条件。2006年,在完成三北四期补植
任务的同时,加大了“四旁林”(水、路、宅、村)的植造工作力度,在古城村西沟泉眼补植大
果沙棘0.63公顷、落叶松0.8 公顷,在古城屯中心街道两侧栽沙果树814 棵,共投入苗木、营造
和管护资金5 100 元,建立管护档案,落实了责任,确保了成活率。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古
城村结合文明村建设开展的3 次会战,从4 月29日至10月30日对全村的排水沟及环境卫生进行了
集中清理和整治,共投入5.1 万元, 动用车工891 台次,人工1 734 个,共清运垃圾粪肥2 100
立方米,并积极运送到积肥场和农田中,洁净了环境,培肥了地力。在搞好古城村试点工作的同
时,确定新化村为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文明村镇建设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文明村镇建设工作,
以党委形式印发全镇文明村镇建设会战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并对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
巡查。在具体工作上,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环保家园”等活动为载体,大搞文明村镇建
设。4 月27日,在镇直组织开展了以“爱我家园、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文明村镇建设会战。各村、
各单位也积极响应,大力支持,镇中学、小学派出了团员青年600 多人,各村出动小四轮40台,
伊拉哈粮库、黎明村、五四村各出铲车1 台, 共清运垃圾2 000 多立方米,镇直各条街道的垃圾
全部得到了清理,环境卫生得到了彻底改观,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镇
直居民的称赞。全镇共开展了3 次文明村镇建设大会战。

春防 秋防工作

  伊拉哈镇是平原乡镇,防火工作主要是防家火。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专门召开了全镇春
防、秋防工作会议,印发有关文件,对防火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
农业、政法工作的副镇长为副组长,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武装、推广站、林业站等部门负
责人为成员的春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村加大宣传力度,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把防火工
作作为《村规民约》的一条重要内容,还对“三十一户联防”重新做了调整,加大了联防力度,
每个村安排两个应急水罐昼夜待命。同时,还成立了由镇机关干部和各站所中心干部24人组成的
扑火队,参加了“5 ·18”大火的扑救工作,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防汛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全镇地域特点和防汛实际,先后制定和下发了《伊拉哈镇2006年安
全度汛方案》、《关于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伊拉哈镇2006年防汛预案》和《伊拉
哈镇防御山洪预案》,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建立了汛期值班值宿、汛情报告制
度,同时还逐家逐户印发并张贴了防汛明白卡,把防汛责任人、联系方法、十户联防名单、预警
报告方式、转移路线和方向、安全地点、镇村防汛值班电话等内容都印制在明白卡上,让群众一
目了然、熟记于心,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社会各项事业

  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年初,不断加大镇村财源建设工作力度,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转移支付的
要求,切实做好转移支付工作。全面完成了粮食补贴发放工作。二是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了爱国卫生工作。四是计划生育工作进展顺利。
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切实做好计生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印发宣传单1.4 万份;认真做好
计生统计工作,确保统计误差率不超标;积极开展生殖保健工作,全镇计生服务室人员用近2 个
月时间,对全镇98% 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保健检查,对查出病患妇女进行跟踪随访和治疗。
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好成绩。年初,结合开展普法活动,在全镇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社会主
义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使广大群众都能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
保护自己的利益。各有关部门执法观念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2006
年,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5 起、治安案件3 起,全部结案,结案率100%。处理民事案件66件,调
解率100 %。

(王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