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 [概况]
县委 书记 蔺波
县人 大 主任 蔺波
县 长 白树升
县政 协 主席 何长江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27 °24′—129 °17′,北纬
47°58 ′—49°36′,总面积17 344平方公里,辖2 镇7 乡74个行政村,7 个国有农、林、牧场。
人口104 084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6‰。耕地面积63 789公顷,是全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边境线135 公里,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境内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大小河流123 条,年发电量6 亿
千瓦时。矿产种类繁多,已发现49种,其中黄金、玛瑙、珍珠岩、石英石等已大量开发;红玛瑙
工艺品成为逊克县的特色旅游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森林面积111 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4%,
树种以针叶林为主。
[综合经济实力]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7 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 411 万元,
同比增长1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 亿元,同比增长19.3% 。
[产业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5.9∶13.5∶40.6调整为2006年的48.9∶14. 9 ∶36.2。产业内
部结构不断提升。在农业结构中,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9% 。初步形成了粮
食经济、畜牧经济、林产经济、劳务经济均衡发展的格局。在工业结构上,初步形成了水电、矿
产、冶炼、农产品加工、山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规划了车陆加工园区、边疆木材加工园区。
工业主体作用增强。在服务业结构上,新兴产业不断增多,已发展到29种门类,总户数达到550
户。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超市相继建成。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进出口贸易额由2002年的407 万美元增加到的1.5 亿美元。四年来,全县实际利用内资3.3
亿元。
[城乡建设]
高标准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5 个乡镇、15个村制订了乡村总体规划。县城新区南迁初具
规模,老区改造提升效果显著,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实现集中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硬化
了15条街道,实施了主要街区绿化、亮化工程,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实施了
农网、城网改造,形成了满足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的输变电能力。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全县境内
公路总里程达到902 公里,其中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 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比2002
年增加了0.6 公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67.6% ,自来水入户率50%,
20个村屯街道实现硬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人民生活]
2006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5 2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707 元。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达到6.6 亿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扩大,参保企业户数和人数进一步增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参合率达
90% 以上。投入400 万元,新建了县敬老院。
[社会事业]
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如期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全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建设,
新增公共卫生设施7 300 平方米。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顺利完成省级卫生城创建。群众
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取得新成就,生育符合政策率95.7% 。信息化建设
迈出新步伐。城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享有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
源普遍增加。“四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口岸联检、民族宗教、边境管理、外事侨务、档
案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老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
开展,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逊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全生产、信访、森林防火、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