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乡概况
宝山乡概况
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1 536 万元; 粮豆薯总产3 486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
现2 676 元,大牲畜存栏831 头(匹);羊存栏9 289 只;生猪存栏559 头;禽存栏1 456 羽;
农机具存有量89台套;劳动力转移实现950 人(次),劳务收入实现210 万元。
种植业
一是主栽作物大豆品种、品质得到优化,高蛋白和超早熟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良种覆盖
率达90%,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二是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进程加快,良种覆盖率达85
%。三是北药种植实现新突破,实现人参大面积种植,水飞蓟、黄芪等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四是袋栽木耳、灵芝等食用菌栽培有较大发展。五是蕨菜等山野菜家化培育成功,建成山野菜培
育基地雏形。
畜牧业
养殖业迅猛发展,全乡绒山羊存栏已达6 200 只;肉牛养殖实现突破性进展,引进发展了夏
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全乡肉牛存栏已超过650 头;狐狸、貉子、獭兔、长毛兔和雉鸡
(野鸡)等特色品种养殖已初见效益;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在稳定白石、宝山库区养殖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了冷水鱼养殖和林蛙养殖。
劳务经济
积极组织农民利用农闲外出务工,已初步形成远至大连、北京、山东、浙江、辽宁、俄罗斯、
近至哈尔滨、漠河、乌伊岭等地的劳务输出队伍。普遍形成了春季种地、采山,冬季采伐、作菌,
全年无农闲的劳动致富新局面。2006年全乡劳动力转移488 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7 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群众
生产、生活质量。一是宝山村内主要巷道2 公里的白色路面改造完成,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二
是建设300 平方米的乡卫生院,为全乡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三是在乡直主
要街道安装了12盏路灯,彻底解决群众晚间行路难的问题,为宝山增添色彩。四是青岭村建成移
动通讯塔,改善了居民通讯环境。五是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规划修编工作。
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
按照“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规范、稳步提高”的原则,结合山区特点,放宽政策,优
化环境,采取内引外联等形式广纳客商到宝山投资创业。2006年重点开展玛瑙、珍珠岩、磁石等
矿产开发项目的招商工作。一是吉林众合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投资600 万元的基础上追加投资500
万元,用于扩大铁矿厂的生产规模。二是哈尔滨客商追加投资20万元,投入宝山电站水库养鱼场
建设。三是吉林敦化客商在福山村扩大种植人参面积,现种植面积超过60公顷。
社会稳定工作
2006年乡党委、政府本着“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生产上扶持”的原则,在基层排查问
题、矛盾化解,积极消除越级上访隐患。2006年各类矛盾趋于缓和,没有出现群体上访,和越级
上访事件。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筹措资金14万元,圆满完成宝山村淹没区居民搬迁,为每户
发放3 000 元的搬迁补助款,解决迁后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的学教活动,贯彻落实十六届五
中、六中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明显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强化,全乡上下形成了群情振奋,
同心同德求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增强了危机意
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乡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加强,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双带”
作用发挥良好。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稳步推进,落实到位,以抓环境整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重
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卫生保健、教育、广播电
视、交通、通讯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了长足发展。
(杨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