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镇概况
石泉镇概况
石泉镇位于北安市最南端90公里处,南隔通肯河与海伦市相望,西与齐市的拜泉、克东两县
相邻,是三区四县交界处,通拜路、通克路横穿全镇,是交通的走廊,也是货物集散的中心地。
石泉镇辖14个行政村,83个自然屯,11 409户,42 256人。行政区域面积315 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29.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7.1 亩;林地面积18 750亩,森林覆盖率达18%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
入实现17 441.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 731.2 万元,畜牧业收入4 258.3 万元,其它各业收入
3 452.3 万元,劳务输出收入6 471.9 万元,人均收入3 31 5元,比上年增长5.6%。
种植业
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紧紧围绕市场,充分发挥农业大镇的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科
技含量和竞争力,使粮经饲比例更加趋于合理,更加符合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建设了一批高
效经济示范区和示范户,全镇共建示范区15个,示范户31户,面积达8 000 亩。重点发展优质大
豆、青贮玉米、特色作物和棚室蔬菜,示范引导作用明显。创建一批家庭农场式现代农业示范户,
已拥有大型农业机械52台套,并通过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机播面积26.1万亩,机械中耕面积28万亩,
极大的推进了全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深入开展“指百联十”、“科普之冬”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活动,培养新型农民。全镇播种总面积29.8万亩,其中种植大豆19万亩,玉
米3.5 万亩,饲科饲草2.9 万亩,水稻0. 4万亩,马铃薯5 000 亩,杂粮杂豆2.3 万亩,其它经
济作物1.2 万亩。
畜牧业
以奶牛振兴计划和完达山乳业为契机,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积极支持、鼓励、引导农户发
展奶牛生产,带动奶牛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加大招、引、联工作
力度,协调奶牛贷款,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完善牲畜交易市场的管理,增强了市场辐射
力。加强技术指导和防疫灭病工作,扩大饲料饲草面积,全镇种植饲草3 000 亩,青贮玉米2 000
亩,建青贮窖24个,建冻配点4 个,并建奶牛小区1 个,小区奶牛存栏72头;奶牛专业村(屯)
1 个,奶牛存栏150 头。奶牛存栏实现2 222 头,黄牛存栏3 100 头,绵山羊存栏7 500 只,生
猪存栏4 350 头,鹅存栏1.5 万只,鸡等存栏8 万只。
生态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以涝区治理、清淤、治沟和固堤等工作为重点,共完成项目18个,
投入人工7 500 人次,车工3 600 个,大型机械12台次,加固堤防1 800 延长米,治沟28条,涝
区治理1 500 亩,完成土方10 000立方米,总投资55万元。在涝区治理上,共挖排水沟4 000 延
长米,完成土方8 000 立方米,总投资12万元,除涝面积6 500 多亩,在治沟方面,共治理水打
沟、侵蚀沟8 条,投入资金13万元,完成沟头防护17处,植水保林1 90亩。在堤防加固上,主要
加固七道沟子和通肯河堤防,共计1 800 延长米,土方8 800 立方米,投入资金8.8 万元。在造
林工作中,突出“两光一沟”为工作重点,即针对光杆路、光腚屯和危及村屯道路、桥涵、耕地
的水打沟进行造林,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造成一块活一块,坚持
高标准造林,全镇春季外购树苗16万株,造林面积达600 亩,治沟28条,绿化村屯1 个,绿化街
道16条。
劳动力转移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群众观念,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强做大劳务经济。继续
实施“送、领、带、创”工程,共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60人,创业人29人,并建立档案,集中进
行管理,已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系点18个,发挥劳动力服务大厅作用,搜集好的资源信息,并对
劳务输出建档、建卡规范化的作用,做到镇有总卡,村有分卡,实现用工市场与可转移劳动力的
良好对接。全年共计多出务工人员为8 000 人,举家搬迁650 户,实现劳务收入6 471.9 万元。
小城镇建设
以树立新兴的石泉为目标,充分发挥“三区四县”交界的地理优势和商品、货物集散中心的
经济优势,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吸纳力和辐射力。紧紧围绕新的小城镇建设规划,
投资17万元,完成了对镇内硬化路面两侧铺装步道板,投资10万元安装了路灯,并投资30万元修
建硬化路面两侧的排水沟。逐步解决了镇内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镇区供水。进一步完善了
村屯规划,按照“四取消一靠拢”的沿线部局战略,加快了中心村屯建设。
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了《石泉镇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规划》,各村也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内容重点解决环境治理、道
路整修、村屯规划、绿化及生态治理和安全饮水等方面。通过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解决了人
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村屯绿化和生态治沟加大造林力度,
搞好村屯规划和改善村容村貌。
教育
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继续开展好“控辍”工作,建立帮扶对子,建立长期包扶制度,确
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全镇有中小学26所,有中小学教师275
人,144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 029 人,中小学辍学控制率控制在2%以内。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镇
农民素质学校主阵地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轮训。
医疗卫生
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和乡医的管理,加大对医药市场的整顿力度,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继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全乡有卫生院2 处,卫生所22处。
共有医务人员123 人,其中,卫生院58人,村卫生所45人。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深入开展,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已达10 000人,参保率为90% 。
人口与计划生育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计生队
伍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功能。继续加大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
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认真执行“联合办公”制度,严格控制早婚、非婚,并加强对早非婚孕
前管理工作,有效防止了计外生育的发生。全年出生387 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99%,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3.5 ‰,综合节育率达到92.8% ,宣传品入户率95% ,妇女病普查率93% ,流动人
口《婚育证明》核发率98% 。计生工作全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动员的工作局面,并圆满的迎接
了市计生局、黑河计生局的检查,各项指标合格,受到好评,并代表北安市出席全国优胜单位。
社会治安
全面展开普法各项工作,群众知法、守法自觉性不断增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认真开
展创建平安月活动,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1 起,治安案件4 起,呈明显下降趋势,黄赌毒等社会
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扼制。民办消防队运行良好,并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加强了“调
访一体化”的贯彻和落实,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对反映的问题做到了“热情接待、
首问负责、限期办结、专人答复”,全年共解决各类问题30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群众生活
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 315 元。农民新建房175 栋,砖瓦化率达到43% ,新打机电井1 眼,
解决了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8% ,安装固定电话3 250 部,占总户数的31%,
使用移动电话8 350 人,高档家用电器和现代农机具进入千家万户。全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
会治安良好,道德风尚进步,生活方式健康,经济社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人民综合素质和生
活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