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镇概况
赵光镇概况
赵光镇位于北安市东南27公里处,辖7 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8 524 户,27 933人,总耕
地面积18.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7.5 亩,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2.4 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农业收入7 090 万元,畜牧业收入4 200 万元,个体民营经济收入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11% 、10.8% 和7%,农民人均收入3 700 元,增长4.1%。
种植业
围绕大豆产业带和九三油脂赵光分厂的带动作用,扩大高油、高蛋白和专用大豆生产规模,
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其中外包耕地10万亩。大豆连片农机标准化作业面积7 万亩。围绕线
麻、亚麻产业带和区域内加工企业优势,扩大线麻和亚麻的种植规模,使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上
有了新的突破。围绕绿色蔬菜产业带和前进村棚室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扩大沿绥北路村屯和东
山屯棚室生产规模,使更多的农户种植蔬菜增加收入。全镇棚室蔬菜面积达到1 500 亩,露天蔬
菜面积达到4 000 亩。借助强村启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契机,加大北药开发区投入,改
善药材生产的内外部环境,扩大药材种植规模,药材面积发展到1 800 亩。围绕赵光马铃薯专业
生产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专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
畜牧业
畜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全镇通过大户带动,政策扶持,
招商引资来壮大奶牛的养殖群体。全年奶牛存栏量达到7 060 头,建超千头的奶牛村两个,超百
头的专业屯10个。奶牛专业户300 个,种植青贮饲料5 000 亩,建简易青贮窖20 0个,完善服务
体系、稳定防疫员队伍,抓好畜禽的防疫灭病工作,加大强制免疫力度,提高防疫服务水平。同
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发展养殖业。
劳动力转移
通过有效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搭建劳务经济平台,调动农民自主择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
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和吸纳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扩大离土离
乡务工人员队伍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做强做大招商项目,扩大农民的就业范围,增加农民进城务
工机会。稳定季节性打工队伍。全镇转移劳动力500 人,使全镇长期从事务工人员达到2 500 人
以上,从事季节性打工人员达到2 000 人。同时加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
中脱离出来,可以走出家门、农门,跨入镇门、市门、省门,自主择业增加收入,实现农户经济
收入“双赢”的目标。
教育
全镇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中学2 所16个教学班,在校生222 人;小学8 所33个教学班,
在校生1 281 人;共有中小学教师213 人,其中:中学教师95人,小学教师118 人。在资金紧张
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软硬环境,强化教师能力培养,提高师资水平,推进了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加强农民技术教育、扫盲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小学生入学率100%,升学
率100%;初中生毕业率达到100%,升学率达到40% 。
医疗 卫生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 所,共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主治医师4 人,设有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中医科、眼科、牙科、骨科、X 射线、病房等科室,医疗设备齐全、技术过硬,医德医风
好。农村有卫生网点15个,村级医生21人。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开展了为民服务活动。镇卫生院
人员定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检查身体,送医送药。加大了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参加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人数已达到8 429 人,参保率为80% ,报销药费人数1 50 0人,受益率18% 。
人口与计划生育
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推进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全年综合
计划生育率达到97.85%,一孩生育率达到98.29%,人口自然增长率1 .6‰,早非婚生育现象得到
明显遏制。
社会治安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开展“平安赵光”创建活动和“一五四”工程,加强领导落实
责任。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加大打击力度,严防重特大刑事案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继
续加强治安网络体系建设,稳定治安员队伍。发挥治保会、调委会的作用,搞好矛盾排查调处工
作,妥善处理各种不安定因素。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科学意识,积极
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斗争。
群众生活
全镇工农业总收入2.4 亿元,其中:农业收入7 090 万元,畜牧业收入4 200 万元,个体民
营经济收入1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 7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