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工作开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三查”报告
关于旅游工作开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旅游工作开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2005 年8月2日县政协副主席张战勇带领法制外事祖国统一委员会20 余名委员,对我县旅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视察了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胜山要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哈达彦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旅游景观。同时听取了县旅游局局长王伟明同志的汇报,委员们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这次视察情况汇报如下:一、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旅游工作起步较晚。2001年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旅游资源,结合全市旅贸牵动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构想并组建了旅游局。旅游局自成立以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开步、三年有发展”的工作目标,根据国家、省、市对旅游工作的部署,结合县委、县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从旅游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我县的旅游工作有了一定进展。1、深入细致地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景区(点)规划工作, 为落实向上争取旅游项目夯实基础。县旅游局组建后,把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2001年与文化、林业和武装部等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踏察,基本摸清了旅游资源的底数。同年在市局编制全市旅游总体规划时,配合国家城市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专家对我县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勘察。专家组勘察后对孙吴旅游资源进行等级分类,确认孙吴县达到一至三级旅游资源实体等级的遗址、遗迹共11处。将孙吴旅游形象定位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缩影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阵地”、“二战遗址、遗迹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帮助孙吴县规划了三条旅游线路。即:以古火山、金代“四方城”、大界江、“胜山要塞”为主要景点的沿江满达乡区域景观游、森林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以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胜山要塞”、“731 ”细菌支队、军人会馆、为主要景点的战争遗迹游;以逊别拉河、辰清河漂流为主要景点的自然景观游。专家组对我县旅游资源的等级确认,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搞好资源普查和搞好旅游规划奠定了基础。在胜山要塞列入全市十八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后,按照把“胜山要塞”建成集遗迹游与森林生态游为一体的综合景区目标,聘请专家编制了《胜山要塞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和《胜山要塞可性行研究报告》。由于有了前期的基础工作,胜山要塞旅游开发项目在市局的帮助下列入省“十五”旅游发展项目,省财源建设项目,省旅游发展金扶持项目。2003年胜山要塞获批为省级森林公园,并争取到省旅游发展基金20万元。2004年,配合县林业局为胜山要塞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再次做《胜山要塞旅游规划》和《胜山要塞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27日,胜山要塞获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今年,旅游局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省、市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十一月份编制完成《孙吴县旅游总体规划》。 2、积极稳妥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了旅游景区(点)零的突破。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上,规划设计六个开发项目,从我县的财政实际状况出发,积极鼓励、引导、支持有开发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参与景区(点)开发建设。沿江景区哈达彦北套子旅游度假村项目由沿江乡农民个人出资建设,现在已投资近十万余元,一边建设一边完善功能,三年共接待游人达6200余人。不仅在服务于当地旅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填补了旅游点的空白,实现了旅游景区(点)税费为零的突破。“胜山要塞”景区已由县林业局承建,自2002年开始建设,现已投入资金27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00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座,架设了输变线路,修整了6公里进园沙石路面,建成12米和6米的桥梁各一座,修建涵洞3处,铺垫石料5000余立方,清挖边沟400余米。景区绿化美化工程有序进行。2004年在入园的道路两旁栽植400多棵杨树、300多棵松树、500多棵柳树,对景区内的退耕还林地块全部栽种了沙棘树苗。今年,景区内已完成的绿化面积为1200亩,其中沙棘林为300亩,栽植红、白松900亩。景区内清理挖掘工作按计划展开。现已清理杂弃物200 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漂流项目,逊别拉河和辰清河漂流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了实际性进展。2004 年5月29日首家股份制漂流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达到了一次性接待60名游人的标准,在旅游开发走市场化动作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3、努力开辟旅游线路,旅游组接团的能力取得突破。 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以本地旅游战争遗迹资源为主打旅游产品。利用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南方旅游交易会、哈洽会和大黑河岛经贸洽谈会、“五一”、“十一”、“老年节”和学生寒暑假等有利契机,采取聘请秧歌队、张贴和散发宣传单、在报纸和媒体作广告、邮寄信函、网上发布信息等形式进行强势宣传促销,共印制宣传单2800份,制作电视片1部,报纸广告17次,印刷名片4000余张,电视媒体广告8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工作,为旅游线路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县旅游局先后到哈市、沈阳、大连、烟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进行外联促销,对接和洽谈旅游线路开发业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与省海外旅行社、省国旅、大连金桥旅行社、南京中恒旅行社、哈尔滨开发区旅游公司、省华运旅行社等30余家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帮助省内外有旅游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共接待37个国外团组,组织31个赴国外旅游团组;接待30余个国内团组,组织21个国内团组,全县各景区(点)接待18500 人,实现综合旅游收入76万元,通过几年的实践,在组团,接团开辟旅游线路方面取得突破。 4、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树立良好的旅游干部形象。县旅游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坚持每周五为学习日。在业务学习方面,把行政执法和旅游管理作为重点,结合部门工作定期开展调研。在旅游服务中,帮助其他旅行社接发的旅游团组,无一例投诉。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包扶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工作。2003年局机关晋升为县级文明单位标兵。一名同志入党,一名同志连续三年政府嘉奖。另外,添置了传真机、电脑、打印机、摄像机和办公桌椅等,改善了办公条件。二、存在问题1、我县旅游业刚刚起步,小、散、弱、差,与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相距甚远,旅游的六大要素中没有强项。 2、由于受缺少资金的困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比较低,不少旅游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 3、由于缺少必要的旅游载体,使旅游工作受到严重的制约。比如旅行社、星级饭店和对接点等相应的旅游载体没有建立起来,给组团、接团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加大了旅游成本,使旅游效益不够明显。 4、市场促销的力度和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品不精,旅游整体形象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客源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5、由于没有一个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约了开发商投资兴办旅游业。三、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不但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而且还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投入,把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2、要高标准、高起点完成我县旅游规划, 相关旅游项目规划以及全县旅游景区点的解说词编制与编写工作,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工作。 3、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上下功夫。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以摄影作品,根雕、木版画等工艺品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以木耳、山野菜等绿包食品为代表的旅游保健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素质。继续加强执法人员的法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旅游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干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