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孙吴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孙吴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2月15日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财政局局长
   周迎新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孙吴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全县财税干部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和“三年解困,六年发展”的工作目标,按照“狠抓增收节支,大力培植财源,深化财政改革,确保正常运转”的总体思路,全力克服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地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五次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2,326万元,为预算的 107%,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54万元,为预算的106%,增长12%;基金预算收入207万元,为预算的259%,下降67%;三税上划收入799万元,为预算的107%,增长13%;所得税上划收入166万元,为预算的107%,下降5%。全口径财政支出实现18,829万元,为预算的164%,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881 万元,为预算的129%,增长11%;基金预算支出207万元;专项支出3,741万元。
  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增值税完成 182万元,增长 8%;营业税完成 248万元,增长29%,主要是二门山工程及建筑安装业增收;所得税完成 110万元,增长1%;城维税等地方小税完成152万元,增长3%;契税完成 175万元,增长17%;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完成249万元,增长12%;专项收入完成38万元,增长3%。
  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农林水支出1,340万元,增长19%;工交等部门事业费 242万元,增长7%;文体广播事业费520万元,增长6%;教育支出 2,781万元,增长18%;科技支出32万元,与上年持平;医疗卫生支出769万元,增长4%;其他部门事业费168万元,增长4%;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4,414万元,增长1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173万元,增长93%,主要为社保并轨匹配资金;行政管理费 1,580万元,增长8%;公检法司支出587万元,增长24%;城市建设及其他支出1,275万元,增长19%。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本级收入加减与省、市各项结算,总财力为18,898万元,扣除上解支出126万元,可用财力为18,772万元。抵减支出后,结余150万元(均为省级专项结转)。
  以上数字是初步汇编结果,待正式决算报经省、市批复后,将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2005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2005年,预算执行的环境是“宏观经济变化较大、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县财税干部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收入征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5年是我县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收入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晋档升位”目标。在收入征管中做到了:目标任务早明确,年初就将收入任务明确下达到相关部门,并通过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工作协调会等方式,把任务落实到时段,对接到项目,分解到人头;工作措施快落实,着力完善协税护税制度,在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上挖掘潜力,保证各项收入及时入库;创新管理抓重点,通过建立税源档案、专项进行税源调查、乡级工商税由代收改为直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了征管,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流失。
  二是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共支出的保障力度。安排调资专项资金 409万元,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范围内兑现了全额工资;安排资金1,650万元,完成了全县43户国有企业,共5,322名下岗职工的并轨工作;安排再就业资金102万元,新增就业2,766人;安排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886万元,保证了按时足额发放;安排低保资金214万元,累计发放了3,089人低保生活费;安排资金274万元,匹配了职工医疗保险;安排城镇建设资金880万元,改造了解放路等城镇基础设施;安排资金591万元,改善了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办公条件;安排资金 100万元,支持了三星木业搬迁和二中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安排资金220万元,匹配了职工住房公积金;安排资金2,030万元,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政策;安排资金308万元,完成了22,000亩退耕还林补贴发放任务;安排资金115万元,落实了教育“一费制”政策;安排资金68万元,解决了各单位公务车辆保险费问题;通过借、调、融等办法,筹集资金3,361万元,支持了二门山水库、三精儿童大药厂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对上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年各部门共争取到位资金16,803万元,增长27%,创历史最高,其中:调资等既定财力补助5,69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6,552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670万元;农林水专项资金1,505万元;抚恤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830万元;教育专项资金154万元;其他专项资金1,402万元。此外,开发银行软贷款争取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二门山水库建设贷款3,000万元,已由省行报国家行待批,农村教育危房改造贷款700万元,已通过省财政厅审核。
  四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部门预算;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完成采购额1,220万元,平均节支率为11%;规范了银行开户审批办法,共清理撤消违规账户23个;理顺了国土局、林业局、农机监理站、水资源办、文管办5个部门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政策, 合理界定县乡财政支出范围,科学确定收支基数,有效实现了“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改革目标;启动了下岗再就业贷款担保工作,共为162人发放贷款148万元;成立了孙吴县兴城资本运营公司,经营城市工作已经启动。
  从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虽然完成了各项任务,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收入结构单一,主体税源创税能力低;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平衡能力不强;乡级债务负担较重,财政仍在高风险区间运行;财政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本着“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科学合理,勤俭节约”的原则。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981万元,增长4.5%(剔除不可比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086万元,增长5.2%;三税上划收入757万元,增长0.8%;所得税改革上划138万元,下降10.4%;国税安排677万元,增长4.6%;地税安排881万元,增长3.6%;财政部门组织收入423万元,增长4.1%。
  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增值税168万元,增长5.3%;营业税248万元,增长12.7%;其他工商税247万元,增长5.6%;农业两税162万元,增长3.8%;罚没收费收入216万元,增长5.4%;专项收入40万元,增长5.2%;其他收入4万元,同比持平。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人员经费安排10,364万元,占本级支出的87%;重点支出安排1,594万元,占本级支出的13%,其中:医疗保险281万元,民政抚恤165万元,社会保障补助162万元,专项支出4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支出946万元。
  加减与省、市结算,本年总财力为 12,067万元, 剔除专项上解 10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958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根据我县保运转的支出标准,公用经费需安排4,643万元,其中:取暖费355万元,电话费、会议费95 万元,交通工具消耗及保险费223万元,业务费581万元,其他公务费373万元,大项目经费200 万元,城镇建设支出1,500万元,支农支出110万元,旅游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科技三项费15万元, 住房公积金匹配261万元,税收、罚没、收费业务经费180万元,乡级公用经费350 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50万元,其他不可预见支出150万元。这部分资金需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预算超收、向上争取来消化解决。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一是本级财政预算是按照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安排的。二是不可预见支出补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边境地区补助等需省财政厅重新测算,未纳入年初预算。
  三、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以强化征管为基础,增加财政收入。
  合理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加大征管和稽查力度,建立协税护税机制,维护税收秩序;监控重点税源,完善档案管理,适时动态分析,确保应收尽收;加大对二门山水库等新兴税源的支持,提高财政贡献水平;在房地产交易中增加营业税征收系统,发挥网络化征收优势,增加契税和营业税收入;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招商引资企业积极性,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与金融部门协商,继续放大鑫源担保公司贷款担保额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非税收入试点范围,提高财力贡献水平。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多年来,困扰我县的工资发放和基本运转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支出重点要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到位。二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继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做好下岗再就业人员小额贷款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帮扶救助途径,努力提高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三要支持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及二中建设,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筹措资金,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四要加大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财力支持。五要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投入。安排资金1,500 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200 万元,支持财源项目争取及前期工作;安排旅游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
  (三)做好对上争取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依托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对边境地区扶持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做好边境地区补助、不可预见支出补助、产粮大县补助的争取工作;做好新一轮转移支付的争取工作;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城镇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国家“三奖一补”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开发银行软贷款的争取工作。
  (四)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回报。
  更新筹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落实扶持政策,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三精儿童大药厂服务力度,积极促进增产增效;以精深加工为依托,加快沙棘产业化发展;以茂田牧业为龙头,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筹措资金,完成二门山水库建设任务,同时做好大石门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完成《孙吴县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发重点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促使更多企业落户孙吴。
  (五)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支出管理。
  坚持以改革促转变、强管理、增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要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编制综合预算,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二要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财政统发工资指纹识别系统,有效解决吃空垧问题;厉行节约,严控人、车、会、话等弹性支出。三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将单位车辆保险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四要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逐步规范县对乡转移支付办法。五要加大村级财务管理力度,确保各项村级经费规范使用。六要充分发挥资本运营公司作用,盘活国有资产。
  (六)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财政监督。
  围绕中心工作,推进依法行政、阳光理财。一要做好法制工作。大力宣传贯彻《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二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提高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开展对重点行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三要健全投资评审机制,扩大投资评审范围,节约财政资金。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坚持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开拓进取,提高理财能力,增强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