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是本年的收入完成情况。通过与税务部门共同努力、强化管理、协调配合,努力克服纳税起征点提高、木制品行业不景气、烟草公司上划等税源萎缩对县域经济冲击的负面影响,力争通过采取大户控制、重点清查、完善管理以及网络化模式等方式,完成全年税收任务。本年度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进档升位”指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9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5.39%,同比增长9.4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6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4.8%,同比增长10.18%;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4,066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23.5%,同比增长5.7%。二是合理调度,科学分配,确保了全年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和重点项目的支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资金管理制度,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的原则,严格控制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全额工资标准足额发放了职工工资,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全年工资的按时发放,同时将按政府制定的标准兑现了特殊岗位津贴。在公用经费支出安排上,提高了县四大班子和公检法司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由1,200元/人/年提高到1,500元/人/年,新增了车辆保险费,并按进度执行。压缩控制弹性支出,最大限度地控制追加资金数额,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效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三是狠抓财源建设,提高生财、聚财能力。2005年省财政厅确定孙吴县的重点扶持项目2项。其中:硅石矿预查-普查项目93万元预查费用己经到位。野外工程实物工作量于2005年11月完成,发现有价值的矿点2处,储量大约2万吨左右,其他矿点正在勘测之中;目前已发现在卧牛河乡地区砂金矿床(点)2处,Au重砂及化探异常区5处,Cu、Mo、Zn化探异常区 4处,找矿潜力很大。省财源办同意将该项目列为财源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待资金到位后, 开展预查工作。 药厂项目。厂区建设已完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年加工能力为片剂2亿片、胶囊1亿片、颗粒剂3000万袋。 二门山水库复建项目。目前,电站厂房混凝土浇筑已全部完成。主、副厂房砌砖已全部完成,进水管压力管道已完成;电站厂房正在进行水轮机组、电气设备安装;放水洞门井已浇筑到267.70米高程;正在进行电站进水口、放水洞金属结构安装。“胜山要塞”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已由黑龙江省园林设计所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可研报告也已完成。项目总投资1,199万元。 大果沙棘产业化项目。投资150万元,建设一处640平方米综合深加工车间,利用沙棘籽、沙棘叶萃取沙棘油、沙棘黄酮、β胡萝卜素、色素等产品,投资35万元购进超临界CO2萃取设备、投资 20万元购进三效提取设备各一套,已试生产。四是认真做好2005年财政决算、部门决算和2006年部门预算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预算编审工作采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实行经费标准定额和项目预算管理。在收入预算编制上,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今年增减收变动因素,合理地测算出本年度各项收入,准确地测算出全年财力水平。在支出预算编制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我县实际财力情况,合理确定了人员经费和单位公用经费支出标准。五是集思广益,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为我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全年已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5,213万元;社保并轨转移支付补助143万元;调整工资补助 3,163万元;产粮大县补助368万元;“三奖一补”302万元;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补助736万元;农业专项资金454万元;林业专项资金227万元;水利专项资金60万元;社保抚恤专项资金808万元;教育专项资金145万元;基金补助1,810万元;其他专项资金854 万元。为加快我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六是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欠缴社保费的催缴入库,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费,维社会了稳定。2005年1—11月累计收入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734万元,1,313 人次领取了企业基本养老金791万元,3,426人次领取了失业保险金64万元,保障了职工能按时报销医药费和各项社保基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城镇贫困人口最低生活及特殊困难救助需求,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4万元,15,386户,32,857人次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济45户110人,发放特困救济金8.9万元,根据我县出台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殊家庭分类施保及特困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按时支付了救助预付金。农村大病医疗救助17万元,缓解了部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2005年省批准43户国有企业5,301 名职工参加了企业并轨,共筹集资金34,329,340.5元并已将并轨经济补偿金28,934,821.5 元,发放给并轨企业职工,顺利的完成了企业并轨试点工作。落实下岗再就业资金,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解决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和家庭困难,共拨付资金40.5 万元。 七是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为了纪念《会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知识为目标,5 月份对我县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150 个单位开展了会计基础知识百题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会计法》知识大赛,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人员基础知识情况。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根据上级的培训计划和我县的具体情况,利用一周的时间对351 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继续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将此工作列为全年工作重点,5—6月份对教育、卫生及乡镇共15个单位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问题限期调整。八是强化专项检查,促进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重点检查了全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良种补贴资金、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及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使用管理情况。通过检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程序和用途起到监督作用,保障了专款专用,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 九是推行非税收入收缴方式改革。对县内 14个单位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收缴方式,做到了执收执罚票据与非税收入分离,有效地防止执收执罚单位利用票据进行违法违纪活动。通过一年的运作,效果比较理想,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并在全省地、市级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十是规范政府采购,实施阳光工程。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对二门山水电站工程的起重机、电气设备进行了采购,节约资金120万元,节约率达11%;全年日常办公设备等采购实际发生90 万元,节约率达到了10%。十一是启动担保公司,成立资本运营公司。由地方筹措120万元和省投资100 万元,共计220万元资金,组建了孙吴县鑫源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本着从实际出发,为孙吴下岗再就业人员排忧解难,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发放了148 万元小额贷款,得到了县政府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2005年孙吴兴城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正式启动,已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为 200万元。 十二是加强评估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5年共评估备案41项,协调评估41项,在评估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资产评估管理的法规文件,并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黑河市立志资产评估机构,负责我县的国有资产评估,尽全力保证我县的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十三是及时完成了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填报工作。在已上报2003年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数据的基础上,2005年的填报工作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标准,并补充填报了新增财政供养人员的所有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此项工作在基础数据及相关报表衔接并相互核对无误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数据上报上级,圆满地完成了上报工作。十四是完成了清理津贴补贴报表上报和清理吃空饷人员的第一阶段工作。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为了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的信息管理和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于九月份开始与人事局联合开展了清理津贴补贴工作,通过相互密切配合,并结合我县工资的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完成了上报工作。同时,在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清理吃空饷人员工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了清理吃空饷人员的单位自查汇总工作,并将自查结果向社会公开,保证清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十五是组织完成了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为了将粮食直补资金稳妥、快捷、安全地发放到农户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的政策宣传,让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全面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民心。贯彻落实粮补发放各项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及问题。做到了“二个到村”、“五个到户”、“六个不准”的工作要求。达到了兑现落实政策,按时完成任务,农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效果。 十六是支持了乡镇政府、财政所的办公室维修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组织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乡镇政府及财政所的办公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认真如实地采集各种急需维修的基础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在维修过程中,多次深入到乡镇、财政所检查、指导、督促,保证了改善乡镇办公条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