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治劣工作
技术监督
打假治劣工作
打假治劣工作 稽查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和市局稽查工作重点,以保护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突出食品、农资、建材等产品的专项整治,查大案、端窝点,全面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95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10车次,组织专项检查19次,检查生产销售企业240余家,处理投诉 9起,办理案件46件。一是树立了质监部门的行业形象和威信。进一步加强辖区打假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打假网络作用。在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打假网络建设,把公安边防派出所纳入打假网络,健全了快速反应机制和质量预警制度,确保“12365”打假举报投诉电话的畅通, 充分发挥打假义务监督员作用,切实做到了对辖区内质量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控制、早打击。根据沿江乡义务监督员电话举报,在沿江乡派出所的全力配合下,破获一起利用计量器具作弊坑害农民利益的案件。经计量检定人员现场检验,作弊台秤每100公斤可克扣农民15 公斤之多。对严重坑农、害农不法份子,当场没收了作弊计量器具及全部违法所得,对不法分子进行了经济处罚,给予公开暴光。二是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确保人民身心健康。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设立了联系电话,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力度。实施定责任、定人员、定区域、定企业、定任务的“五定”监管模式,并设专人负责对包干企业实施巡查、年审、回访等监管措施,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开展食品生产企业的专项调查工作,摸清底数,动态管理。经调查,全县共有43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已获生产许可证11家,正在申证企业1 家。三是突出重点,打好“百千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攻坚战。彻底整治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发现的3家无证生产的小作访、小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四是开展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农民正常生产。春耕期间,我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农机配件五类重点产品,对查处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共检查经销业户57家,查出经销无生产许可证农药商户一家、销售过期农药商户3家、销售无生产许可证农机配件商户8家,都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处罚。利用新闻媒体,以真假产品实物做对比,详细为农民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农资的方法。减少了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五是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检查,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全年6 次与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配合,对群众反映强烈,利用计量器具作弊收粮、售物、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伪劣产品等严重坑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法行为进行了严查。六是深入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对全县的建材批发市场、商店、建筑工地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建筑工地3家、涂料厂3家、建材经销户22家。对 4家塑钢窗生产厂家进行了抽查。检查商品总标值 150万元。有效规范了建材市场秩序,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七是查家电市场,确保群众用上放心满意的家用电器。对全县的家用电器市场强制认证产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家用电器产品经销户25家、检验产品57批次,并将所抽样品送到省家电产品监督检验站进行检验,其中合格 51批次,合格率为90%,对检验不合格的销售商依据有关法律进行了处理。八是加强计量监督检查,确保消费者买到足量产品。全年共对3个集贸市场、6个大型超市、12家重点企业及8个加油站、13 家重点餐饮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并配合市局对我县电业部门的电能计量开展专项检查。共检查台秤175台(件),合格171台(件);检查加油机25台,合格率达到 100%;加强对6家医疗机构的在用计量器具的监管力度,使医用“三源”受检率达到了100%。加大了对集贸市场管理力度,在东西农贸市场和蔬菜、水果批发三个市场设立了公平称。九是开展节前市场大检查, 确保群众过上安全、放心的节日。 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仲秋节期间,认真组织开展了“节前食品、日用品市场大检查”。重点对米.面、豆制品、白酒、饮料等食品的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轻微质量问题,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故意生产劣质食品的2 家业户,进行立案调查,并从严处罚,销毁假冒伪劣食品货值0.51万元。十是根据上级统一布署,认真开展阶段性专项检查。全年共阶段性的开展了桶装饮用水、“黑心棉”、“苏丹红一号”、奶粉生产企业等多次专项整顿检查。均没有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