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管理工作
机构管理工作
机构管理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推行“转变服务理念、践‘三个代表’管理年”主题活动,进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了注重患者、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的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切实把“医院管理年”活动抓紧、抓好、抓实,抓出了成效。二是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召开了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会上局长与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的院、站、所长签定了卫生目标管理责任状。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目标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考评,并分别将县直医疗防保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的考评结果排出名次,对前三名的乡镇卫生院和第一名的县直卫生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后三名的乡镇卫生院和最后一名的县直卫生单位进行批评警告,做到奖惩分明,调动了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落实“219595工程”的各项工作,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先后组织县乡两级业务骨干和乡镇卫生院院长46人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进修学习活动。还举办县级培训班2期,聘请了5名具有很高理论水平及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对中西医临床知识、传染病防治、“降消”项目知识进行培训,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326 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举办培训班、拜师学徒等形式的学习及考试,提高了全县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四是加强质量管理。县医院新组建了围产质控、护理质控、病历质控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严格检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诊断符合率。卫生局每季度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质量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都确定了重点专科,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大了投入力度,专科特色得到了加强。县医院推出介入手术治疗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进行了应用,减轻了病人手术的痛苦。六加强了急诊急救工作。县医院进行了急诊科的改造,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备,培训了急诊急救人员,提高了急救水平。全年抢救重危病人60 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3%。七是继续推行了“医患沟通制”。县乡医疗机构都制定了“医患沟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织,建立了工作制度,制作了沟通表格,添加在病历中。通过医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同时,建立健全了患者投诉处理和医患争议处理机制,做到了有领导组织、有专人负责、有方案、有记录、有书面处理结果。八是五星级医院的创建工作稳妥推进。县级医院继续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医疗指标信息、便民优质服务、医院感染监控,精神文明建设五星创建工作,采取了新的有效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县医院今年投资150万元,新建了502平方米的内科门诊和病房,装修和改造了1240平方米的门诊楼房,改善了院容院貌、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加强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了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年纠纷发生率较去年下降了30 %。九是无偿献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强了血液管理,卫生局与县医院签定了血液管理责任状。县医院设立了独立的输血科,通过整改已达到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临床用血工作。继续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提高了无偿献血意识。全年共有240人无偿献血,献血量为50000余毫升。十是坚持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县直医疗防保单位五年不变的对口包扶,帮助包扶单位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开展新的诊疗项目12项,全年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训技术人员40人次,无偿提供设备、药品、试剂价值5000元;各单位累计下乡27次,累计下乡天数282 天。县医院扶贫门诊及病房全年共减免各类费用32500元。卫生局全年共组织卫生下乡义诊活动5次,参加义诊的专家共25 人次,主要义诊对象为偏远乡村、少数民族村,敬老院等。自带B超、心电等医疗设备及药品,诊治患者近1500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5000份。免费提供检查和药品价值14000 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敬老院孤寡老人和贫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做到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保障了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