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族

民族




  [概况]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筹备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五十周年迎庆工作;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落实了民族事业补助费;对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安排使用工作作出了决定;进一步推动全县民族
经济产业的调整。

  (郭凤霞)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大对《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落实力度,使民族地
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新鄂、新兴
两民族乡的教育教学质量两年内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新兴新鄂两民族乡学校各修建50平方米
的微机室,购进微机30余台,改善了教学硬件环境。有两名鄂伦春儿童被中国文联确定为“朝
霞工程”扶助对象。有36名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孟冉还考上
了硕士研究生。

   (郭凤霞)

  [少数民族卫生事业] 重点做好地方病、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2002年,国
家为两乡投入40万元,进行功能性维修改造,满足了各科室门诊的要求。新兴鄂伦春族乡被授
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站组成专业医疗队赴两个鄂
伦春族乡为鄂伦春族妇女做妇女病专项普查。

   (郭凤霞)

  [兴边富民行动] 为推动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的六动方针和三条原则,不等不靠,在国家、省投资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依据地缘、资源、生
态环境和文化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走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和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把“兴边
富民行动”做为民族工作中的重点,制定可操作方案,以项目为依托全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一是创建绒山羊养殖基地,二是创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三是创建特色养殖基地,四是发挥沾
河漂流和库尔滨河漂流的特色旅游,创建以鄂伦春族风情和自然生态为基础的旅游基地。把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了全县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
发展。在其它部门的配合下,编制了逊克县“兴边富民行动”十年发展规划,并对重点编制的
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共编制了 20个项目,5个已经实施。为新鄂乡、新兴乡及边疆镇边
疆村编制扶助项目45个,共1 389万元。

   (郭凤霞)

  [科普之冬] 结合鄂伦春、满、蒙、达、朝鲜族等乡村的实际情况,乡镇党委、政府细心
安排,周密部署,明确目标,使“科普之冬”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党员、干部、群众学到了
科学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聘请有关人士就香菇栽培、绒山羊养殖、特色种植等方面的知
识进行了讲解,共授课11次,听课群众达1 000余人次,同时还送去了12种1 500多份科技资料
和图片。组织开办培训班18次,有1 305人次参加,分发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技术小册子500余
本。科普之冬活动使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对农民增收,提高竞争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郭凤霞)

  [民族经济工作] 2002年,全县鄂伦春族拥有耕地4 396公顷,人均近 40亩,并且实现了
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种植类型向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新兴乡“高脂肪、
高蛋白”大豆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 000亩,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 000亩。

  近年来,按照县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资源,开放开发”经济发展总体思
路的要求,鄂伦春民族地区立足本地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鄂、新兴两个鄂伦春民族乡依托并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起特色养殖业。
目前,新鄂、新兴两个民族乡黄牛存栏981头,绒山羊存栏8 600只,养殖业已成为鄂族群众新
的经济增长点。

  (郭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