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里,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
的正确监督指导下,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克服了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6 72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
产业完成29 371万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10 647万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完
成26 710 万元,同比增长6.6%。工农业总值实现57 757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同比下降
1.7%。三次产业比重为44:16:40。

  全县各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2 592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 6%,同比下降3.9%。种植业:总播种
面积完成93.5万亩,完成计划的97.4%,与上年持平。其中粮豆薯面积完成90. 8万亩,完成计
划的98.3%,与上年持平。种植业增加实现1 678万元,同比下降9.6%,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
积10 065亩,完成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39.6%。林业增加值实现1 430万元,同比增长0.9%,
牧业:大牲畜存栏完成2万头,同比增长72.6%。牧业增加值实现2 338万元,同比增长26.7%;
渔业:全县水产品产量完成800吨,完成年计划的80%,同比增长45.5%。增加值实现499万元,
同比增长48.1%;乡镇企业:全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 2 477万元,占计划的98.6%,与上年持
平。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 050元,同比增长1.2%。

  工 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5 16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92.8%,同比下降1.2%;工业增加值实现
4 858万元,完成计划的110.7%,同比下降 3.9%。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含电业)实现产值
7 850万元,完成计划102%,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实现3 0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7%,同
比增长1.9%;销售收入实现8 49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 17.7%;税金实现582万
元,完成年计划的129.4%,同比增长41.3%。市考核口径工业产值实现7 500万元,完成年计划
的102%,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实现2 70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2.5。限额
以下工业产值实现7 315万元,同比下降 6.5%;工业增加值实现1 858万元,同比下降11.9%。
全年完成发电量8 882万度,生产工业硅1 550吨,卫生筷子4万箱。

  交通、邮电业

  全年完成客运量2 81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8%,完成货运量566万吨公里,同比下降30.9%;
邮电业务量完成2 994万元,同比增长13.6%。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 499万元,占年计划的65%,同比增长 7.7。其中生产性项目投资
完成1 468万元,占完成投资的23%;非生产性项目投资完成5 031万元,占完成投资的77%。2003
年全县开复工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新批建开工面积35 935平方米,同比增长速度112%。

  边贸、旅游、招商

  2003年全县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75.1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 50%,同比下降32.4%。
实现过货量4 573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 232人次,同比下降25.4%。其中出入境人数达到
4 385人次,同比下降 45.2%。旅游收入实现43.2万元;全年引进资金4 110万元,同比增长5%。
来访团组35个108人,出访团组28个88人。

  财政、金融和个体私营经济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完成1 74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55,同比增长 4.3%。财政一
般性支出12 499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完成68 60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实现22 464万元,
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

  2003年我县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1 764户,同比增长 10.9%;从业人员2 382人,同比增
长9.65;注册资金3 872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产值393 万元,同比下降16.2%;营业额711
万元,同比增长11.6%;私营企业发展到21户,同比增长 10.5%。实现产值110万元,营业额达
290万元,从业人员560 人。

  社会事业

  2003年我县共实施科技计划31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23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项目计
划17项,新产品开发计划1项。

  科学技术因素在我县经济增长中含量达到 43%。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网
络维护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节目套数有所增加。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 96.6%,电视人口覆盖
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93%。全县总人口达到105 981人,人口出生率为8.69%,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4.77%,生育符合政策率达97.7%。文教、体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初高
中毕业生考入国内大中专院校177人,其中:考入大专以上院校151人。截止到2003年末,全县
高中在校生937人,初中在校生5 188,小学入学率达到100%。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发展。全县卫
生条件逐步改善,目前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已达到2.13张。

  二、2003年经济工作主要特点

  (一)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大豆振兴计划、绿色食品开发等项目,进行
种植业结构调整。今年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面积达35 万亩,占大豆种植面积的42%;继续加
大绿色食品生产开发力度。今年我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达15万亩,比
上年增长 26.6%,占麦豆总播种面积的20%;大力开发经济作物,今年种植药材2 125亩、饲草
330 亩。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县优质品种、专用品种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种植面
积已形成规模。二是畜牧业增长强劲。一年来我县以发展绒山羊和肉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各
项指标全面增长。羊存栏9.4万只,同比增长127%,其中绒山羊7.1万只,同比增长146.4%,牛
存栏1.8万头,同比增长84.8%。同时生猪和禽类都平稳增长。三是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在俄
米区境内开发了300亩的蔬菜基地和3 000亩农业综合生产基地。共输出劳务人员44人。四是林
业经济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 10 065亩,同比增长39.6%。五是进一步加强农业
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共投入化肥23 000 标吨,春耕生产投入资金9 500万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15%、29.3%。加大了农业机械改造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今年农机更新成绩喜人,共投
入更新资金2 229 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科技培训次数、人员比上年都有较大增加,共
组织种类农业技术学习班276(期)次,培训人数17 200 人次。2003年继续加强了卫东护岸、河
东护岸、农业示范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共打抗旱井32眼,新增灌溉面
积 6 400亩。通过扶贫开发工程,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改善了部分村屯生
产和生活条件。

  (二)重点工业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电业由于2003年雨量充沛,发电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二是东宝冶炼有限公司由于
电源得到保证,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边贸主体不断壮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县积极走国内外两大市场开发的路子,积极鼓励边贸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主动
走出国门。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对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培育壮大边贸主体。呈多元化
发展的态势。2003年开通了赴俄观光游、商务游、民贸游、儿童游、农业专项考察游等多条旅
游线路。入境的有逊克一日游、黑河三日游、哈市 6日游、五大连池15日游等多条旅游线路。
招商引资工作注重了项目质量,使来访团组较上年有所增加。

  (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年重点项目经过努力有了实质性进展。一是水电开发建设项目。乌一电站收尾工程2003
年投入资金700万元,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5月份实现正常运行发电;水电并入国网
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了上网电价报批、线路架设等项工作;新鄂水电站已被省列入老工
业基地改造规划和全省200 个大项目中,目前正在做前期和引资工作。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前期
工作进展顺利。富强金矿已经完成采矿权出让,正在筹备开发。东安金岩矿确定采矿权后可进
入开发。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唐山建龙和伊春西林钢铁公司已取得采矿权,并正在做开发前准备
工作。三是地方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孙逊公路已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04年10月可建成
通车;城区南出口路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3 条通乡及通村公路正在分步实施建设中;完成了
镇内2 条白色路面及客运站改造工程,城镇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卫东护岸工程已全部完
成,河东护岸工程已列入省的计划。五是加快了边疆镇集中供热二期工程、第二水源二期工程、
江畔公园扩建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建设。同时继续深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维修
养护了70条城镇巷道,新增绿地2 280 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城市
的整体服务功能。

  三、2004年经济工作重点及指导思想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省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
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立足资源,积极实施农业强县、工业立县、
旅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力开创逊克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新
局面。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1、全口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8.4%、9.5%、6.6%。

  2、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

  3、一般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2%;

  4、外贸进出口额增长45.4%;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

  6、物价指数控制在3%以内;

  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

  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8%;

  农 业

  2004年农业生产计划安排是:总播种面积101万亩,同比增长3.9%,其中粮豆薯面积 91万
亩,与上年持平。在粮豆薯面积中:小麦面积7 万亩,同比增长 33%;大豆面积80万亩,同比
下降4.7%;薯类面积 1.5万亩,同比下降49.8%;粮豆薯总产量计划实现 14.7万吨,同比增长
8.3%。种植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8 071万元,同比增长 7.7%。畜牧业:大牲畜存栏计划3.2万头,
同比增长61.9%。生猪存栏1.6万头,同比增长3.5%。羊存栏 20万只,同比增长55.5%。牧业增
加值计划实现2 988万元,同比增长27.8%。林业:造林面积计划 1万亩,与上年持平。林业增
加值计划实现1 430万元,与上年持平。渔业:水产品产量计划1 000吨,同比增长 25%。渔业
增加值计划实现579万元,同比增长29%。乡镇企业增加值计划实现 2 526万元,同比增长2%。
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46 150万元,同比增长 8.4%。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3 200元,同比增
长5%。

  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大
力发展我县的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
面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新格局。一是继续坚持调优、调专、调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
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战略,加快绿色食品基
地建设,特别要着力建设四个专业化生产基地,既1万亩以元葱为主的蔬菜出口基地;4万亩及
小粒豆生产基地;60万亩“双高”大豆种植基地;1 万亩北药种植基地。深入实施绿色食品战
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要加强市场开拓,进一步做强做大“逊克小粒豆”、“绿色小麦”
等绿色专用食品品牌,不断扩大绿色种植面积,增加绿色品种。2004年计划绿色食品种植面积
达到15万亩。在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上,要不断扩大水稻、玉米、马铃薯、饲料、棚室蔬菜的
面积,不断增加特色经济在农业经济中的份额。二是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主辅换位步伐。
大力发展畜牧业,要把畜牧业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加畜牧业在农业经济
中的比重。在抓好常规养殖的同时,抓住全市辟建绒山羊养殖带有利契机,做大做强我县绒山
羊产业,计划2004年末力争绒山羊存栏达到20万只。年内完善一个省级绒山羊原种场,建立10
个绒山羊养殖小区,积极推进羊绒加工项目,使我县绒山羊尽快形成品牌规模效益。继续积极
引导、扶持肉牛养殖,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年底牛存栏达到3 万头。以我县丰富的水草资源为
依托,积极发展以冷水鱼养殖和大鹅养殖、野生动物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年底计划大鹅养
殖达到30万只,水产养殖达到1 000 吨。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
围绕绿色食品、优质专用大豆、马铃薯等产业,采取强化引联,多元化投入,政策扶持等有效
措施,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企
业与农户和生产基地的利益相联结机制,推进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和抵御灾害的能力。继续加强黑龙江堤防护岸工程
项目的建设,特别要加快河东护岸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足额到位,力争汛期前建成投
入使用。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抓好中低产田改造。要继续实施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力争新打100
眼机井,新增灌溉面积15 000亩。进一步抓好东南山区人畜饮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
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大豆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
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工 业

  2004年工业生产计划安排是:工业总产值计划 16 150万元,同比增长 6.4%;工业增加值
5 115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8 650万元,同比增长 11%;工业
增加值3 300万元,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计划9 295万元,同比增长9.4%;利润减亏67 万元;
税金632万元,同比增长8.5%。市考核口径计划工业总值8 300万元,同比增长5.7%;增加值计
划实现2 950万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下工业产值计划实现7 500 万元,同比增长2.5%;工
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 815万元,同比下降 2.3%。计划实现生产工业硅2 500吨,发电量1亿度,
卫生筷子4万箱。

  2004年工业工作重点是:继续围绕县委提出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战略,
努力构筑并壮大以水电、矿产、新型基础原材料加工业、农副山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四元工业体
系”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抢抓机遇,发育新产业,增创新优势,巩固和扩大
国企改革成果,加大调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一是继续把水电资源
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基础产业和主攻方向,在抓好现有库尔滨流域水电公
司生产经营的同时,做好乌一、乌三、新鄂电站的项目推进工作。二是借助国家对老工业基地
调整改造的契机,加快推进东安金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富强金矿、大豆分离蛋白等项目建
设,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扶持高耗能企业达产达效。要对我县的东宝冶炼公司、
吉逊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两家高耗能企业给予全力支持,在原料和电力供应、产品运输销售等各
个环节给予扶持。同时大力发展农副山产品加工业,积极做好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工作,争取
新上一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农副山产品加工项目,从而增强地方工业的整体实力。四是继
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严格按照我县国企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
企业实际,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外贸、旅游、招商

  2004年对外贸易计划实现过货 2万吨,边贸进出口额400万美元。计划进出境旅游人数2万
人次。计划实现引资4310万元。

  2004年对外、旅游、招商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对
内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和壮大边贸主体。全面提升我县边贸主体的整
体素质。一是进一步拓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和范围,提高对俄合作的层次水平。重点向俄
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移,特别是利用俄方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和牧草业,利用俄方木材、矿
产资源发展加工业,通过扩大产品出口、境外办企业、劳务输出等途径,加强外向型农产品生
产基地建设,以此推动我县外贸经济的发展。二是在旅游发展上,要以大众生活游为主题,以
生态游、文化游、跨国游为主要内容,坚持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同步推进,继续开辟新的旅游
线路和特色项目,突出发展沾河漂流项目,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其打造
成我县旅游业的品牌项目。同时,继续抓好逊克狩猎场、库尔滨河漂流、电站风光游、鄂伦春
民俗风情游等项目建设。三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紧紧抓住省委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的
有利契机,大力宣传我县的资源、地缘、政策等发展优势,努力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切实加强对招商项目的研究、开发、储备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网
络招商,提高招引资成功率,在全县上下形成招商、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亿元,其中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6 000万元,市政建
设项目4 000 万元。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
施建设等。一是完善城镇公益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城镇给水工程、地下排水工程、集中供热、
江畔公园东扩、交通街改造等项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改善城乡
交通状况。切实抓好孙逊公路工程建设,完成新兴至克林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新华、新庆、
青岭等8 个村的四级沙石路修建工程。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四是加快
做好河东护岸工程建设工作。

  财政、贸易

  2004年我县财政工作将继续本着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方针,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
构,加强税收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今年我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实现1 890 万元,同比
增长9.2%。全县物价指数控制在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计划实现23 25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进一步放天民营经济领域,放宽企业注册条件, 鼓励民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形
式参与当前的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全面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彻底解决企业不合理负担。
加强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努力为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2004
年我县个体私营业产值计划实现432万元,同比增长10%。

  社会事业

  2004年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县计
划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比上年计划普通高中招生570人,普通初中招生1 200人,
小学升学率达到100%。要完成县医院门诊楼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生育符
合政策率达到 9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失业、医疗、社会养老等保险制度。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活动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提高城乡居民总体水平。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使安全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各位代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解放
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
出新的贡献,为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经过全县人民
的共同努力,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国民经济呈现出稳
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的 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 237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4 239 万元,同
比增长16.3%;第二产业完成12 097万元,同比增长8.2% 第三产业完成27 937 万元,同比增
长4.3%。三次产 业比重为46:16:38。

  全县各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7 17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2%,同比增长9.5%。种植业:总播种
面积完成101万亩,同比增长8%。其中粮豆薯面积完成 98.7 万亩,同比增长8.6%。种植业增
加值实现1 888 万元,同比增长12.4%;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 万亩,同比增长29.6%。
林业增加值实现1 426万元, 与上年持平;牧业:大牲畜存栏完成2万头,同比增长11.3%。羊
存栏12.1万只,同比增长26.1%,其中绒山羊存栏8.4 万只,同比增长19.9%。牧业增加值实现
2 929万元,同比增长21.1%;渔业:全县水产品产量完成800吨,与上年持平。增加值实现589
万元,同比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03万元,同比增长8.4%。乡镇企业:全年
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2 477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 702,同比增长21.4%。

  工 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6 017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9.1%,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实现
5 273 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含电业)实现产值8 702 万元,同比增
长10.9%;工业增加值实现3 412万元,同比增长 6.9%;销售收入实现9 070万元同比增长6.8%;
利税实现563万元,同比增长9.4%。限额以下工业产值实现7 315万元,与上年持平;工业增加
值实现1 861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发电量7 558万度,生产工业硅 3 497吨,卫生筷子
4.2万箱。

  交通、邮电业

  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2 761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9%,完成货运周转量453万吨公里,同比
下降20%;邮电业务量完成1 849万元,同比下降38.2%。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 535万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8 040
万元,同比增长23.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 934万元;更新改造投资
完成547万元;其他投资完成559万元。2004年全县批建房屋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边贸、旅游、招商

  2004年全县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742 万美元,同比增长645%。实现过货量11 701吨,
同比增长156%,边境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25 682人次,同比增长59%。全年引进资金5 810万元,
同比增长41.4%。来访团组18个54人。出访团组19个60人。

  财政、金融和民营经济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完成(剔除农业税因素)1 027万元,同比增长 6.4%。财政一般性
支出14 20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完成58 16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 436万元,同
比增长4.3%。

  2004年我县民营业户已发展到1 950户;从业人员2 777人;实现营业额 527万元。民营企
业发展到36户,实现营业额达338万元,从业人员193人。

  社会事业

  2004年我县共实施科技计划31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21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项目计
划9项,新产品开发1项。科学技术因素在我县经济增长中的含量达到 43.5%。广播电视事业步
伐加快,县域新增四套有线电视节目,四个乡镇39个村屯与县城实现光纤联网。广播人口覆盖
率达到96.4%,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4%。全县总人口达到10.4万
人,人口出生率为9.46%人口自然生长率为4.47%,生育符合政策率达 98%。文教、体育、卫生
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初高中毕业生考入国内大中专院校240人,其中:考入大专以上院校219人。
截止到2004年末,全县高中在校生991人,初中在校生4036人,小学入学率达到 100%。群众文
化生活蓬勃发展。全县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目前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1张。

  二、2004年经济工作主要特点:

  全县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枪抓机遇,立足资源、开放开发,
认真实施“农业强县,工业立县,旅贸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拓展特色农业

  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继续实施调优、调专、调绿战略,不断提高农产业品质量和
效益。2004 年我县粮豆薯优质良品种种植面积94.8万亩,占粮豆薯播种面积的96%。绿色无公
害食品生产面积达12万亩。北药开发迅速加快,全县共种植草药1万亩,比上年增长近1倍。二
是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93次,培训总人数17 360 人次。建立了10处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示范区和农业综合技术实验示范园区,并在18个村进行了农业标准化示范。
三是加大了种植业的投入力度。2004年种植业共投入资金1.5亿元,同比增长12.6%。化肥13 500
自然吨,农药投入265吨,农膜投入135吨。用于农机更新资金2 236万元,同比增长43%。四是
出口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004年投资100万元,新建温室8栋、钢支架结构20栋,面积达
4万平方米。在境外农业生产园区商品的带动下,圆葱种植面积达225亩,出口圆葱90万斤。五
是对俄外向型农业开发稳步推进。2004年在俄种植蔬菜和大豆 5 700亩。对俄农业合作项目已
从蔬菜大棚种植,扩展到大田种植。六是加大牧业发展力度。确定了以绒山羊和肉牛养殖为主
攻方向,并建立了养殖小区,引进了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重点工业企业恢复发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我县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契机,启动了原吉逊公司、
宝山木夹厂等主要企业,库尔滨水电公司、冶炼厂等企业都呈现粗了良好的运行态式。企业改
革步伐稳步推进,改革初见成效。食品厂、冷饮厂、县砖厂完全退出国有,并实现了养老统筹
向失业保险并轨。

  (三)边贸主体不断壮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借助口岸优势,积极鼓励边贸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同时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
对俄经贸,培育壮大了边贸主体,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局面,边贸企业
由原来3 家增加到12家。过货品种由原来的废钢、木材,增加到蔬菜、水果、牧草、服装、机
械等多种商品。在对俄经济技术合作中,对俄购电已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2004年新引进一家
外地企业在我县注册“东方旅行社”,增强了旅游竞争活力。加开了对布市、扎维京斯克、赖
市旅游路线的对接,在国内又新推出了大连、香港、珠海、北京等地的长线旅游。招商引资工
作注重了项目质量,我县分期分批出售了正在运营的宝山、库尔滨电站,激活了水电业。

  (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4年重点项目经过努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水电开发建设项目。2004年乌一电站投
入资金970 万元,完成首尾工程并通过了初步验收;乌二、乌三电站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
鄂电站已被省政府列入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和全省200 个大项目中,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库尔
滨河、沾河两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已得到省重点项目前期资金的支持。二是矿产勘探开发进展
顺利。富强岩金矿已经投产;东安金岩矿5 号矿体正在补勘当中;伊春西林钢铁公司和唐山建
龙钢铁公司组建了新的股份公司,企业名称核准工作已完成。三是地方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
展。孙逊公路、瑷逊公路建成通车;城区南出口路建设竣工通车;新兴零点至克林公路升级改
造工程全线开工,已完成路基和桥涵建设;建成通村公路91公里、防火巡逻路22公里;交通街
改造已完成加宽工程,城镇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河东护岸工程已下达部分资金。五是加
快了给水、排水工程增加了二次加压供水装置,解决了部分高层楼房居民用水难的问题。六是
完成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门诊楼,疾控中心及传染病区建设,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七
是继续扩大建筑市场开发,2004年共批建房屋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铺设供热管道2 411延长
米,新增供热面积7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主干线1 087延长米。江畔公园东扩工程新增面积
1万平方米。完成了部分乡村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6.3%,人均住房面积
达到21平方米。同时,继续深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施“拆墙透绿”,进一步
绿化美化了城镇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2004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
的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我县工业企业尚未形成带动全局的立
县企业,一些重点项目的推进比较缓慢。现有的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科技含量较
底而无法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三是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利用。

  三、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及主要任务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指导,按照全省
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
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资源、开放开发”,从县情出发,积极实施农业
强县、工业立县、旅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促进逊克经济快速健
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0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
标是:

  1、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7%、5.5%、5%。

  2、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8%;

  3、一般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

  4、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0%;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

  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

  农 业

  2005年农业生产计划安排是:总播种面积108万亩,同比增长6.9%,其中粮豆薯面积103.7
万亩,同比增长5%。在粮豆薯面积中:小麦面积10万亩,同比增长 6倍;大豆面积85万亩,同
比下降7.9%;薯类面积1.5万亩,同比下降36.2%;粮豆薯总产量计划实现 14.27万吨,同比增
长28.7%。种植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9 888万元,同比增长5.3%。畜牧业:大牲畜存栏计划3.7万
头,同比增长67.8%。生猪存栏1.5万头,同比增长14.2%。羊存栏21万只,同比增长73.4%。牧
业增加值计划实现3 729万元,同比增长27.3%。林业:造林面积计划1万亩,同比下降23.4%。
林业增加值计划实现 1 430万元,与上年持平。渔业:水产品产量计划1 000吨,同比增比25%。
渔业增加值计划实现643万元,同比增长9.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计划实现699万元,同比
增长15.9%。乡镇企业增加值计划实现2 477万元,与上年持平。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50 950万
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3 850元,同比增长4%。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三农”政策,紧紧围绕增
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农业、
农村经济。一是继续坚持实施调优、调专、调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
质量和效益。全县优质产品推广应用面积要达95% 以上;“双高”大豆和中小粒大豆要达到大
豆播种面积的80%以上;绿色、无公害食品面积要达到 2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杂豆、
薯类等经济作物种植。二是注重农业技术普及与培训,推广农业标准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005年培训人数达到18 000 人次;农业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80%以上。三是做好外向型农业及
北药开发。计划在俄种植大豆15万亩、蔬菜1 500亩,国内以园葱为主的出口蔬菜基地达到3 000
亩。利用我县荒山荒地多的优势,进行北药种植。同时引进北药种植大户加快北药基地建设。
重点抓好伊春中林药业集团6 000亩五味子种植基地、吉林敦化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2 250亩人
参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飞蓟、甘草、平贝等北药品种。四是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
养殖业。要把畜牧业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加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
在抓好常规养殖的同时,抓住全市辟建绒山羊养殖带的有利契机,做大做强我县绒山羊产业,
计划2005年末绒山羊存栏达到20万只,年内完善省级绒山羊原种场续建工程,使我县绒山羊尽
快形成品牌规模效益。继续引导、扶持肉牛养殖,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年底牛存栏达到3.5 万
头。以我县丰富的水草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大鹅养殖,狐貉、鹿等野生动物养殖为主的特
色养殖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16 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 000吨。五是继续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围绕绿色食品、优质专用大豆、马铃薯等产业,采取强化引联,多
元化投入,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精
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和生产基地的利益相联结机制,推进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
六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继续加强黑龙江堤防护岸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抓好低产田改造。继续实施抗旱
节水灌溉工程,抓好扶贫开发,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
广大豆腹膜、测土配方施肥等使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

  工 业

  2005年工业生产计划安排是:工业总产值计划17 400 万元,同比增长 8.6%;工业增加值
5 500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9 900 万元,同比增长13.7%;工
业增加值3 600万元,同比增长5.5%;销售收入计划10 050万元,同比增长10.8%;利润5 万元;
税金605万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下工业产值计划实现7 500万元,同比增长2.5%;工业增
加值计划实现1 900万元,同比增长2%。计划安排生产工业硅3 500吨,发电量7 500万度。

  2005年工业重点工作是:继续围绕县委提出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战略,
努力构筑并壮大水电、矿产、新型基础原材料加工业、农副山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
的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抢抓机遇,发育新
产业,增创新优势,巩固和扩大国企改革成果,加大调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整顿和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逐步提高我县工业整体素质,实现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继续把抓好企业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库尔滨流域水电公司、
宝山集团公司、热力公司等现有重点企业生产的同时,做好乌二、新鄂电站的开发建设准备工
作。二是借助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契机,加快推进东安金矿、翠宏山铁矿等项目建设,尽快
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扶持新型基础原材料公司等企业给予全力支持,在原料、电力供
应、产品加工业,积极做好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工作,争取新上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
牵动能力强的农副山产品加工项目,从而增强地方工业的整体实力。四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提高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结合企业实际,借助并轨这一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出售、关闭、
破产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

  外贸、旅游、招商

  争取近早实现口岸过货5万吨,出入境旅游人数5万人“双五”目标。计划边贸进出口额900
万美元,招商引资实现5 000万元。

  2005年外贸、旅游、招商工作重点是: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机遇,进一
步争取国家和省的扶贫政策,促进逊克边民互市贸易区尽早开通。一是继续抓好过货量和贸易
额度的增长,同时增加进出口商品种类。引进、培育、支持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在我县建立企
业,开展边境贸易。进一步拓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和范围,提高对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重点在俄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做文章,特别是利用俄方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和牧草业,利用
俄方电力、木材、矿产资源发展加工业。鼓励、支持在俄申办企业,扩大劳务输出。通过加强
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多门路、多元化开辟俄方市场,不断推进我县外贸经济的发展。
二是在旅游业发展上,以生态游、效益游为主,开展各种大众生活游、文化游、跨国游。坚持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同步推进。完善和开辟景点景区建设。重点完善沾河漂流、库尔河漂流等
景点景区,同时,继续抓好逊克狩猎场、电站风光游、鄂伦春民俗风情游等项目建设。做好库
尔滨雾凇景区及东山湖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打造我县旅游业的品牌项目,推动旅游业健康快
速发展。三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大力宣传我县的地缘、资源、政策等发展优势,努力提高我
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切实加强对前景好的招商项目的研究、开发、储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投
资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8 2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5 200万元,市
政建设项目3 000 万元。一是做好乌二电站融资和新鄂电站的前期工作。继续完善城镇基础设
施建设。重点抓好城镇给水、地下排水、集中供热、交通街改善城乡交通状况。切实抓好通乡
公路建设,完成库尔滨零点至克林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松树沟乡河北线、逊河镇建设工作。
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城镇品位。四是加快河东护岸工程建设工作。五是做好公、检、法、司基
础设施建设,完成逊克审判庭及车陆乡法庭建设,逐步完成9个乡镇司法所的建设工作。

  财政、贸易

  2005年我县财政工作将继续本着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方针,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培植税
源,合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支出管理,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增加财政收入。今年
我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计划实现1 110 万元,同比增长8%。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
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计划实现24 140万元。

  民营经济

  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领域,鼓励民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当前的国有企业
改制并轨和重组。全面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彻底解决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强服务环境、信
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努力为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社会事业

  2005年继续抓好科教兴县战略,强化信息化建设,让科技在工、农生产中发挥作用,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加快农
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步伐,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计划普通高中招
生450人,普通初中招生1 152人,小学升学率达到100%。搞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一中教学楼建
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生育符合政策率达到 96%,人口出生率控制
在1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2‰以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失业、医
疗、社会养老等项保险制度。继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科教、文体、法律、
卫生进社区活动,提高广播电视总体水平,完成县、乡联网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水平和整体素质。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增加
资金投入,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使我县安全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各位代表,2005年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决胜之年,是
谋划“十一五”计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
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抢抓机遇,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
献,为全面完成我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