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从作物生长季的气候条件看:不利的主要气候条件是4、
5月降水特多,使大田整地、播期拖后及6月上旬的涝害,造成部分大豆出苗缓慢、出苗不齐,
其它时期气候条件基本适宜,虽然7、8月份降水偏少,但由于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底墒较好,
基本满足了各种作物的生长需要。

  (一)2005年不利的天气条件

  1、春涝:4月降水57.3毫米,比历年多129%,全县范围内出现严重内涝,致使小麦播期拖
后10天左右;5月降水继续偏多,月降水 78.7毫米,比历年多90%,大田整地、播期拖后。5月
末我县出现强降水,集中降雨过程致使县内沾河、逊别拉河、库尔滨河、乌底河、阿廷河等河
水出槽。淹没农田44 567公顷,其中绝产 23 567公顷;冲毁桥涵61座,道路350公里;全县共
有 201间房屋进水;死亡牲畜 370只。由于长时间大强度的持续性降水形成内涝,使逊克全县
21 000公顷耕地没有播种,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2 828万元,直接损失 4 409万元。2、夏初出
现涝害:由于前期降水特多,加之 6月上旬降水比历年多,全县大田普遍出现涝害,一直持续
到6月中旬。造成部分大豆出苗缓慢、出苗不齐。但此时降水多,对小麦幼穗分化有利。

  (二)2005年有利的天气条件

  1、仲夏气候条件基本适宜:6月下旬以后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对小麦生殖生长和成熟有利,
穗大、粒多、籽粒比较饱满,千粒重较高。同时,对其它作物生长发育有利,大豆发育进程加
快,有利于大豆坐荚。2、后夏初秋气候条件基本正常:8月气候条件基本正常,对大豆灌浆、
鼓粒有利。 9月上、中旬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初霜晚,对大豆成熟有利,均在霜冻前正常成
熟。

  (三)、2006年农业气候条件综合评价

  2006年春季降水偏少,全县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因而使麦播期拖后 (播种的也未
出苗),截止到4月末(29—30日)才出现一次中雨过程。多数小麦在雨后出苗,比常年推迟一周
左右。此次过程为大田播种创造了条件,多数大田如期播种。然而,整个 5月份降水偏少,月
降水量8.7毫米,比历年少 80%,我县大部地块出现干旱,部分地块的干土层达到5厘米以上,
致使全县有部分大田播期拖后一周左右。进入6月份,雨水增多,旱象解除。6月上旬气温偏高、
降水偏多,对大田作物出苗有利。但 6月中旬我县出现了低温寡照天气,平均气温比常年低近
2℃,上、中两旬的日照时数比常年少 50小时,这种天气造成大田作物生长极其缓慢,使大豆
发育期滞后,水稻发生稻瘟病。 6月上中旬正值小麦拔节期,是需水关键期,这种天气对其生
长发育较为有利。6月下旬气温正常、降水偏少,利于各种作物生长。7月上旬我县又出现了高
温少雨的天气,旬平均气温比常年高2℃,降水量比常年少 20mm。高温天气限制了作物的光合
作用,大田作物生长缓慢,大豆封垄较晚。7月中旬气温略低,降水适宜,利于大田作物生长,
对小麦灌浆也较有利,7月下旬气温偏低,旬平均气温比常年低 1—2℃,再度造成大田作物发
育迟缓。此时的低温天气对水稻发育极为不利。截止到 7月末,虽然活动积温接近常年,但因
积温利用率不高,大田作物发育进程仍然滞后 3—5天。8月我县继续维持高温、少雨的天气特
点,对小麦成熟、收割比较有利。降水虽偏少,但满足了大田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由于气象条
件适宜,大田作物生育速度加快,发育进程已接近于常年。 9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秋霜
冻日期比常年偏早,出现在9月12日。造成了大豆品质差和很大程度上的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