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题,以素质教育为突破
口,抓住课改机遇,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完善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各项考核奖惩
措施。在强化学风、培养良好班风、形成良好校风上下功夫,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从而为教学
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2005年年初,学校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的办学模式。
以层次化教学为切入点,扬长带短,加强对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在2006年高考中,17名体育考
生中,有2名进入重本,有14名进入普本线; 4名美术考生有1人的术科成绩被鲁迅美术学院录
取;2名音乐考生中有一人考入南昌大学(重本)音乐系。
(二)教学业务检查与考核制度相结合。严格执行教委下发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逊克一
中教师考核细则》,抓好备课、听课、讲课三个环节。教务处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紧密配合,
出台了《集体备课制度》, 加大备课工作的管理力度, 要求集体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课型要
新,要能体现课改精神,把说、讲、评课相结合。教研组内人人都要上公开课,学校每周举行
一次校级公开课。上课前安排公开课说课,课后由评课组的老师进行评价,在每周全校教师业
务学习例会上公布评价结果。每月月末教务处检查教案和听、评课记录,并按照量化考核细则
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2005年春,学校制定了《逊克一中考试制度》,明确了监考教师的职责,
加强了考纪考风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
(三)学校建立了激励和表彰奖励制度。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学校都要为年组考试成绩获
得前三名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对那些为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学生颁发特殊贡献奖,每学期都要
评选校级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2005年学校又出台了高考奖励办法,2005、2006年
高考结束后,又派高三教师到山东省蓬莱一中学习取经,这些措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
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四)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学校于2005年秋投资78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每
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查询资料,搜集信息,观摩名师讲课,观看同步教案,制作和
选用课件,筛选试题,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利用课件上课,使课堂教学内容更
生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这一举措是逊克一中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
意义。
(五)2006年8月学校成立了课改小组和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校领导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并多
次召开课改筹备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高中课改标准方案》,通过论坛、问卷、写心得等方式深刻领会、全面把
握课改精神。学校充分考虑到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条件,按照所有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
安排、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的思路,遵循量力而行、稳步前行的原则,确定了校本课程的
研发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有20余种,如《美丽的逊克可爱的家
乡》《走进鄂伦春》《校园演讲》《心海扬帆》等。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有20个,如“守望中华
礼仪”活动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小组、摄影小组、舞蹈队、合唱团、球类活动小组、
校园电视台及各学科活动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让课程方案
更科学化、人性化了。
(六)学校以课改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通过
培训使教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行为,使他们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
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意识。在平时的
教学中,我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重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不歧视差生,不偏爱优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