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心下一代工程

关心下一代工程



  [ 关心下一代工程] 以“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创双先”活动为中心,以“读好书、
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全面贯彻落实了中央、
省、黑河市关工委的各项工作任务。2001年,组织德高望众的老干部深入到市第二中学、兆麟
小学、和平小学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及法制教育,进一步激励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丰富了法律知识。2002年,召开全市关工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例会,使各党委明
确了目标和方向,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日程;加强组织建设,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
开展了多种样式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了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成立雷锋
小组300 多个,做好人好事1 800 多件,组织观看教育影片12部,受教育达15 000人次;进行
了《光辉80年》主题教育活动,订购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图书1 500 册,一中有2 名学生分别被
评为《光辉80年》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和《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兆麟小学仲
帷嘉在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开展了“帮扶助学”活动,针对全市有辍
学生3 000 人的情况,协调组织部、交通、电信局等单位共捐款物折合人民币32万元,使1 170
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赵光镇关工委得知孤儿甘艳青因巨额学费而放弃高校就学事情后,立即
捐款8 000 元,送到甘艳青手中,使之按时入校:“6.1 ”期间,深入市机关幼儿园慰问,送
去1 台29英寸彩电以示慰问,表达了关工委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之情。2003年,进一步调整
了市关工委领导小组,把一些身体尚好、德高望众、有工作热情的老同志充实到组织机构中。
加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在电视上播放公益性广告、刊发
关工委工作文件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了
“高举光辉旗帜,誓做时代新人”活动。关工委协同教育局为中小学生订购了各种书刊4 500
册,团市委为农村青年征订家庭教育报4 500 份,全面启动了城市社区“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
活动”。庆华办事处刘秀英把家作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文艺、书法、演讲等
有益活动,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品行。推动农村“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的开
展。开办种植、养殖业培训班,成立了青年农民素质学校,利用农闲时节对农民青年培训5 840
人。石泉镇石昌村党支部书记张忠被评为国家级青年经纪人,通北镇农民刘忠民被评为省级青
年创新能手。市委四套班子领导每人帮扶3 名特困生,帮扶资金约1.5 万元。61个单位帮扶资
金及物折合约4 万元。全市1 625 名辍学生经过包扶,已有569 名学生返回校园,返校率35%.2004
年,一是健全了组织和队伍。市委、市政府对关工委工作非常重视,把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的二位同志聘为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将一位通北镇副镇长带编调入关工委任秘书长。
乡镇关工委驻会副主任每月补助200 元,街道办事处和教育局关工委驻会副主任每月补助100
元。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139 个,6 个街道办事处和9 个乡镇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
共有成员228 人,58个社区6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关工委小组,共有成员1 200 人。二是于9 月
16日召开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并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把全市社区和村的各级关工委
组织领导召集上来,进行集中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和《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总计培训34次达1 260 人。三是贯彻省关工委提出的《
关于在“五老”队伍中设置“十大员”的意见》,现聘市级“十大员”88人,乡镇、办事处
“十大员”150 人,总计238 人。四是做好5 种需要关心的青少年工作。有特困生1 638 人、
辍学生1 221 人、落榜生648 人、“两放”人员23人、有不良行为的失足青少年165 人。经多
方协调,共筹措资助贫困生专项资金258 080 元。五是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辟专栏,共上报387 篇文章,评出一等奖9 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31
人,兆麟小学五年二班王依松的文章被省关工委评为一等奖,并刊登在8 月28日的黑龙江日报
上。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年投给市电视台、报社新闻稿件61篇,黑河市关工委简报22篇。市
关工委、教育局、市政府信息中心、电视台联合举办调研征文活动,收集文章158 篇,共有54
篇文章获奖。其中:1 篇获省一等奖,1 篇获黑河市一等奖。

   (韩再山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