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
农业
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
[ 概况]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是省农垦总局的派出机构,规格副厅级。主要职责是
代表总局对所管辖区域内各部门、单位进行行政、司法和社会的综合管理。分局高举邓小平理
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
极响应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号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
和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场建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分局
内设党政办(政研室、体改办、史志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关工委、纪委监察局、
团委、工会、机关党委、经委、信访办、民政局、人事局、劳动局、交通局、建设局、农业局、
农机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粮食局、水务局、商务局、科技局、劳动安全监察局、教育局、
卫生局、广电局、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老干部处、审计处、计财处,下属局直单
位有北安局一中、二中、三中、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中心医院,下属局直企业有北安分局建筑
安装总公司、医药采购批发站、粮贸总公司、生资总公司、物资总公司及天龙大酒店,驻外办
事处有北安分局驻哈尔滨办事处、驻秦皇岛办事处,下属农场有锦河农场、红色边疆农场、逊
克农场、格球山农场、尾山农场、襄河农场、龙门农场、龙镇农场、引龙河农场、二龙山农场、
长水河农场、红星农场、建设农场、赵光农场。派驻单位有人武部,总局直管单位有国土资源
局、工商局,隶属总局管理的单位有社保局、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机关编制125 名。
分局管辖区域南北长281 公里,东西宽234 公里,跨黑河、伊春、北安、五大连池、嫩江、孙
吴、逊克7 个市县,辖区面积1 319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20 万亩(年产粮豆70万吨),林
地面积181 万亩,草原面积124 万亩,森林覆盖率35%.分局农用机械总动力21.9万千瓦,综合
机械化率达95% 以上,建成亚麻粗加工厂19家54条生产线,总加工能力20万吨,有粮食处理中
心35座、种子加工厂8 座,种子机械化加工率100%,粮食仓储能力24.5万吨,水泥晒场248 万
平方米,农用飞机场4 座,可担负航化面积28%.现辖区总人口19.4万人,职工4.57万人。分局
办公地址在市东繁荣街94号。
(王建民)
[ 经济综述] 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亿元,全口径利润1.7 亿元;种植业扭
亏为盈,实现利润1 908 万元;畜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牧业增加值达到9 878 万元,达
到历史最好水平;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企业实现利润553 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 128 元;家
庭农场盈利首次突破1.73亿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11.9% ,全口
径利润3 亿元,企业利润5 000 万元,人均收入3 600 元,同比增长482 元,恩格尔系数由上
年0.42降到0.4.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积丰产、丰收,371 万亩各类作物单产和总
产同比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历史最好水平。畜牧业跃上历史新高。2003年,
大灾之年,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亿元,同比增长9.7%,总量比上
年净增加1.25亿元。2004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一免两补”政策机遇,调动起了干部职
工加快发展的创造性,取得“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1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16亿元、1.4 亿元、5.4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 、11.7% 和7.1%. 三次产业比重57.1:8.9 :34. 实现全口径利润
2 811 万元,同比增盈518 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7 、1.0 和2.5 个百分
点。人均纯收入5 053 元,同比增长23.7%.全口径利润3.74亿元,其中企业利润2 677 万元,
家庭农场利润3.47亿元。
(王建民)
[ 综合改革]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2001年,农业改革实现新突破。
“两自”推进到位,自理金额达5.68亿元,结束了贷、垫、挂的历史。工商运建服企业产权制
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场办工业除锦河粮油加工厂外,全部改制到位,5 家乳品企业顺利完成与
完达山乳业集团的行业重组,糖厂政策性破产已结束。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局场两级机关
机构改革已完成。党校与机校合并,兴办了第二高中,使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2002年,
政企分开改革健康推进,机制逐步健全;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大部分农场已将晒场机械、
设备和生产队零件库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公开选拔、“双考”
录用、推荐干部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批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3年,农业
改革重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一固定、两自理、三不准、四到户”的
农业改革政策,全局共有家庭农、林、牧、渔场23 187个,两费自理率达100%,50公顷以上的
规模家庭农场825 户,承租土地116 万亩。通过出售产权、股份改造、租卖结合、分立经营、
依法破产等形式,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国有资产已全部退出。继续深化了各农场内部的政企分
开改革,14个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均已正式挂牌运作,并按“五分开”的改革原则全部推进到
位。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法院、检察院系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运转态
势良好。住房改革、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失业保险改革、医疗保险改革等健康推进。2004年,
撤队建区改革平稳过渡,实现了管理体制和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共撤销262 个农业生产队建
制,集中组建了90个管理区,每区平均土地面积4.7 万亩,人口2 300 人,精简基层管理人员
598 人,当年减少管理费支出1 600 万元。积极探索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运作方式的新路
子。大力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发展规模家庭农场1 211 户,同比增加386 户,经营土地
192.1 万亩。农场内部政企公开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五保全一”改革都有新进展。
(王建民)
[ 结构调整] 2001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逐步提高。根据市场
变化情况,坚持压麦、大上亚麻的原则,全局亚麻种植面积达26.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1%,
是上年的14.7倍。经济作物面积达45.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2.2%.绿色食品监测面积22万亩,
占播种面积的6%,是上年的7.3 倍。“举全局之力发展畜牧业”已在全局形成共识。投资7448
万元,新建畜牧养殖小区47个,奶牛机械榨乳率达70% ,畜物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15.8% ,
其发展速度位居全总局第一。特色经济稳定增长。龙头牵动型、基地联动型、特色辐射型自营
经济得到发展。培育了中草药、亚麻、特色养殖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草药种植面积已接近4
500 亩,成为全国龙胆草、防风种植示范基地。2002年,调增经饲作物面积,同比增长9.2 个
百分点;压缩大豆面积,同比下降8.3 个百分点;按操作规程发展绿色食品46.32 万亩,粮、
豆、经、饲比例日趋合理,粮豆作物优质品率达到100%.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达到40% ,拉动全局经济增长2.7 个百分点。退耕还林1.54万亩,荒山造林1.93万亩,辖区森
林覆盖率达到36%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2003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拉动了
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是“牛经济”发展迅速。投入资金1.85亿元,购买奶牛8 077 头、新
建40个制冷式鲜奶收购站、66个标准化兽医室以及无规定疫病区监测站。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
增加值25.4% ,拉动全局经济增长3.7 个百分点。二是“麻经济”取得新成效。种植亚麻50万
亩,并建成亚麻粗加工厂21个27条生产线,新增亚麻加工能力7.4 万吨。三是“豆经济”获得
国家和总局政策性补贴1 240 万元。种植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净增659.2 万元。完成退耕还林
10.95 亩。四是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实现总产值10.3亿元,纯收入4.4 亿元,从业户均收入
16 500元。全局各类非农专业户已达4 700 户,职工自筹资金6 299 万元。个体工商业者3 600
户,注册资金7 568 万元,年产值达2.37亿元。2004年,继续对一、二、三产业结构进行了科
学调整,使整个经济格局更加趋于合理。
(王建民)
[ 开放开发] 2001年,借助名人名作效应,打出“年轮”品牌,绿标已由原来的2 个发展
到7 个。“年轮”牌农产品在十二届哈洽会上的展销获得成功,签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5个,
引进资金470.6 万元,完成出口贸易额455.7 万美元,超出计划指标12.4%.全局共引进本专科
毕业生27人。2002年,建设农场肥牛和天龙大酒店的水饺注册了“年轮”牌商标,实现外贸进
口612 万美元。2003年,完成外贸出口额500 万美元,同比增长23.2%.农副产品小麦、芸豆及
山产品蕨菜、木耳、蘑菇、野生中草药白术等分别出口越南、韩国以及中东国家。完成对接国
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8个,引进资金1.29万元,同比增长51.5%.2004年,各农场招商引资项目
80个(引进77个,走出3 个),引进资金15 580万元,直接安排就业人员1 872 人。二龙山农
场种植西兰花2 000 亩,平均亩效益715 元,西兰花等特色蔬菜远销日本、南韩、新加坡及台
湾、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建设农场引进3 户客商投资开发大鹅养殖、屠宰、辣椒种植、
麻棉加工项目。锦河、逊克、红色边疆、格球山、龙镇、赵光6 个农场联手开发俄罗斯耕地3
年达20万亩的合作项目已在总局立项。
(王建民)
[ 管理] 2001年,由于加大管理力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全年总支出比
上年实际支出减少4 796 万元,减少12%.进一步完善了“两级管理、一级核算”的体制,对基
层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的内控能力,推动了全局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的提高。
2002年,坚持刚性预算管理,比上年增加收入2 266 万元,减少支出496 万元。全年压缩非生
产性建设支出1 804 万元,短期借款在上年的基础上减少4 100 万元。通过清欠增加资金总量,
有效盘活大量资产。共清收货币资金4 639 万元,占清欠总额的40.9% ,比上年提高8.1 个百
分点。2003年,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基本将支出控制在年初预算之内。年末完
成清欠回收额1.17亿元。资债结构进一步良化,全局无短期银行贷款农场已达3 个。2004年,
逐步完善“农场刚性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约、局直企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管理、大
额度资金管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控制责任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全局预算收支指标。进一
步推广龙门、逊克等农场对“五费”定额控制、货币结算管理办法,全局“五费”支出3 727
万元,比预算减少111 万元。集中采购范围扩大,平均节支率17.3% ,实现了“阳光交易”。
清理回收欠款1.03亿元,压缩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 365 万元,优化了投资结构。
(王建民)
[ 小城镇建设] 按照“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化农垦小城镇”的战略目标,基
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不断加强,小区、市场、商服综合开发同步推进。2001
年,新修排水管道1 340 延长米,新修砂石路面20 920延长米,新增绿地31万平方米,植树200
余万株,新建楼房5.2 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农垦职工的生活居住条件。2002年,新增住宅
面积38 500平方米)。2003年,完成小城镇建设1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楼14栋6.5 万平方
米。格球山、建设、引龙河等农场新建扩建文化广场总面积9 万平方米。2004年,完成局管建
设工程26项。新建水泥路面7 条、公园1 座。交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 240 万元,新建龙镇至
尾山43公里高等级通场公路1 条,填补了分局高等级路建设史上的空白。楼房建设总投资8 725
万元,新增住宅总面积94 740平方米。
(王建民)
[ 教育] 2001年,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独具特色的中小学集中办学
工作迈出新步伐,“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高考录取率达92% ,同比上升4%,教
师职业教育培训面达100%.2002 年,全分局有省级示范学校4 所、总局级示范学校4 所。兴办
了第三高级中学,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66%.2003年,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 009 人,同比增长15.7%.中、
小学校在校生分别为13 587人和13 240人,同比增长6 ~7%. 高中毕业上参加普及高考录取人
数为779 人,同比增长7.9%.2004 年,技术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14 082人
和13 111人。高考升学率有新提高,高中毕业生参加普及高考录取人数为717 人,占高中毕业
生人数的78.4%.
(王建民)
[ 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 2001年,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
育“五保合一”制度逐步完善,全年共安置再就业人员6 025 名。“低保”扩面后,下岗职工
的基本生活有了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打防控”一体化经验得到总局
认可,“打邪治非”专项斗争力度加大,先后取缔了“蒙头教”、“观音法门功”等邪教组织,
“法轮功”习练人员转化率达95%.排查矛盾纠纷2 000 余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2002
年,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离退休人员、政法干警及教师工资得到按时足额发放,“低保”
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稳定工作明显加强。全力推进“4334”防控机制,社会化防范体系初步
形成。全年共处理来信来访2 595 人次(件)。2003年,全分局基本养老保险收缴基金6 551.2
万元,完成计划100%;发放失业金115.6 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 820名,比上年增加15 965
人;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下岗就业率达87.6%.2004年,社会保障成效明显。
“两老一警”人员工资及养老金不拖不欠,全部卡式发放。通过招商引资直接安置就业人员1872
名。社会、政治局面稳定,人心凝聚、群情振奋。创建“平安垦区”、推进“四五”普法、
“4334”长效管控机制、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等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治安
案件明显下降,破案率明显上升,社会治安越来越好,社会秩序越来越稳定。
(王建民)
[ 卫生] 2001年,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发展,计划生育率为99.92%,比总局指标提高0.92个
百分点,人口出生率7.07‰,比总局指标降低2.9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95‰。2002年,卫
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分局代表垦区通过省级计划生育检查验收,基层卫生所达标率比一年提高
12个百分点。2003年,卫生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2004年,卫生医疗保健和防疫工作得
到加强,北安垦区卫生医疗机构334 个。其中:各类医院17个,卫生防疫站15个,妇幼保健站
15个,个体诊所35个。拥有医疗床位894 张,各类医务人员1 177 人,其中医生629 人,平均
万人拥有医疗床位46张,拥有医生32人。
(王建民)
[ 党建] 2001年,推行了“党员服务区”建设和“双培工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
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及行业不正之风活动,使党风廉
政建设工作有了新进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2002年,全局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
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准则,全面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断完
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将一批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
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共调整副场级以上干部73人。2003年,深入开展了党员
服务区、“学帮带”活动,群众“四权”得到进一步体现,基层领导班子“三力”作用显著增
强。通过抓“两风”,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职工群众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2004年,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
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有效集中统一,防止了
决策失误。以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为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全局公示提拔处级干部16名,科级干部20名。
(王建民)
[ 精神文明] 2001年,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了精神文明
建设的发展。2002年,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开展了
“以选树典型为重点的新时期北大荒人形象”和“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思想道德、理想
信念”教育活动。全局评出十星级文明户142 户,有8 个场处级单位进入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
文明单位行列。2003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有4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总局级文明单
位标兵和文明单位。宣传树立了垦区第二届“十佳公仆”形象,文化建设“三室、两场”达到
242 个。2004年,组织开展了“树新风、革陋习、创建文明健康新生活”竞赛活动,评选了分
局级的“十佳公仆”、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弘扬北大荒精神为核心,开展了丰富
多彩的文化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扶贫帮困工作上,机关9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
干部个人筹资48万元帮扶了91户贫困职工,使85% 以上贫困职工脱贫。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