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年铺就信息高速路
改革开放20年铺就信息高速路
大兴安岭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 李嘉麟
改革开放20年,大兴安岭邮电通信经过了“六五”时期的准备,“七五”时期的起步历史,
终于为大兴安岭邮电通信在“八五”时期的跳跃发展写下了辉煌。无论是在通信网的规模容量、
技术层次上,还是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在大
兴安岭的每个角落,现代通信手段无时无刻都在人民群众身边,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然而,历史不堪回首,改革开放前大兴安岭的通信状况极为落后。地县均是纵横或步进制
的交换机,县至乡镇(林场)不通电话,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时为了一个电话要往返数十里。
单一的长途架空明线既不能抗御自然灾害,又不能开办多种业务。1987年一场举世瞩目的特大
森林火灾,带给人类多少灾难。阵痛中的大兴安岭人,终于认识到保护森林离开通信不行,指
挥生产不能没有通信。勤劳、俭朴的大兴安岭人企盼着有一天,这里的通信能够与世界接轨。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92年8月28日,随着加格达奇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和加—哈1920路
数字微波的开通,由此拉开了大兴安岭邮电通信建设高潮的帷幕。在以后的诸年间,大兴安岭
地区邮电局的决策者们,坚持以观念更新为前提,以建设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
深化改革为动力,正确分析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紧密跟踪世界新技术,坚持依
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超常规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的转变,从而形成了
规模投入,增强能力,发展业务,提高效益的良性循环。
规模投入使综合通信能力在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八五”以来,大兴安岭邮电部门累
计投入通信建设资金5.8亿元,新增城乡程控电话交换机12.8万门,新增长途电路1761条,分
别是“七五”期末的1.22倍和1.67倍。90%的乡镇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邮政服务
网点和邮政生产场地也有较大增加。服务网点达到73处,局(所)平均服务面积1138平方公
里,平均服务人口7397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不仅使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技术层次不
断提高。目前,已形成长途和市内电话合一、地县并网的大本地网,并正由多级网向无级网、
由传统业务网向综合智能网、由单一固定电话网向固定与移动立体交叉网的演变,从电话网向
电信网、信息网过渡。各种新的业务网络如公用分组交换网、公用数字数据网、GSM 移动电话
网、多媒体宽带业务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SDH 同步数字光纤环路传输网已经覆盖到乡镇,光
缆正逐步向大楼、向路边延伸;电信支撑网的建设也已逐步展开,本地网N0.7信令系统、市话
多制式长市合一的交换机网管监控和集中维护系统已投入使用,通信网的装备水平跨入现代化
行列。
通信网的加速建设,推动了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得通信业务的内涵日益丰富。在传统
的通信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高技术、多层次、多元化的通信手段也不断地满足着通信市场的
需求。“八五”以来,全区累计新装城乡电话6.8万部,是1990年以前25年发展电话用户数总
和的6倍;移动电话得到迅速发展,从1993年11月起,共发展移动电话用户15911户,其中1996
年至1997年两年间就发展6476户。到1998年6月底,全区程控电话交换机已经覆盖全区人口的
90%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16.69%,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43.67%,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2%,
其中,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40%,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8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改革开放
20年,无论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还是山青水秀的古老山村,大兴安岭邮电通信迅猛
发展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息过,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特别是“八五”以来,相继开办了968
信息台、磁卡电话、分组交换、DDN 、200业务、可视图文、多媒体通信、计算机互联网、语
音信箱、电子邮箱、传真存储转发、电视会议、INTERNET等新业务,令人耳目一新。
也许有人会问:“大兴安岭通信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究竟相差多少呢?”
1997年3月9日,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与慧星两相“幽会”在漠河,数千名记者和旅游
者云集北陲,大兴安岭邮电通信终于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全县不足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公用电话网点达55处,仅卡式电话就达到了30处。为新闻记者提供了10部传真机,可随时随
地与国内外传递信息。分组交换业务、DDN专线端口、移动电话更是受到“老记们”的青睐。
一位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新闻记者深有感触地说:“中国边远地区的通信条件太棒了!”
大兴安岭地委书记杜宇新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先进的通信设施和手段,已经为全区实现
“第二次创业”和“内引外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兴安岭邮电通信已经从祖国的北大门走
向世界。
是啊,20年的艰辛,大兴安岭绿衣人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通信业今天的辉煌,也孕育着
跨世纪恢宏的梦想。回眸和展望大兴安岭通信的历史和未来,不禁深深感到,有上级领导重视,
有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今日的邮电通信,必将对大兴安岭的明天,生发出无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