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林区经济格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筑林区经济格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共韩家园林业局党委书记 于昭福
韩家园林业局局长 陈 罡
韩家园林业局是1991年初国家批准立项、开发建设的国有大型森工企业,下辖韩家园、新
街基、椅子圈、湖通河、老卡五个林场,现有从业人员4631人,经营面积907.636公顷,其中,
林业用地面积765.799公顷,占总经营面积84%,活立木蓄积5224.9万立方米。地处大兴安岭东
南麓,东靠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临黑河市与小兴安岭接壤,西与新林林业局毗邻,北
与十八站林业局相连。自开发建设以来,全局已累计完成投资28 879.6万元,建成各类房舍83 768
平方米,修筑公路366.4公里,购置采运设备306混合台,形成了年产17万立方米商品材综合生
产能力,截止1998年末,累计完成商品材生产任务106.4万立方米,造林1054公顷,森林抚育
52 286公顷,上缴利税3649.6万元。
建新局绘新图
1991年,是韩家园林业局开发建设史翻开第一页的一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韩
家园林业局作为大兴安岭林区东部区划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
自此,韩家园林业局的开发建设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在韩家园林业局的开发建设史上,先后经历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林区阶段、调整概算优化
设计两个阶段。筹建初期,韩家园林业局原名库伦斯林业局,是在原古龙干森林经营公司的基
础上组建的。后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专家反复论证,1991年8月,林业部把原十八站林业局的
韩家园林场、韩家园贮木场、新街基林场划归库伦斯林业局,同时,将企业名称更名为韩家园
林业局。1992年9月,《韩家园林业局建设项目书》经国家计委、林业部、国家投资公司、中
国国际咨询公司组成的专家组评估,得到了通过。1994年1月,国家林业投资公司正式批复了
韩家园林业局总体设计方案。批复的投资总概算为36 528.6万元,建成后的年综合生产能力为
36.7万立方米。
韩家园林业局总体设计批复之时,恰逢国家宏观经济过热之际。1994年春,国家在扬州召
开了国有林区重点建设会议。会上,借鉴美国惠好公司和国家鹤北林业局的建设经验,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林区的新格局建设思路,其特点是以局轮伐,以局定居,改善生
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设施标准,按20年不落后的县级市标准进行建设。这一阶段,历经2年,为
韩家园林业局创建社会主义新型林区阶段。
1995年末,国家开发银行针对当时的物价上涨水平和林业企业普遍出现的“两危”状况,
提出了部分采运大中型在建项目调整概算和优化设计。按照这一要求,韩家园林业局重新调整
了建设思路。主要内容为:削减和压缩建设规模;减少非生产和无直接经济效益项目;增加附
加值高、有发展后劲项目。优化设计后,新增加了年产3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和年产6000
立方米干燥刨光材项目。这一阶段,历时至今,为调整概算、优化设计阶段。
历经8年的开发建设,韩家园林业局4600多名职工,历尽艰辛,艰苦创业,筚路蓝缕,以
启山林,边建设、边生产,在韩家园这块热土上,用汗水和心血,托起明天和希望;在荒无人
迹的茫茫林海上,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绚丽蓝图。
建新局走新路
1995年12月,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到韩家园林业局视察指导工作。在听完汇报后,徐有芳讲
到:“韩家园林业局的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建新局,走新路”。按照部
长的指示,几年来,韩家园林业局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锐意改
革,强化管理,重新构筑了企业经营发展格局。变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为从实际出发稳中求进;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变林业经济为林区经济。伴随着天然林资源
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韩家园林业局又提出了“管住资源保长远,调整结构度难关,抓好产销
保当前”的三位一体工作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实施了六大战略。
改革驱动战略 韩家园林业局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只有依靠改革,才
会使企业出现生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局从体制改革入手,实施了五种转制措施:承担
单一管理职责和事业性质的部门、单位,以改善管理,调整职责,压缩费用为内容,狠抓减员
增效工作,先后精减机关人员262人,年减少管理费用125万元;具有双重职能,承担一定社会
服务并能获得一定收入的部门、单位,采取推向市场,费用差额补贴办法,明确管理目标,运
用包干形式进行管理,年压缩支出39万元;各部门、单位派生的小企业共21户,一律断奶,彻
底剥离,每年减少补贴96万元;承担采运贮任务的木材生产单位,将设备租赁、拍卖、转让给
生产者,实行班组捆绑承包,调动生产者增产节约积极性,每年节约成本支出64万元;承担替
代产业和营林生产、资源保护的部门和单位,只核定上缴款和生产任务,其余生产费用自行决
定,自主经营闯市场,仅南四个经营林场每年减少费用支出150万元。通过转制改革,韩家园
林业局逐步建立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驱动激励机制。
管理约束战略 为有效地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韩家园林业局在
建局短短的八年时间中,先后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及规定21项,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经营
行为。在完善各项管理办法的同时,建立了企业管理重大问题责任追查制度和经济运行审计监
督制度,强化经济工作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财务、物资、劳资、资源、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管
理不断加强,约束机制得以建立。依法治企逐步成为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为。
结构优化战略随着韩家园林业局建局方案的调整,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带动了企业组织结
构调整。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壮大国有经济
的同时,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了相应发展。以桦木系列产品开发为龙头的林产工业,
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依托的多种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替代
产业产值由建局初期占企业总产值的5.2%上升到31%。
资源培育、管护、利用系统化战略
森林资源永远是林区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本。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韩家园林业
局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90多万公倾的施业区内,全局职工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努力
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量,优化林种结构,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搞好森林防火,坚决打
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搞好培育和管护的前提下,加强了林木资源的合理采
伐,科学利用,做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方,有效管护,大力提高了林业生产能力。
林、科、教一体化战略 科技、教育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
素。韩家园林业局把科教兴局当做立局之本,建局以来,一直坚持教育为主,科技领先,用科
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在搞好职工培训的同时,全局兴办两所中小学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108
人,开教育渠,引科技水,灌经济田。面向二十一世纪,为造就一大批领导人才、科技人才、
经济管理人才、文化建设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职工思想滑坡,精神状态不佳,公
仆服务意识淡薄,韩家园林业局党政班子从弘扬企业精神入手,在全局职工青年中大力开展
“三讲”教育,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几年来,一直坚持四个
不放松,即:职工思想教育不放松;树立艰苦奋斗精神不放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放松;软
硬环境建设不放松。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发展了生产力。
建新局谱新篇
自1998年起,国家对国有林区开始启动以调减木材生产量、保护资源、分流人员、提高森
林综合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对国有林区实行分类经营、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对大江大河及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具有重大意义。韩家园
林业局作为大兴安岭林区内的一户企业,与其它林业企业一样,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划,开始
逐步实施这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给濒临“两危”的林业企业带来了生机和发展机遇,同时也
给过去依赖木材生产量上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林业经济格局带来了挑战,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生
产经营方式必将会发生一次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韩家园林业局,由于国家计划的调整,年木材
生产量一直没有达到设计产量。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年生产量还将逐步下调。
在此情况下,韩家园林业局党政班子充分认识到,只有大力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才会弥补木
材生产量下调导致的产值下降;只有变单一的林业经济为广阔的林区经济,才会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为此,全局下力气培育了五个经济支撑点。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营林生产经济
支撑点。把森林管护和森林培育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增大了人力物力投入,切实完成计划任务,
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和营林收入。林产工业经济支撑点。把工作着力点由原木加工转移到“次、
小、薪”材加工,建设好加工小区,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多种经营经济支撑点。以开
发非林非木资源为主,搞好种植业和养殖业,抓好地下矿产开发,推动产值不断提高。农业经
济支撑点。开垦、种植面积15 000亩,大力发展冷凉型特色农业。自营经济支撑点。采用政策
引导,重点扶持办法,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增加职工人均收入,达到兴企富民。通过
大力培育五个经济支撑点,必将带动林区经济发展,使企业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的新形
势下,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