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沧桑巨变
20年沧桑巨变
中共新林镇党委书记 陈广才
新林镇镇长 齐穗友
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已整整20个春秋,伴随着激昂奋进的洪流,祖国的各项事业从一
个浪头攀上又一个浪头,神州大地正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被整个世界所瞩目。北国边陲小镇—
—新林镇,象一条欢快、流畅的溪水溶入激流,感受着震撼,翻腾着喜悦……
新林镇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北坡,嫩林铁路横贯南北,三塔公路
穿越镇内,总面积1430公顷,是新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和
交通、通讯的枢纽。新林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樟子松、落叶松、白桦等为优势树种,拥有党
参、黄芪等名贵中草药,产量较大的蕨菜、松籽、山芹等山野菜,可供加工利用的笃斯、越桔、
红豆等野生浆果。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飞龙鸟、绿头鸭、棒鸡、狍子、梅花鹿、紫貂等。大
量的高岭土、大理石等矿藏分布于此,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纵观20年的发展、变化,似记载岁月的年轮,层次分明、历历在目……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改革20年来,新林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木材产业、
商业、农业、矿产业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良好经济格局。相对完备的林产工业体系,资产达
9300万元。
新林林场年木材生产能力达到8.4万立方米,具有现代化规模的新林木业有限公司、活性
炭厂、富林林场等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精加工的发展轨道,所研制开发的地
板块、活性炭、刨花板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新林镇农业发展起步较快,到1998年,种植业完成播种面积885亩,创产值65万元;养殖
业蓬勃发展,创产值430万元。全镇基本实现了肉、蛋、菜自给。全镇种养专业户从1992年的
196户,发展到1998年的862 户。许多职工群众依靠发展自营经济走上了富裕之路。仅种植大
户孔凡东一户就种植蔬菜6000平方米,年产黄瓜4万余公斤,柿子1万余公斤,年收入达5万余
元。食用菌培育大户于跃凤,从1994年培植2000袋,增加到1999年近3万袋,预计纯收入将达
到3万余元。
集体企业、镇办企业虽然近几年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新林镇采取转产转制,如承包、租赁、
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盘活固定资产,使其重现活力。个体工商业从无到有,发展到1998
年的1750户,3057名从业人员,产值达1120万元,成为新林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教、文化、卫生、通讯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切建设科教先行。据统计,20年来,新林镇累计投入科教
经费5900万元,从1979年的60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56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5%。教育事业全面
健康发展,从1978年1所小学、1所中学,发展到1999年全镇拥有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高中1
所、普通初中2所、小学3 所、幼儿园2个的规模。在全区率先通过了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比验收,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中小学生毕业合格率保
持在98%以上,20年中累计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968人。到目前为止,全镇有省示范初中
1所(新林第三中学)、省标准化小学1所(新林第二小学)、地级合格学校3所(新林第一小学、新
林第三小学、新林第二中学)。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
发展,有线电视事业投资101万元,实现全区联网,入户率达80%。通讯事业从1978年的磁石式,
发展为现在的程控电话,全镇实际安装4552门,移动电话近300台,公用电话45台,数据用户20
户,电话普及率61.4%,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医疗事业从原来仅有注射器、听诊器、
剪子、镊子等简单器械,发展到现在建筑面积4300 平方米的职工医院,2000 平方米的防疫站,
400平方米的红林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心电机、A超声、B超声、万能手术床等较大型的医疗
设备,床位达150张,成为全区人民求医问药最放心的场所,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住房、公路、园林等配套设施逐年完善
一曲《春天的故事》是对改革20年发展变化及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最好评价。她不仅唱
出了祖国的面貌,而且反映出人民的心声。改革20年来,全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
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新林镇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98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2700元,比1993
年提高了1000元。近年来由于坚持物价调控,不断增加供给,全镇市场供应充足,物价平稳。
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2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 24%。人民居住环境及社会公益设施进一
步改善,从1978年至1988年累计建砖木结构住宅149 973 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不足
4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平方米。新建深水井27处,自来水入户率45%,液化气入户率达30%。新
林镇街道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较快,1979年全镇主要街道15条,主要巷道102条。1982
年以前均为沙石路面。1983年开始,先后改造8 条街道。其中:人民路、永安街、爱国路、铁
东街、创业街5条街道铺筑了混凝土路面,林城街、朝阳路、新民街3条街道铺浇了油渣路面。
这8 条街道的两侧都用石头砌筑了排水沟,木板做盖板,并在其中的7 条街道上安装了路灯。
“旱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这句在群众中流传已久的顺口溜不消自灭了。与人民生活息息
相关的园林事业从1984年投入全面建设。南山公园1987年建成,占地面积48公顷,其中山地41
公顷,流经公园的英吉里河河道被拓宽,河道两侧的河堤用石头、水泥砌成,上面是水泥人行
道,长600米、宽2米。河上建一座长12米的铁索吊桥,建凉亭6座,并配备假山、石屋、石廊、
滚龙、秋千、转盘、游艺机等游乐设备。1984年,将新林镇北山划为公园,称原林园。公园面
积156公顷。园内是未经采伐的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是樟子松和落叶松。新林镇形成一南一北,
一个雕琢精美,一个自然朴素的园林格局。每当清晨、傍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散步,
游园的三五成群,扭秧歌、锻炼身体的一团一簇,整个新林镇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
政权建设稳步加强,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新林镇自建镇以来,在各级党委、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由1988年的24个居
民委发展到现在的25个居民委,人口由原来的21 772人增加到现在的22 735人,各项事业稳步
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三结合”工作得到加强,育龄妇女
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7‰。全镇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顺利
完成“一五”、“二五”普法任务,“三五”普法全面展开,全镇人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能力有所提高。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与有关
部门配合,有效地组织了阶段“严打”,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治理。1996年,环卫站、市政、园
林归属新林镇管理以来,他们拥有职工208人,负责镇内19 个居民委、7000 多户的垃圾清扫、
清运和卫生费的收缴,以及镇内20个厕所、7300延长米砂石路、5400延长米水泥路的清扫工作。
对流动商贩、临时商贩、违章建筑以及有碍镇容镇貌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管理,并负责管理、
看护园林。工作虽琐碎繁杂,却能与全镇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镇党委、镇政府的努力,环
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年清运垃圾30 万吨。市政管理力度加大,
市场秩序、公共环境秩序井然,园林成为全镇人民休闲、娱乐的最好场所。
1996年,按照省地两级要求,以减员增效为目的,进行了大规模机构改革,办公室由原来
的10多个缩减到现在的5大办公室,人员由50多人,减到现在的36人。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新林镇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目前经济方面
仍缺乏过硬的拳头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
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区局“一年扭亏,三年解困,五年振兴”为奋斗目标,在改革的大潮
中,新林镇必将“乘风破浪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