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着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实施各项惠民工程,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就业形势
总体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次,领证人员灵活就业 4.97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
位 720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3.3%,比省指标低1个百分点,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通过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
助1.4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使用 1.5亿元失业保险
基金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使用116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用于
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
扶持3390人自主创业。社保体系加速完善。紧紧抓住国家、省政策调整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保
险制度建设,先后将大集体、混岗职工、“五七工”、“家属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关闭
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城镇居民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区基本养老、基
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 085人、279 917人、77 007人、90 121
人、87 427人。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将参保企业“老工伤”人员医疗待遇纳入工
伤保险基金管理。组织混岗职工一次性安置、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退职)
劳动能力鉴定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工作,让林区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才工作成果显
著。根据本区人才匮乏实际,重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培养适用人才。2008年,实施“百
名大学生引进”工程, 引进省内外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 42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58人。从
2007年开始,招募 102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支教、支农和扶贫工作。职称
外语、 计算机以及卫生、经济、 会计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被列为省考风考纪免检单位。截止
“十一五”期末,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 1536人。组织技术工人参
加职业技能鉴定21 372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8548人,其中,技师3420人、高级工5128人。在
指导地区技工学校顺利完成整合的基础上,先后晋升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级重点技工学
校,通过晋升高级技工学校初评。几年来,共执行国家和省批准的引进国外人才项目28项,引
进国外各类专家33人,为本区马铃薯病毒检测及晚疫病防治、北美树种引进、蓝莓品种引进和
栽培、越橘花青素提取、蓝莓冰酒酿造等提供技术支持。招收 4名博士到本区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工作,完成《食叶昆虫等诱导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化学防御的诱导作用》、《木耳菌种选育及
标准化栽培》等项目。设立欧美树种引进省级引智示范基地和蔬菜出口推广示范基地。人事管
理更加规范。坚持“凡进必考”,严把各级机关公务员和工作人员“入口关”。全区共招考公
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398人,其中,地本级258人,县区 140人。全区森林公安机构工作人员过
渡公务员 906人。为森林公安机构过渡的工作人员、林业法院检察院干警和三区公务员兑现了
公务员工资。为地林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370名工作人员,对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以地
区技工学校、地区艺术剧院为试点开展全员竞聘上岗工作。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
及时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金,2008年本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先进
集体称号。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补发企业历史拖欠的职工工资4915万元,受到省政
府表彰。综合运用信访、仲裁、监察“三位一体”方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劳
动人事仲裁案件结案率97.9%,比省标准高出1.9个百分点。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100%,比
省标准高出3个百分点。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综合签订率95.5%。全区各级人社部门着力排查化解
矛盾纠纷,妥善处理涉劳涉人重点疑难案件,在国家、省重大活动及重要敏感时期,实现零上
访。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全区共设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179个,
实现就业服务功能城乡全覆盖。“金保工程”网络覆盖至县区、街道、社区,养老、城镇职工
医疗、人力资源、劳动监察、职业技能、离退休人员档案审批认定等信息系统全部上线运行。
在全省率先开通省地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几年来,累计采集社会保障信息15.7万人,发放社会
保障卡13.8万张。


  【综 述】 2010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条主
线,突出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三个重点,抓好劳动关系协调、人事制度改革、工资
收入分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四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年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 869
人,领证人员再就业90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基本养老、基
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8 085人、279 917人、77 007人、90 121人、
87 427人。新考录 76名公务员和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招募34名“三支一扶”(支农、支教、
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基层工作。高技能人才培养 1098人,职业技能鉴定4013人。
指导大兴安岭地区技工学校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新招 1名北药开发方面的博士到本区
进站工作。邀请2名俄罗斯专家、1名德国专家到本区就野生蓝莓经营和人工蓝莓栽培、濒危鸟
类、蓝莓酒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组织3000余人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卫生、
会计、经济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社会反响良好。为呼中、松岭、新林三区1810名机关公务员
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兑现公务员工资。累计采集社会保障卡个人数据16.5万人,发放
社会保障卡13万张。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综合签订率95.5%。劳动人事仲裁案件立案 90件,结案
率97.9%,比省结案率标准高1.9个百分点。办理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 133起,结案率100%,
比省结案标准高3个百分点,为1247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600余万元。接待来信来访 572件次、
1023人次,均得到妥善处理,获全区信访工作特别贡献奖。


  【就业政策扶持】 全面落实就业政策,促进领证人员实现就业。为4793人发放职业介绍
补贴43.12万元,为5035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219.94万元,为43 039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945.1
万元,为4886人发放岗位补贴3464.84万元,为120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4421.6万元。将外地
返乡、返城妇女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并适当扩大合伙经营的高校毕业生贷款规模,共
为166名返乡返城妇女发放贷款830万元,为1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95万元。


  【就业再就业培训】 本着就地就近建设、强弱联合、优势互补、集中整合的原则,增强
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定点培训基地从 14个调整为9个。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
再就业技能培训5294人,完成省下达指标105.9%,创业培训591人,完成省下达指标118.2%。


  【就业服务体系】 构筑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职业介绍、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职
业培训四个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区8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劳动就业社
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援助就业困难对象2892人次,完成省下达指标289.2%,动态消除“零就业
家庭”。职业介绍服务10 783人次,完成省下达指标107.8%;职业介绍成功5914人次,完成省
下达指标105.6%;城镇劳务输10 093人,完成省下达指标100.9%。


0000118;[/$$p]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人社局 提 供)


  【养老保险】 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28 085人,征缴基金 63 164万元(含补缴),发放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0 45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4046人,征缴基金4327万元,
发放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192万元。将6571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省基本
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使全区实现老有所养的“五七工”、“家属工”总数达到23 771人。将呼
玛县列入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范围,并有效解决了加区、塔河县农村人口参
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在全省第一家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养老金发放率100%。


  【医疗保险】 在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方面实现新突破,将基本医疗保险核销比例提高 2个
百分点,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最高限额提高至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
高至 3万元;出台《大兴安岭地区地本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医疗费补助管理办
法》;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地级统筹。全区医疗保险参保279 917人(职工医疗
保险参保187 28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2 637人),征缴基金18 618.97万元,支出12 834.75
万元,累计结余 25 957.96万元。为2673名中央下放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和地方依法破产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落实医疗保险资金。


  【工伤保险】 全区工伤保险参险90 121人(农民工3215人),征缴基金1041.9万元,支出
849.6万元,累计结余937.4万元。认定工伤和视同工伤204件,对331名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
鉴定。同时,对20 075名企业各类“老工伤”人员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和资金测算,为全面解
决历史遗留的“老工伤”人员待遇问题奠定基础。


  【生育保险】 全区生育保险参保87 427人,征缴基金594.24万元,支出114.61万元,累
计结余1398.51万元。


  【失业保险】 全区失业保险参保77 007人,征缴基金3193万元(含补缴),为 294人支付
失业保险金106万元。继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推进力度居全省前列。减征失业保险费700万元,
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发放岗位补贴8655万元。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501万元,培训失业
人员11 980人。


  【公务员管理】 新考录76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组织开展
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和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全面完成 906名森林公安机构工作人员过渡公务员
工作。进一步规范行署、林管局机关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科级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有序推进执
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工作,1690人符合套改条件,占全区民警总数72.22%。


  【人才队伍建设】 对90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进行自检评估,通过省审核。专业技术
人才总量达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536人。组织 8000余人参加继续教育和更新知识培训。招
募34名“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基层工作。组织3000余
人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卫生、会计、经济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社会反响良好。培训技术
工人3764人,高技能人才培养1098人,特别职业技能培训 679人,对4013人进行职业技能鉴。
指导大兴安岭地区技工学校晋级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通过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初评。


  【人才和智力引进】 新引进1名北药方面的博士到本区进站工作。先后邀请2名俄罗斯专
家、1名德国专家前来本区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 解决蓝莓栽培中小气候、蓝莓土壤成分配方
和蓝莓合理株行距,蓝莓冰酒品质提高等问题。北极冰蓝莓酒庄聘请汉舒·布鲁诺为酒庄的技
术顾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人事管理】 与地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通
知》,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和涉密岗位外,一律实行社会公开招聘。
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全区350名随军家属得到全面安置,其中,指令性安置 2人、自主择业1人、
公益性岗位142人、领取生活补贴205人。


  【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及时为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政府津贴人员、 省地级重点学科(专
业)带头人兑现相关待遇。推荐 1名人员享受省政府特贴,4名优秀专家考察休假。新接收大中
专毕业生档案824卷,向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派遣和推荐毕业生662人,其中,研究生20人。对
地区人才中心所存的2494卷各类人员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保证其人员信息和存放位置准确
无误。


  【军转安置】 全面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未发生企业军转干部越级访情况。
为企业军转干部发放生活补助金863 881.32元,为下岗、失业企业军转干部缴纳医疗保险费和
养老保险费 36 491.52元。自主择业干部的医疗保险、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费等各项政策基本
落实到位。安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1人,100%完成省下达指标。


  【工资收入分配】 为呼中、松岭、新林三区1810名机关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兑现公务员工资。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林业教育系统的绩效工资普遍推
开。新测算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620元/月和5.8元/小时。


  【协调劳动关系】 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
同签订成果,加大劳动合同签订力度, 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综合签订率95.5%,100%完成省下达
指标。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经省有关部门评审,授予本区标兵单位 1家、达标单
位12家、优秀组织单位5家、优秀个人3人。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日常巡视监察用工单位 1909户次,完成省下达指标126.5%。 对
420户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面审查和诚信等级评价, 完成省下达指标106%。新收缴农民工工
资保障金481.92万元,缴存率100%。办理投诉举报案件 133起,结案率100%,比省结案标准高
3%,为1247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 600余万元。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
区划分64个网格,配备协理员67名,采集用人单位信息3040户,录入金保工程网1203户。


  【劳动人事信访仲裁】 劳动人事仲裁案件立案90件,涉及劳动者174人,涉案金额178万
元,结案率97.9%,比省结案率标准高1.9个百分点。接待来信来访 572件次、1023人次,均得
到妥善处理,在国家、省重大活动及重要敏感时期,实现零上访。获全区信访工作特别贡献奖。


  【劳动定额测定】 对中、幼龄林透光伐、中龄林生长伐进行实地测定,为实施《2011~
2020年森林抚育补贴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完成16项低效林改造劳动定额,初步编纂完成《大
兴安岭地区低效林改造劳动定额及人工成本测算标准》。组织进行城镇绿化劳动定额测定,修
编部分营林生产劳动定额标准。


  【信息化建设】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近 3万人实现门诊药费直接
结算。全区新采集社会保障卡信息31 260人,发放社会保障卡13万张。对已录入9248笔数据进
行修改,保证了“金保工程”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杨 辉 供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