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护林
航空护林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的基础
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升级,航空消防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地面保障和后勤服务日趋完善。2006
年,加航站向国家林业局申请机场改扩建和“移动航站”建设项目。2007年,国家林业局同时
批准加格达奇航站由林业二级升为林业一级和“移动航站”建设两个报告。移动航站车辆由指
挥车(负责火场前线飞机的指挥工作及辖区所有飞机的调配)、 宿营车(负责野外休息和地面指
挥中心)、电源车(负责为野外直升机充电和野外宿营车提供持续供电)、餐饮车(负责前指工作
人员的野外就餐)、三台运油车(负责火场前线直升机的燃料供给工作,载重量为 16吨)、二台
加油车(负责火场前线直升机的加油工作,载重量为8吨)组成。 2008年,国家发改委、民航总
局和黑龙江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批准加格达奇林业机场扩建民航机场的项目。航空护林部分国家
投入资金8700万元,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机场现有主跑道 2300×45米,副跑道500×40米,
停机坪32 000平方米,配有标准的夜航、通讯导航和气象服务系统。2010年,加航站与哈尔滨
图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 GPS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电脑笔记本处理,研制出“火
场标绘仪”,实验成功并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配备飞机142架,共飞行3724架次、5321
小时,组织巡护飞行589架次、1568小时,机降飞行724架次、829小时,机降人员 7747人。吊
桶洒水作业475架次、238小时,共洒水815吨。化灭飞行726架次、823小时,洒化灭药剂742吨。
加航站固定资产总额276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933万元,地区林管局投入天保 333万元,营
林439万元。
【综 述】 2010年,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和目标化管理工作,按照
“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完善制度,美化环境,服务林区,保证安全,完善服务”工作思路,
加强航站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办公条件和机组住宿条件,完善体育活动基础设施,
改扩建机场跑道,完善航行保障设施设备建设,开展“净、美、化”活动。春季防火期提前做
好移动航站开赴火场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移动航站指挥扑救预案。将“安全第一”放在各
项工作首位,全年租机21架,安排飞行399架次,776小时。进行安全检查24次,协助综合治理
办检查4次,全站无安全事故隐患。加航站 2010年分别被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大
兴安岭行署评为2010年度森林防火先进单位,被地区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航空护林作业】 全年租机21架,安排飞行399架次,776小时。其中,机降作业48架次、
74小时、机降1010人,吊桶作业31架次、19小时,巡护60架次、161小时,载巡33架次、60:55
小时。化灭飞行5架次,撒药剂 10吨。春防期间,提前做好移动航站开赴火场各项准备工作。
制定完善移动航站指挥扑救预案。呼中 “6·26”火场,周围没有道路,移动航站调机指挥将
扑火队员和扑救物资用飞机空运火场。观察员与机组人员每天早晨 4时起飞进行火场观察,日
飞行7~9个小时,将火场信息、火势发展情况报告火场前指,保证火场指挥、机降、物资接送
等工作进行;通讯人员克服5~6级大风不利因素,及时准确接收航站前指和火场前指飞行通讯
信号;航管人员指挥10多架火场作业飞机安全飞行,保证空中管制协调;加油车辆每日为作业
飞机加油40余吨,电源车每日启动作业飞机20余次,完成各项航行地面保障工作。
(吴 岩 供 稿)
【加格达奇民用机场建设】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于2008年 9月决定结合国家已批复的加
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升级项目启动加格达奇民用机场建设。此机场是在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
建的基础上再次扩建的一个综合机场。机场的性质为国内小型机场。近期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
可满足B737系列、A319系列等C类飞机的使用,跑道长度23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 4870平
方米,民航站坪机位数3个。2010年5月,召开加格达奇民用机场总体规划技术论证会及加格达
奇民用机场初步设计技术论证会,完成加格达奇民用机场初步设计论证工作。 7月,召开加格
达奇民用机场飞行程序审定军民航协调会, 确定加格达奇—漠河,加格达奇—呼伦贝尔(以远),
加格达奇—哈尔滨(以远)三条航线。是月,国土资源部批复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工程建
设用地。9月,进行立项评审,评估调整项目总投资 3.6789亿元,完成东北民航管理局对飞行
程序初步设计的批复。11月,对飞行区土建工程及航站区部分单项工程进行初步验收。截止年
末,完成建设投资25 471万元。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全部完工,各个附属工程均施工完毕,航
管楼进行设备安装。完成民用机场飞行区及航站区的土地赎回工作(约80公顷)、林业二级航站
扩建为林业一级航站的用地手续省级及国家级审批、所有光缆和控制电缆的铺设、机场卸油站
专用线哈尔滨铁路局的初审和大兴安岭军分区靶场的置换工作。 (于运芝 供 稿)
【安全保卫】 严格落实值班值宿制度,保卫科昼夜值班,不定期对更值及保卫人员进行
检查督促,强化安全意识。同各科室签订综合治理责任状。加强对机场、油库、导航台等重点
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全年进行安全检查24次,协助综合治理办检查 4次,全站无安全事故隐
患。航站被地区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党建工作】 组织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教育和普法学习54次,召开站党支部会议18次,站
务会28次,党支部民主生活会2次,支部党员大会4次,上党课12次,中心组学习12次,每周坚
持党小组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地区举办的党员事迹教育图片展览,观看党员模范先进人物
教育片,参加地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党员干部常年资助一名五小贫困学生。开展落实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职工群众年终考核对党员和班子成员满意率98%。
【文明单位创建】 开展与森林部队二中队和加区五小共建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提升航
站社会公益形象。加强站区环境净化美化,平整操场,开展植树、种花、种草活动,更新办公
设备,更换机组宿备品,配备有线电视电话,接通宽带网。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设置体育健身
房,配置球类活动场地。食堂设备和厨具燃油化、电气化,就餐环境洁净化。加强对职工思想
教育、爱站以站为家教育,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活动,年终有检查评比。2010年,加航站被加
格达奇区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吴 岩 供 稿)
【塔河航空护林站“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塔河航空护林站从保障林区发展
与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大局出发,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方针,充分发挥航空
护林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中重要作用。配备各类飞机82架,是“十五”时期飞机配备 2.2倍,
共飞行2215架次、4506小时,组织实施巡护飞行795架次、2155小时,吊桶作业飞行579架次、
337小时,机降灭火飞行214架次、252小时,机降扑火队员2307人。各级投入资金846.7万,其
中,东北航空护林中心投入保障设备资金30万元,大兴安岭投入资金 816.7万元,包括购置直
升机取水吊桶3只23万元,购置20吨运油车1辆44万元,购置加油车、电源车各3辆296万元,新
建M—26飞机停机坪、蓄水池156.7万元,新建机组宿舍86万元,跑道维修30万元,油料储备金
100万元,营林事业费 81万元。通过各级投入,塔河航空护林站地面保障建设快速发展,地面
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全面更新漠河、呼中、椅子圈三处临时航站地面保障车辆,在防灭火飞行
中随时为飞机提供就近保障,避免飞机返场加油,为火灾扑救争取时间,提高飞机使用效益,
提升临时航站地面保障能力。新建 M—26飞机停机坪、吊桶蓄水池并投入使用,使航站具备接
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保障 M—26飞机扑火飞行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塔河航站业务工作进一
步拓展提供保障。购置设施设备,对原有通讯保障设备进行升级,经过改造实现超短波电台地
空通讯距离达 200公里以上,使巡护飞机在巡护飞行实现通讯无盲区,开创航空护林通讯保障
史上先河。利用航空耳麦与超短波结合,完成机内降噪通话系统实验,多次在扑火飞行中实际
应用,保障扑火指挥员在机内决策不受噪音影响。新建机组宿舍,航站具备接待 M—26飞机机
组人员能力,为机组人员提供生活服务保障。
【综 述】 塔河航空护林站前身为呼玛航空护林站,始建于1955年,1969年 2月呼玛航
站迁往塔河。1978年铁路工程塔河至十八站段占用塔河机场。经选址确定现在的塔尔根机场,
塔尔根机场1979年开始投建,1984年 9月建成交付使用。塔河航空护林站主要担负大兴安岭依
勒呼里山以北漠河、塔河、呼玛、新林、呼中、阿木尔、图强、十八站、韩家园九个县(区)局
航空森林消防任务。巡护区总面积645万公顷,边境线长600多公里,有固定巡护航线 3条,总
长1296公里。每年春、夏、秋三个航期共配备飞机16~20架。主要开展巡逻报警、观察火情、
机降灭火、吊桶(囊)灭火、化学灭火、空投空运、火场急救、火场调查、火场照相、防火宣传、
调度指挥、航行管制、气象服务、网络通讯、地面保障业务,同时为漠河、呼中、椅子圈三处
临时航站提供油料和地面保障车辆。2010年,配备飞机17架,飞行 359架次、745:43小时,组
织实施巡护飞行123架次、350:47小时,载人巡护飞行33架次、74:15小时,吊桶作业飞行61架
次、62:49小时,机降灭火飞行57架次、65:45小时,机降 719人,火场侦察34架次,索降训练
7架次,化灭训练7架次。将“安全第一”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全年组织安全检查30次。林管局
投资 506万元提升航站地面保障能力。加强综合治理领导和宣传力度,制定年度综合治理工作
措施,专门召开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会议5次。
【航空护林作业】 完善扑救重大火灾应急预案,采取超常规措施,保障防、灭火飞行有
效开展。科学组织巡护,加大重点地区、高火险时段巡护密度,提高火情发现率;在高火险时
段进行载人巡护,做到发现早、行动快、灭在小;发挥直升机机降灭火、索降灭火在扑救初发
火和特大火灾中作用和直升机吊桶灭火在扑救森林火灾作用;加大航空化学灭火力度,提高空
中直接灭火能力。全年配备飞机17架,其中,Y—5飞机12架,M—8飞机3架,M—171飞机2架。
飞行359架次、745:43小时,组织实施巡护飞行123架次、350:47小时,载人巡护飞行33架次、
74:15小时,吊桶作业飞行61架次、62:49小时,机降灭火飞行57架次、65:45小时,机降719人,
火场侦察34架次,索降训练7架次,化灭训练7架次。发放防火宣传单2万份。
0000197;[/$$p]
索降扑火训练(塔航站 提 供)
【地面保障】 林管局投资296万元更新漠河、呼中、 椅子圈三处临时航站保障车辆,为
飞机提供就近保障,提升临时航站地面保障能力;林管局投资150万元建成M—26飞机停机坪、
蓄水池,航站具备接收保障大型直升机能力;林管局投资 60万元扩建机组宿舍300平方米,航
站具备接待 M—26飞机机组人员能力;自筹资金购置设施设备,对现有通讯保障设备进行升级,
实现地空通讯网络全覆盖,提升通讯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 贯彻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保证安全第一、争取飞行正常、改善服务工作”
总体方针,做好飞行组织和实施工作。严格执行《东北地区通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管
制员、飞行员共同严把飞行安全关,杜绝超标准放行,严禁盲目飞行,在扑火救灾与飞行安全
发生冲突时,把飞行安全放在首位。飞行中严格守听电台,保持地空双向联系,严格执行飞行
管制指令,按照飞行计划飞行,及时掌握飞行动态,确保航空护林飞行任务安全有序运行。与
各科室签订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设施设备安全保卫
工作,在机场跑道、停机坪、油库、发射台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航期机场实行领导带班
检查、职工值班、保卫人员巡逻三级巡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年组织安全检查30次,
其中,节假日大检查5次,处级领导检查 10次,科级干部检查15次。加强综合治理领导和宣传
力度,制定年度综合治理工作措施,专门召开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会议 5次,做到关口前移,防
范未然。
【党建工作】 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设立临时党小组,外来航站执行任务机组中党员
能正常参加航站党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
党小组会、党课)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班子集体决策功能; 加强党员发展工作,
注重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考查和政治审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各
项规定。党支部紧扣森林防火工作中心,制定政治、思想宣传、精神文明、业务、法律等宣传
学习规划,召开站党支部会议15次,党员大会8次,民主生活会 2次,上党课6次,中心组学习
12次,职工政治理论教育和普法学习48次。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学《廉政准则》,倡廉洁从政,
百题知识竞赛”、“庆祝建党86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答题,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远山的红叶》、
黑龙江电视台《法制聚焦》等节目,组织全站党员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徐松泽 供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