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地震系统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以大
兴安岭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为核心,监测站点遍布加格达奇、塔河和漠河北极村,三县、四区
乡镇村屯设有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50处。2006年8月4日,漠河北极村地震台开工建设。漠河地
震台(山洞)工程于2006年10月3日竣工,历时60天。2008年6月,塔河地震台、漠河地震台建设
完毕,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两台将地震监测信息数据及时传输到黑龙江省台网中心,达到省地
震局要求。为整合地震监测资源,实现全区大震、小震快速准确定位,2007年,推进局台合一
管理工作,即地震观测站点与行署地震局实行合一管理,开始筹建大兴安岭数字化地震台网中
心,2008年台网中心投入建设,2010年11月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大兴安岭数字地震台网实现与
漠河、塔河、加格达奇地震台相贯通。台网传输方式采用IP传输,将各地震台的长周期、甚宽
频带地震信号实时传回台网中心。2009年 4月,省地震局派出专家到呼中开始建台选址工作,
2010年 7月,呼中地震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监测设备已到位。2006年,“三网一员”建设宏
观观测体系初步形成。按照《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的通知》(大署[2005]62号)要求,
做好“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工作,在43个乡(镇)社区配备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按照“三网”
建设要求开展工作,以养殖户为基础(养鸡、鸭、鹅、狗、貂、鹿、兔、猪等)建立 102个观测
点,观察动物异常现象。2008年 9月,地震局经过对全区“三网一员”工作人员的重新筛选、
录入,建立由44名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和 202名农民观测员组成的“三网一员”队伍。形成全
区宏观观测网络体系。“十一五”期间,行署地震局配合省地震局对重点工程建筑的地震安全
性评价8个,形成地震裂度复核报告。2010年,完成对全区12个县、区、局,27个乡(镇、林场),
90余所学校15万余平方米校舍安全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通过省抽查组抽查,为全区教育系
统争取上级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全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基础情况调查,对农村民居
房屋建筑状况进行普查,全面掌握全区农村民居第一手资料。先后在塔河县十八站乡兴建村、
呼玛县呼玛镇河南村建立 2座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示范村,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标准的房
屋。根据本地实际,把农村农居防震保安工程、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确定塔河县十八站乡新建村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地区、县、乡、村分别成立组织
机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村拿一部分资金,县里补助一部分的
办法分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各方支持与配合下,2008年末已建防
震减灾标准化住房31栋,截止2010年,“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计划改造的 100户泥草房全
部完成。2010年,地震局对《大兴安岭地震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同时废止2005年大兴安
岭行署下发的《地震应急预案》,各县(区)及相关单位的预案修订、完善工作已完成。2005年
1月 26日,行署、林业集团公司专员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地区地震紧急救援队挂牌成立。
2009年3月5日,行署地震局联合团地委成立大兴安岭地区防震减灾志愿者服务队。在应急救援
工作中,地震局下发《关于完善应急预案通知》,修订完善各县、区、部门、企业预案,根据
实际采取扑火队与救援队相结合,补充相关救援设备的办法来加强应急救援队建设,利用林区
春秋两季防火期开展多方位实战演练活动。经过五年努力,大兴安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初具规
模。各县、区、局把广场、公园、学校、操场等宽阔区域纳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截止到2010
年末,全区已建成功能齐全应急避难场所7处。2009年6月,地震局派出台网中心主任和两名技
术人员到长白山火山观测站参加半个月省级培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开展宣传
活动。根据“两节”(元旦、春节)人流量大特点,制作固定宣传板摆放在火车站、汽车站、医
院、党政办公大楼、学校等地方,重点宣传地震应急、监测预报、基本常识等知识。充分利用
防震减灾法宣传普及日(5月1日)和科技活动周 (5月20日~26日)开展防震减灾法及地震科普宣
传活动,特别是“防灾减灾日”,行署地震局联合行署民政局在加格达奇新世纪广场举行大规
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出大型宣传图片展。以 “7·28纪念唐山大地震”宣传活动为契机,
广泛开展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全区广大公众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宣传刊物。
2006年,行署地震局举办首届黑龙江省各地、市地震局长联谊会。2007年6月 11日~12日、10
月23日黑龙江省西部片区地震趋势会商会连续两次在大兴安岭地区召开,是建区以来举办的规
格比较高的地震专业性会议。2007年度,在全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调查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8年度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行署地震局被评为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单位、农村民居地
震安全示范村建设市(地)级先进单位、地震应急救援优秀单位。2009、2010年大兴安岭行署地
震局分别在全省13个市县级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并进入前八名。
0000204;[/$$p]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地震局 提 供)
【综 述】 2010年,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月,大兴安岭
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正式运转,接通监测信号。制定《大兴安岭地区2010年度地震短临跟踪工
作方案》,重新修订《大兴安岭地区地震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对震情发生的及时处置、相关
部门的协调和协作、启动保障机制、灾后的救援和重建等做进一步明确。对全区12个县、区、
局,27个乡(镇、林场),90余所学校15万余平方米校舍进行安全鉴定,形成鉴定报告,通过省
抽查组的抽查。全区 7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水房、厕所等必要的生活设施,避难场所硬
件设施进一步提高。对“三网一员”成员进行调整,调整为44名观测员和40个监测点。在一年
一度的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大兴安岭行署地震局被评为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评比优秀单
位、地林直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抗震设防】 完成地区医院新建楼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移动公司办公楼安评工作正在进
行中。对全区12个县、区、局,27个乡(镇、林场),90余所学校15万余平方米校舍进行安全鉴
定,形成鉴定报告,通过省抽查组的抽查,为全区教育系统争取上级配套资金1000多万元。
【地震台网建设】 2010年,地震局制定《大兴安岭地区2010年度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方案》,
加快台网中心建设步伐, 3月正式运转,接通监测信号。大兴安岭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是以加
格达奇、漠河、塔河 3个台为基础接受数字实时监测的地方数字地震台网。台网的传输方式采
用IP传输,将各地震台的长周期、甚宽频带地震信号实时地传回到台网中心。12月12日,大兴
安岭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与黑龙江省及内蒙共10家地震台地震监测信号实现对接。
0000205;[/$$p]
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局 提 供)
【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2010年行署及行署地震局在全区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
完善工作。地震局对《大兴安岭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同时废止2005年大兴安岭行署下发
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后的预案包括:地震灾害标准与应急响应、大兴安岭地震应急组织
指挥体系及其职责、抗震救灾阶段与进程、应急保障措施等五大项专项内容、两项总则、附则
说明,以及一个附件两项内容:大兴安岭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机构图和大兴安岭救灾指挥部成
员职责分解。
【地震应急演练】 在“5·12”防灾减灾日, 加格达奇区全体中学和小学以及教职员工
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参加演练人员近万人。应急演练包括就近避险、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准确
找到应急快速通道等内容,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分钟全部转移到操场。“5·12”前夕,塔河县
地震部门在塔河县第二中学进行地震消防应急演练,在演练中,塔河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负
责防震减灾科普和避震技术方面的指导,邀请相关技术人员作技术顾问,现场指导,消防大队
各种救援装备及车辆第一时间开赴现场,医疗救护车随后赶到现场。
【防震减灾宣传】 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5月 12日,行署地震局联合行署民政局、
团地委在加格达奇新世纪广场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散发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单,《防震减灾知识
读本》和《地震知识百问百答》等,为过往群众讲解防震知识。结合汶川地震制作10块彩色宣
传图版,在学校、政府办公大楼和人群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在广场、北山生态公园两处入
口利用有线广播反复播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大兴安岭电视台、大兴安岭日报
播发 “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专题报道。呼中区地震部门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地震科普
知识讲座》、《防震减灾建设平安龙江》专题片。大兴安岭各县区还结合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在
中小学中开展抗震应急演练,举办防震知识竞赛。在 “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中,
地震局申请专项经费联合各县区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走进学校和社区宣传自救知
识和防震减灾法,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地震科普知识培训】 在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中,行署地震局副局长武彦军在地区会展
中心举办1期地震科普知识讲座,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员109人听取讲座。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已建成 7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大多数避
难场所都不同程度设置水房、厕所等必要的生活设施,避难场所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
【“三网一员”建设】 对“三网一员” (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
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成员进行调整,将三县四区102名观测员和80个监测点,清理和整
合调整为 44名观测员和40个监测点。开展知识培训, 行署地震局编制下发大兴安岭防震减灾
“三网一员”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位成员手中,促其提高岗位技能,通过调整、培训使“三网
一员”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地震台观测环境保护范围】 漠河地震台位于漠河县漠河乡北极村。现有观测项目测震
和重力,台基为基岩,环境地噪声水平Ⅰ级。加格达奇地震台位于加格达奇市加南区,是国家
基本台。现阶段有测震一种地震观测手段。台基为基岩,环境地噪声水平Ⅰ级。塔河地震台位
于塔河县电厂,现有观测项目为测震,台基为基岩,环境地噪声水平Ⅱ级。
(陈冬梅 供 稿)
地震台与干扰源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0000206;[/$$p]
注:
1.大型水库:指库容量≥1×1010立方米的
2.重型机械厂:指有大型机械、往复运动机械的工厂;
3.一般工厂:不产生明显振动感的工厂;
4.地震台站与7~13层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根据地震台站与6层和14层建筑物的最小距离按层
数内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