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12年生态建设报告
伊春市2012年生态建设报告
2012年是伊春市开展林区第三次创业,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关键
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
伊春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然
林保护工程”二期的有利机遇,持续加大森林培育保护力度,加速生态功能区建
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
持续发展。
通过全体伊春人民的长期共同努力,伊春市初步建立起从森林到湿地,从野
生动物到江河源头的系统保护体系。全市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64亿立方米,森林
覆被率83.9% ,其中林管局高达86.6% ,比五年前增长2 个百分点,林木年净增
长量达到874 万立方米以上,林分质量越来越高,林区整体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
成果。万元GDP 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67% ,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削
减化学耗氧量(COD )802 吨,二氧化硫300 吨,氨氮67吨,氮氧化物40吨。集
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全部达到100%.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一)森林资源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全面停止森林主伐政策。为加快森林资源恢复进程,伊春
林区继续实施全面停止森林主伐政策,木材产量调减100 万立方米,仅保留36万
立方米抚育伐,调减幅度达到73.5% ,伊春林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进入
了森林资源快速恢复、生态环境加速改善的最好时期,进一步树立起为全省、全
国乃至全球生态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进一步加大森林管护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天保二期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工
作,编制了《天保二期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实施方案》,重新区划落实森林资源管
护面积316 万公顷。严格执行森林抚育伐的各项规定,出台了木材生产销售“五
统一”办法,从源头上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狠抓资源林政管理,开展了木材经
营加工厂(点)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排查无证、无执照、无台帐、非法原料来源
的木材经营加工厂(点),取缔非法经营的木材加工厂(点)104 家。组织开展
了新一轮林地“三乱”整治行动,制定下发了《伊春市资源林政局关于下发林地
管理和治理林地“三乱”专项检查方案》,排查非法使用林地185 起,收回林地
120 公顷。加大了林政案件查处力度,累计查处破坏森林植被、非法侵占开垦林
地和非法占用林地等各类资源林政案件102 起,有效遏制了林政案件的发生,规
范了林地、林木的管理秩序,增强了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三是切实提高森林培育水平。坚持科学调整森林更新方式,加大森林抚育力
度,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实施了绿化登记卡,生产作业样地指挥、质量意见单、
作业质量首件验收和三级验收等制度,严格执行苗木运输、假植、浇水管护制度,
层层签订了绿化造林责任状和管护合同,坚持“谁栽植,谁收益,谁管护”的原
则,调动造林者的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绿化造林、人人都是护
林员”的良好局面。全市更新造林任务61.2万亩,营造红松林比例达41.3% ,营
造混交林比例56.7%.继续建立和完善森林抚育“六大体系”(建立责任体系、技
术体系、示范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文档体系),严格实行“六定五包”
责任制(“六定”即定地块、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奖惩,“五
包”即包数量、包质量、包费用、包安全、包限额),2012年完成森林抚育105
万亩。针对春天低温多雨,后期高温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
类较多,个别种类发生较严重的现象,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防治林
业有害生物面积170 万亩。同时,2012年是五年绿化龙江大地的收官之年,伊春
市积极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达316.2 万株。
四是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和烧柴改革。全力推进林场(所)撤并工作,成立了
专项工作督查组,对全市17个林业局(含带岭林业局)的林场(所)撤并工作进
行了督办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撤并场(所)的职工充分认识林场(所)撤
并的重大意义,向职工群众明确相关搬迁安置政策,已完成42个林场(所)8 611
户居民的撤并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烧柴改革”工作,完成121 个林场(所)生
物质炭气油联产打捆项目可研编制工作,启动了翠峦河经营所生物质炭气油联产
项目试点,双丰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破土动工,乌伊岭局和南岔局生物质热
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友好局5 万吨生物甲醇/ 二甲醚示范项目进入中试阶段。
目前,全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已经达到3 283 户,其中大型沼气工程项目3 个,
养殖小型沼气工程5 个,联户沼气工程2 个,投资规模1 752 万元。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了爱鸟周、禁渔禁猎、保护林蛙专项行动,强化了野生动植物保护。
第三十一届“爱鸟周”活动期间,查获非法捕捉、经营鸟类案件5 起,收缴放生
鸟类1 500 余只。第二十二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期间,拆除捕捉林蛙
塑料围栏3 000 多米,收缴放生林蛙1 450 余只,收缴猎夹30余个,收缴销毁鸟
笼39个,粘网41片,粘网杆200 余根,收缴野生鸟类671 只,严惩了乱捕乱猎野
生动物行为,提高了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制定下发了《伊春林区野生蓝莓
采摘管理办法》和《关于禁止采集、收购苔藓的紧急通知》,对野生蓝莓采摘、
收购、运输活动进行了规范,组织开展保护苔藓执法检查工作,坚决制止私自采
集和收购苔藓的行为。鸟类环志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新青鸟类环志站已环志13目
41科180 种,289 576 只,位居全国之首,救助国家Ⅰ级保护白头鹤2 只,Ⅱ级
保护鸮、隼类10只、鸬鹚2 只、豆雁3 只,其他小型鸟类百余只,被评为全国鸟
类环志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了保护红松主题活动。举办了保护红松志愿服务活动、
“红松杯”伊春市纪念建团90周年千名青少年环城赛活动、第三届“我与红松共
成材”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伊春保护红松纪念日”活动,开通了新版红松网
和网上认领平台,大力宣传了保护红松重大意义,提高了全民保护红松、保护生
态的意识,已累计认领红松36.17 万株,募集资金3 894 万元。同时,全面加强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茅兰沟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环保部专家组现地考察,友
好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了湿地认定工作,申请
认定湿地面积33 060公顷,积极筹备成立白头鹤保护基金会。
(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
桃山和铁力局先期试点林地《国有林地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完毕,发证
面积 12 585 公顷,371 户,发证515 本。桃山林业局从限额中拿出一部分森林
抚育指标,为有要求进行森林抚育的国有林改承包职工安排了森林抚育,重点安
排人工落叶松林抚育149 个小班,13 156亩,并按国有林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
发给承包职工森林抚育补贴。继续联合农业银行,为承包职工开办小额贷款,发
放贷款533 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承包职工在林下发展种(植)、养(殖)
业用资需求。开展了地方国有资源资产清理整顿工作。清理登记1996年以来国有
森林资源资产各类合同5 337 份,面积73 729.74 公顷。为铁力市960 亩未明晰
产权的集体林地块明晰了产权,颁发了林权证。同时,积极探索深化林改试点发
展方向,为我市开展林地和林木资产融资的新模式,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四)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强化流域水污染防治。列入《“十一五”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增补
项目5 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中汤旺河区污水处理工程正在调试,西林区、美溪
区、友好区、新青区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均在施工建设,2 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保护项目和1 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基本完工。列入《“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污
染防治规划》实施项目25个,已完工5 个、在建3 个。全面落实《伊春市河流水
质警戒及水质考核办法》,实施“以支促干”流域治污工程,继续实行跨行政区
界断面水质考核、河流水质“黄橙红”三色警戒制度。落实了汤旺河和呼兰河流
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河流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加强了水利薄弱环节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汤旺河干流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御等一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相
继开工建设并发挥效益。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12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共
完成21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简易雨量站440 处、简易水位站157 处、自动
雨量站284 处、自动水位站74处。气象部分完成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成六
要素自动气象站6 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13处。水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红山水电站已由省发改委核准立项,年度完成投资1 000 万元;朗乡林业局龙乡
湖水库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美溪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初步设计已编
制完成,金山屯区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正在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340 公顷,其中:市
本级1 440 公顷,铁力市1 600 公顷,嘉荫县1 300 公顷。开展了伊春市区(红
星、翠峦、南岔)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铁力市、嘉荫县国家农发水土保持工程建
设。同时,全面开展了城市水景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等
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节能工作。将万元GDP 综合能耗下降3.5%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
(市)、区及重点用能企业。组成检查组对我市列入“国家万家企业低碳行”的
西钢、北方水泥等17户企业进行了考核,并对全市耗煤3 000 吨以上的18家重点
用能单位进行了督促检查。推进了污水、垃圾和节能项目建设。铁力宇翔、友春
木业、节能监察中心、汤旺河节能路灯改造等4 个节能项目以及汤旺河污水再生
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新青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相继得到国家投资支持,进展
顺利。同时,组织申报了五营、带岭、双丰、乌伊岭、金山屯、桃山、朗乡、浩
良河等8 个污水处理项目及南岔、西林、伊春垃圾焚烧发电等3 个垃圾处理项目。
组织16户重点用能企业参加了省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源统计培训。开展了
主题为“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全市节能宣传活动,增强了企业和市民的节能
环保意识。
突出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将污染减排纳入党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之中,制
定了2012年伊春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了定期调度制度。完成污染减
排项目共16个,其中工程减排项目4 个,农业源污染减排项目5 个,淘汰关停落
后产能结构减排项目4 个,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项目3 个。
(六)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面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了伊春市中心城饮
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处,伊春中心城、西林区
龙泉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收尾工作,开展了汛期防止水源地污染专项行动,
对各县(市)、区19个饮用水源地和乡镇12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重点排查。加强
低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了烟尘控制区制高点观察工作,实行烟尘控制区制高点
观察制度。继续进行炉窑灶改造工作,治理改造锅(窑)炉10台。推进清洁能源
利用,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恶臭异味的管理与治理,引导使用高空排放或安装
油烟净化装置。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了建筑、交通、商业等行业的
噪声污染,加强了安静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创建安静小区5 个。加强辐射和危险
废物安全管理,开展了辐射岗位培训工作,辐射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基本达
到85% 以上。完成10家放射源使用单位、1 家II类和33家III 类射线装置使用单
位的辐射岗位及周围环境的污染源监测。转移废弃放射源8 枚,安全转移废弃化
学品146.2 公斤。开展了“两危”企业违反环境管理有关规定行为专项检查,对
存在问题的1 家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对3 家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行业企业
进行了排查。
农村环境保护稳步推进。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完成了《伊春
市农村污染源对流域水质影响情况》、《伊春市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基本情况》报
告。组织开展了2008—2010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8 个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工
作。推进实施了2012年规划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工程治理项目。争取2011年中
央与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 个560 万元,用于铁力市、嘉荫县农村环境综合,
争取到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5 个。
二、生态型产业加快发展
以打造“3+X ”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林业经济
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
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矿产资源开发及冶金建材三大引擎产业为主的
“3+X ”产业体系,全年产业增加值实现11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2.3%.
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以打造“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城,人类最佳旅居地”
为目标,努力提升夏季,突破冬季,拓展春秋,加快产业升级。全年开工建设旅
游项目32项,完成投资8 亿元。重点对汤旺河国家公园、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嘉
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美溪廻龙湾等景区景点进行了改造升级和建设,进一步提
升了景区档次和旅游接待能力。成功举办了森林生态旅游节、国际蓝莓小姐大赛
总决赛、五花山观赏节、森林冰雪欢乐节、世界六强国际女子冰壶邀请赛等众多
节事赛事活动,加大了旅游宣传推销力度。通过打造“森林圣诞村”、“林海雪
村”、“鄂伦春部落”等新项目和新产品,不断优化冬季旅游产品结构。以林都
机场新开通至天津、广州、大庆航线为契机,拓展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客源市
场,成立了旅游联盟,带动了旅游业持续火爆增长。全年接待游客543 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 和23.5%.做大做强森林食品北药业。
以“红、蓝、黑、北药”四条产业链为重点,推进森林食品北药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食用菌总规模达6.2 亿袋,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种植面积已达3.38万亩,营
造和改培红松果林面积2.4 万亩,落实平榛改培5.8 万亩,种植五味子、平贝、
水飞蓟等道地药材15.7万亩,实现了由“采山”到“种山”的跨越。丰园食品、
越橘庄园、伊纯蜂业、天隆公司等规模以上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
壮大,“忠芝”、“雪山来客”、“兴安塔”、“红鸟”等商标分获国家和省驰
名、著名品牌。森林食品产业已跃升为我市第一大引擎产业。清洁能源业势头向
好,已建成带岭大箐山等10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37万千瓦。新型装备制造业
实现突破,年产10万辆的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和伊春林业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
目开工建设。木材精深加工业通过整合提升,加工企业由863 户整合到704 户,
以品牌为纽带,光明集团、侨艺公司分别与市内部分家具、木艺加工企业实行联
牌协作发展,全年林产工业实现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7.6%.
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森林生态旅游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以
“二度城市化”为牵动,加快城市布局调整,全力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档
升级,塑造了绿色林都新形象。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7亿元,同比增长51%.棚
户区改造大力度推进,全市保障房建设共开工8 万套438 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
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并通过省政府的核查验收,金山屯、红星、翠峦等地基本完成
区局址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规划。重点围绕构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轴向延伸、多点支撑、组团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
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了《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伊春
市中心城景观风貌规划》和《伊春市中心城滨水区景观规划》编制。着力抓好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了中心城区“三个点”、“四个一”标志性景观和文
化主题公园、市政主题公园建设,改造步行街、新兴大街等重要地段临街建筑外
立面41栋,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建设49项。南岔、友好、新青、汤旺河污水处
理厂竣工运行,华能伊春热电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大搞城市绿化,按照“乔灌
藤草,针阔彩果”的绿化模式,调整林相结构,增加常绿树种比重,全年新增各
类绿地260 公顷。切实加快旅游名镇建设进度。通过棚改的大力推动,汤旺河、
嘉荫、金山屯等省市级重点旅游名镇建设不断加快,梅花山、马永顺等特色小镇
相继建成,我市城镇的整体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城市路网建设力度。
前嫩公路伊春段全线建成通车,铁金、浩南公路国省道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19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新建农村公路158 公里。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建
设。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基础性工作,集中开展了以清理环境卫生、
完善公共设施、治理市容市貌为重点的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
育,切实加快了文明城市创建进度。
四、生态科技与文化建设发展加快
(一)认真开展林业资本化运营课题研究
以全面停止主伐为标志,伊春林区已经进入森林经营的新时代。针对如何推
进林业资本化运营,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资本优势、富民优
势,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伊春市政府联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认真开展了
林业资本化运营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起草了《伊春林业资本化运营研究课题报告
》。5 月份,在北京举行了伊春林业资本化运营研究课题论证评审会。按照《大
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在实地调查伊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和客观分析国有林区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业资本化为突破口,破解
“伊春最大的资源是森林,最大的困扰也是森林”发展难题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
径。课题研究扎实,问题把握准确,政策建议具有创新性,也有较强的现实可行
性,对于推动伊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推动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二)入选国家低碳宏观战略研究案例
为做好国家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并为制定国家低碳宏观发展战略提供实践
支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国家发改委会同其他有关部委组织开展了中国
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或者
县、区作为案例,分析该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低碳发展的
经验,理清地方低碳发展的思路,进行低碳发展探索和创新。通过积极争取,伊
春市被确定为8 个中国低碳宏观战略研究案例城市之一,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的
城市。下一步将在国家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开展低碳宏观战略案例研究,能够
进一步明确伊春今后低碳发展的总体方向、思路、任务和举措,使伊春成为全国
国有林区低碳发展的典型示范,并为建立伊春碳汇交易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三)生态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以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与推广为主线,共组织实施了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16项,投入科技补助资金157 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 项,取得了历史最好成
绩。加强了生态监测站、院士工作站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伊春市科研实践基
地建设,不断扩大科技合作领域。积极开展市校合作,市农研中心、伊春林科院、
五营九天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分院签订协议引进了蓝靛果新品种,市森骄集
团与东北林业大学就蓝莓精深加工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伊春天隆农林发展有限
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签订了松产品提取与加工技术合作协议,黑龙江兴安新能源
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了移动式太阳能应急保障电站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四)开展全民环境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公务员、在职职工及社区家庭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文化活动、“科
技活动周”、“科普之冬”、“科技下乡”、环境教育实践、开设环境教育课等
活动和形式提高了从业人员、农民的环境教育水平,完成了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
树立环保“六进”典型17个,组织了11所中、小学校参加了环保部宣教中心举办
的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培训班,申报省级环境教育基地3 处,新创建市级环境教育
基地5 处。组织开展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绿色低碳骑行林城环保进社区”宣
传活动,向全社会发出了环保倡议。在伊春电台、电视台开设了生态环保专题栏
目,制作播出了环保公益广告。同时,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为重点,持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增强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