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曹殿良 铁力市司法局铁力司法所所长。他擅长处理疑难纠纷和大要案,巧妙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
盾和纠纷。30年来,他调处各类纠纷2 200多件、诉讼代理600多件、非诉讼代理800多件,防纠纷激化50多件、
避免民转刑16件。自2011年以来亲自调解处理发生在全市建筑安全等领域涉及死亡一人以上重特大案件30多
件,为受伤或死亡农民工家属依法“讨回”伤残赔偿金等费用1 000多万元。他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成功总
结出“七字调解法”,被广泛运用在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之中,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其先进事迹和调
解的成功案例,曾多次在省、市媒体和中央电视台报道播出。近几年来,多次为市委常委中心组、省司法厅等
部门做专题报告。平均每年普法讲课50多场次。他从事基层司法所工作,一直坚守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心系
百姓、忠于职守。当选为铁力市第五届、第七届人大代表、伊春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荣立三等功三次,二等
功、一等功各一次,获得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全省人民满意司法助理员、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标兵、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多项殊荣。
丁长岭 友好林业局友谊林场场长。他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林场领导班子工作的核心理念,把“百姓利益
无小事”、“出现困难必解决”作为工作信条,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通过个人捐
款、企业赞助、单位出资等方式建立了林场扶贫基金会,帮助贫困群众度过难关。常年主动资助林场困难职工
及患病子女,制定助学奖励制度,凡考入高中、大学的学生,林场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近五年来,共对18名
考入大学和16名考入高中的孩子分别给予500~300元不等的奖励,扶持贫困家庭的学生,累计投入资金3.45万
元。面对木材逐步减产停伐、全林区经济转型提速的大趋势,他组织和带领班子成员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激发内生动力。提出发展“黑木耳养殖”、“种苗繁育”、“铁矿加工”、“特色养猪”等四大产业,引导林
场职工自营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入北岩选矿入驻林场,总投资达3 000万元。他又将河南洛阳
400万投资的浮选项目引入北岩矿业,并将复选后的剩余物,以林场职工集资入股形式制作免烧砖,使选矿后产
生的矿石废弃料全部“吃干榨净”,实现循环经济的整体要求,通过项目带动实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
2012年场党支部被评为出席省“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友谊林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林区
建设省级试点单位,丁长岭与班子成员利用新林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结合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对248户居民
房屋进行了改造,完成居民房屋改造10 623平方米。新建中心林场卫生院600平方米,完成了林场办公室改造
862平方米。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改善了职工群众居住环境。2013年友谊林场被省新农村建设领
导小组评为四星级林场,被伊春市委评为市级示范化党支部。
高长青 嘉荫县乌云镇政府镇长。2013年入夏以来,嘉荫县沿江一线迎来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乌云
镇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高长青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2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战斗在抗洪救灾的最
前线,巡堤查险、抢险筑坝、协调救灾,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
汗如雨的身影,以自身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8月6日,
黑龙江过乌云境水位97.55米,超警戒水位5厘米,上涨速度丝毫未减。为确保广大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他亲自
实地踏查,拟定方案,从群众转移到生活安置,从安全稳定到疫情预防,从分批撤离到紧急避险,每一个细节
都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商议,为了便于转移群众患病就医,在每个安置村屯设立了临时卫生所,为所有留守人
员安排了紧急撤离时用的车辆和船只,还给留守驻地发放了紧急避险用的梯子和食品。为了防止巡堤人员疏忽
大意,他住到了大坝上,24小时督导巡坝和及时处理险情。8月19日晚,在东南屯村永胜组坝段坝体出现了严
重管涌。他立即带领防汛抢险队员用沙袋进行封堵,由于出险面积太大,备好的沙袋不够用,他立即抓起铁锹
填装沙袋,一袋袋扔进管涌处,手掌磨破了他浑然不觉,看着被封堵住的大坝他长舒了一口气。大坝终被保住,
乌云镇被保住了。洪水退去,他工作压力却没有减小,又带领党员干部投入到了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排内
涝、清淤泥,对村屯内排水设施维护疏通、修补加固;与受灾群众谈心,鼓励村民生产自救;定期发放救灾物
资,确保受灾群众吃住无忧、有病能医。群众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
黄占武 汤旺河林业局森林经营管护公司经理。他勤奋好学,无论在哪里工作,先沉下身去,虚心向身边的技
术人员学习。在贮木场工作期间,他从专业的木材检验知识学起,在短时间内一一掌握;担任综合段段长后,
掌握了各材种的用途,板材加工知识;到主管销售的时候,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支拨车辆从眼前一过,
他估算的载量误差不超过半数;走上领导岗位,他学习经济管理,不断给自己充电;到森林经营管护公司任经
理后,他把学习的重点转到食用菌种植技术上,不但钻研书本知识,还到外地去取经,掌握了先进的木耳生产
技术,回来后传授给职工,为公司木耳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2011年5月,他调任森林经营管护公司经理。上
任之初,食用菌基地已经闲置了一年。到了木耳下地的季节,冬运生产还没结束,他带领30多名职工投入到基
地建设上,深挖蓄水池、排水沟,清理摆放木耳的场地,铺设给水管线及喷淋设备,检修供电线路,收拾办公
室、场院,铺垫基地内外道路,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奋战,木耳及时下地摆放了,基地面貌焕然一新了。从
2010年起,林业局给木检大队是每年开6个月的工资。森林经营管护公司成立后,沿续了之前的额定工资,为了
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他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给职工开双休日的补助,另一方面利用公司食用菌基地的资源
优势,鼓励职工种植黑木耳。公司冬季木材生产到5月基本结束,种木耳从5月下旬开始,两不耽搁。之前的木
检大队,黑木耳种植是空白,职工没有涉足过,有顾虑。他就动员班子成员先行动起来,为职工做表率,自己
先种2万袋。在他的带动下,2012年公司共种植木耳26万袋,职工增收近30万元。到2013年,木耳种植规模进
一步扩大,达到43万袋,基地摆放能力有限,为了不与民争利,他又悄然退出,积极做好后勤工作,为职工服
好务。他心系困难职工,公司贫困党员姚侦伟,父亲肝损伤、母亲肝硬化,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本人又有创业
的意愿,他与何立国书记商量,为其争取贫困党员帮扶基金5000元。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他先后两次荣获省
森工冬运木材生产目标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的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不计其数。森林经营管
护公司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区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优秀单位,2012被省森工总局授予木材检验先进单位。
李宝玲 伊春市乌马河区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处主任。工作中,他率先垂范,统筹规划、团结协作、措施得
力、靠前指挥、尽职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他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大家都说他工作起来是“5+2”和“白+黑”,
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了一线工人。每天凌晨3点,他就同工人一起上路,开始他繁忙的一天,检查指导工作,
晚上,他还要上道再检查巡视一遍,他是掌握环卫动态管理的“活地图”。他身体力行,每天无论是刮风还
是下雨都和广大职工一起奋战在一线上,他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环卫既是苦、脏、累岗位,也
是高危职业,意外事故发生率高。他牢记安全第一,时刻不忘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
责的宗旨,工作必讲安全,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他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环境,突出不同的安
全防范重点,尽力在“五防”上下功夫。工作中,他将“眼明、手快、腿勤”的工作要求与遵守交通规则、方
便行人、礼让车辆的文明作业准则相结合,做到了既安全又高效,既关爱他人又保护自我。他时刻把职工群众
的冷暖挂在心上。环卫工人整天工作在路面上,安全问题最让他放不下,他筹措资金为职工统一购买了带有警
示标志的工作服,并为他们办理了意外险。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宣传市容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倡导
尊重环卫工人的新风尚。在他的领导下,乌马河区市容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福民 乌马河林业局赴俄采伐队副队长。他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耐得住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
的准则,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俄罗斯从事木材采伐,生产、生
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他带领全队的同志们,克服设备落后、沟通不便等诸多困难,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
作为采伐队的一名管理人员,他常说:“我们没有什么谋求利益和享受特殊待遇的权利,只有承担责任,带头
工作的义务”。他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筑牢自身思想防线,把共产主义理
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做到了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为,时刻保持
着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工作期间,他把关心工人的生活作为第一责任。在生产中,他把安全生产作为大事来
抓,班前班后讲安全,不断增强工人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生产作业现场,他总是对工人们严格要求,
从采伐第一道工序开始,他都坚持跟班作业,仔细检查每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经常向工人讲解伐区作业
规程和造材、清林知识,每一个伐区生产结束后,他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
下一次生产工作中改进。他在本职工作岗位中时刻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无论是在
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个人。在他的带领下,郭林采伐队的工
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0年来,共完成木材采伐任务260多万立方米,职工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他多次受到伊
春市和乌马河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张 猛 浩良河镇人民政府镇长。供水、供暖、棚户区改造等热点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他把这些涉及
民生的问题当做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扶持,解决了镇内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在水源地建立
2个泵站、1个水处理厂,修渗渠两条,长350米,铺设主干线11 000延长米,供水可达每日5 000立方米。总投
入1 300万元的给水工程现已竣工投入使用。镇内已有2 304户吃上优质自来水。在他的带领下,浩良河镇于2011
年6月18日开展了供暖工程。主要分为基建工程和主管线改造工程两大部分。安装了二台10吨燃煤锅炉;改
造老化供暖主管线4 340延长米;全镇总供热面积11.2万平方米。对所有楼房进行了分户改造。解决了以往锅
炉供热不足,供热管线跑漏热源损失问题。使供热用户1 100户直接受益。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于2013年10月29
日开工。为发展农村经济,他主张继续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西瓜、返魂草等经济作物种植,并逐步发展绿色
无公害种植,签单种植。五七村西瓜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大吉星村发展返魂草种植;亮子河村与双鸭山电厂签
单种植无公害蔬菜。逐步发展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养殖业方面,稳步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等主导品
种,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品种。逐步将特色养殖业向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方
面,他引导农民筹集资金购买适合当地的大中小型农机及配套农机具,使大豆全部采用垅上双行精量播种,玉
米垅上的密植穴播,水稻旱育秧、播秧,技术全部实行机整地,机播种,机施药、施肥,机收获。节省了资金,
节余了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他深入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几年的努力,各村在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风纯朴,村民都信
心满满的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大潮中。新农村建设初步解决了部分乡村道路、安全饮用水、能源、养老保险
及医疗保险等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还特别重视对农民文化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多次
邀请专业人员对各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郑学林 朗乡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大队长。历经多次参加援外扑救山火战斗,都出色完成任务,所带领的队
伍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为朗乡林业局防火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2009年4月20日森工林区沾河林业
局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导致大火过境烧到友好区,接到援外命令后,他带领队员安全到达火场后,连夜组织人
力上山扑火,在他科学的指挥和队员配合奋战一夜扑灭了火场明火。还没有得到休息,前指又把他和队员调到
别的火场,他自己都记不住领着队员奔赴多少个火场,20天里在山上吃、住,扑打过火头,经历过生死瞬间,
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扑火作战任务,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扑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月30日凌
晨3点,他接到命令,援外扑救大兴安岭呼中发生的森林大火。因为山形、地貌、气候、植被与伊春市不同,
无形当中又给他和队员带来了困难,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进驻了火场,他临危不乱、精心组织、科学的决策指
挥,根据当地的山形地貌和经验综合起来扑打山火,在四天的时间里转战了好几个火场,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
的任务。2013年8月12日18时至13日凌晨,朗乡地区因普降暴雨突发6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
导致局址大面积停电、通讯中断,损失极其严重。第一时间他带领森防队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危急时刻,他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装沙包、筑河堤、捞杂物……冰凉的河水浸透了衣裳和头
发,全身上下布满了泥水,可他全然未觉,拼命地干着,在灾难面前,他用实际行动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
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在抗洪抢险中,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斗暴雨、战洪魔、保安全,
日夜奋战在抢险的最前沿,哪里危险,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始终坚守岗位,渴了喝上几口矿泉
水,饿了就吃口冷馒头充饥。他的脚磨烂了、手被扎破了,但他没有退缩,连续几天带领队员昼夜奋战,趟着
齐腰深的河水,同队员一起装沙袋,堵决口,筑起了一道道沙袋堤坝,带领队员死看死守,始终坚守在救援第
一线,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抢险任务。他被伊春市政府特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不
断创新防火工作,推进措施,勇挑重担解决工作难题,他创建了森林防火安全培训课题得到了理论与实际应用。
他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