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市工商联工作纪要

第二节 市工商联工作纪要





  支援前线 齐齐哈尔解放后,市工商会积极筹集钱款和物资,支援解放战争。工商会派
周文彬代表参加以市长朱光为首的战地慰问团到解放战争前线慰问。1946年4至7月,工商会供
给解放战争前线军用白面7.9万斤、小米0.9万斤、黄米1.3万斤、大米0.9万斤、猪肉0.6万斤、
蔬菜0.8万斤,以及其它有关费用,共合3 010亿元(东北流通券,下同)。同时,工商业者捐款
936万元。在省召开荣军代表会时,各商场组织秧歌队,携带价值400多万元的慰问袋冒雪慰问
荣军及伤病员,并为荣军代表会捐献劳军费30万元。“三八”妇女节时,工商会的妇女会员捐
献劳军费14万元。药联及联合商尝共同商场捐献劳军费25.9万元。市工商会还动员被服业为军
工部做棉军服1万套,并协助市政府安排荣军48人到手工作坊学徒,到私人工厂学习技术。

  1948年7月,市工商联动员各行业自愿集资,发展有利于军需民用的新型工业。参加集资
的2 371户,共集资7 000万元,创办工商罐头工厂。1949年3至4月,全市有31家公、私铁工厂
赶制铁锹2.5万把、锅2.5万口,支援解放战争前线。

  抗美援朝时,市工商联动员广大工商业者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贡献。1951年5月,
市工商联一届三次会议通过《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行动的决议》,响应中国抗美援朝总会的
号召,规定市工商联的三项任务:修定《爱国公约》;努力生产,改善经营,增加收入,为完
成捐献飞机行动计划而努力;做好优抚工作,加强会员教育,尊重烈军属及荣复军人,照顾困
难的军烈属子弟就学、就业。一年内,共捐赠拥军优属慰问品5亿元。同业公会改组后,工商
界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掀起为抗美援朝前线捐献飞机大炮竞赛活动,提前10天完成
捐献3架飞机和1门大炮的任务。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初,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逐步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市工商联针对少数工商户在“五反”后消极经营的局面,与
有关部门配合,在经营范围差价幅度、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私营工商业走上正常发展
轨道。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私营工商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初期,在私
营工业中主要采取加工订货形式;在私营商业中主要采取代购、代销的形式。年末,私营工业
加工订货总产值比1951年上升129.1%。至1954年6月末,有32户大型私营工业全部纳入国家资
本主义中级形式;有85.7%的小型工业户为国家加工订货。同时,市工商联还协助市手工业生
产联社和各区组织手工业作坊,成立生产合作社、供销社和合作小组。8月,在“行业归口,
分业改造”的方针指导下,各专业公司先后设置了私改科(股)等机构。市工商联积极协助有关
部门在齐齐哈尔市最大的私营企业德增盛进行公私合营试点工作。10月1日,正式实行公私合
营,改德增盛为齐齐哈尔市粮谷储运公司粮谷加工厂。私方代表郭守昌任厂长,公方代表阎喜
林任副厂长。1955年1月,私营天兴衡器厂、鼎恒升制药厂被市政府批准为公私合营企业,在工
商界引起强烈反响。市工商联继而号召私营工商业者积极创造条件,接受改造。同时,对私营
工业在生产经营方面进行辅导,帮助私营机铁翻砂、制材、棉织等3个行业建立增产节约委员
会,帮助他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试制新产品,研究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并配合有关部门重
点帮助一些行业进行生产改组和组织联营,为全行业公私合营创造条件。5月,首先对粮米加
工业进行生产改组,将私营粮米加工业吉生祥、涌巨等6户合并为1户。9月1日,在联营的基础
上,改造成为公私合营龙北粮谷加工厂。此后,又组织棉纺织业改组生产,在自愿联合的原则
下,由13户合并为4户。将汽车修理厂改组为红星汽车修配厂;将中联制药厂并入已公私合营
的鼎恒升制药厂;将东华染厂并入天光染厂。至年底,有粮米加工、印染、汽车修配、棉纺织、
制药、衡器制造6个行业实行了行业公私合营,合营户数占私营工业总户数的25.2%,从业人
员占41.7%,生产总值占60.2%,为全行业公私合营树立了榜样。同时,加强了对手工业的改
造,在铁、木、皮、服装、鞋帽等46个行业中,建立72个合作社,有28%的手工业者入社。

  对私营商业,市工商联重点帮助其降低费用开支,改善经营管理,端正经营作风。同时,
辅导16个行业、129户,重点帮助符合条件的行业。通过试办国家资本主义经销、批购、代销
等形式,按照“自愿联合,分散经营,统一批购,比例进货”的原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经
营性质,对私营商业实行合户并店经营,将61户合为6户,改造成“分部经营,形如一体”的
光明百货商店。9月15日,正式批准为国营商业经销店。同时,以私营先进、美华文具店和明
德新西药店3户为典型,试行批购方式。从1954年9月开始,按照“一面前进,一面安排”和“
前进一行,安排一行”的方针,对私营棉布、服装、百货3个行业、136户零售商,进行国家资
本主义经销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营商业的经销店。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深入,国家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积极改
造”的方针,市工商联积极贯彻和平改造的政策。1956年1月,在市工商联二届二十八次全体
执行委员(扩大)会议上,传达、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要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
己的命运,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响应全国工商联向全国工商业者提出的“听毛主席的
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认清形势,积极接受改造的号召。与会人员受到一次深
刻的社会主义教育,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了解了党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对
政策托了底。会后,各行各业连夜行动,表决心,定措施,一致申请公私合营。市工商联立即
将《申请书》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1月19日,市人委宣布14个行业公私合营。1月20日,又宣
布7个私营工业和21个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至此,15个私营工业和38个私营商业共4 013户,
全部实现公私合营,实行定息的工商业共。702户。此期间,手工业者全部实现合作化。全市
基本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按照“改造与生产经营两不误”的原则,工商联协助政府进行清
产核资、经济改组和人事安排等项工作。在工业部门改组中,将砖瓦、印染、奖章3个行业,
14户并入地方国营工厂,汽车修理业3户并入公私合营的红星汽车修配厂;机铁翻砂、棉织、
打棉、制材、糖果糕点、酿造6个行业、97户合并为6个公私合营企业。商业改组,主要是对网
点进行合理调整,保留原有的3处集中市场,设置19个合营总店,负责企业管理。在人事安排
上,根据中央“包下来,包到底”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结合行业情况和人员的
业务能力、在群众中的威信等方面情况,对1 635名参加公私合营的私方人员进行全面安排。
其中,担任正副厂长、车间主任、股长、总店副经理、分店正副经理等职务的312人。此外,
还提拔37名私营职工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公私合营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职工的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公私合营显示出了优越
性。1956年,工业产值比1955年提高84%;商业销售额提高72%。在全部实现公私合营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想教育 市工商联成立后,对私营工商业者采劝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不断加
强思想教育。1952年“五反”运动结束后,有些工商业者对党的政策不托底,认为私营工商业
无前途,抱着“混下去”及“边看边干”的态度。对此,市委决定在工商界开展一次总路线宣
传教育活动。1954年1月,市委抽调100名干部组成总路线讲师团,对工商业者宣讲总路线。市
工商联同时选派55名干部,担任学习辅导员,进行为期10个月全面系统的总路线教育。通过学
习,大多数私营工商业者都程度不同地明确了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者所采取的“团结、教育、改
造”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为进一步将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轨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6年下半年,市工商联进一步健全了工商界学委会组织,举办工商界业余政治学习班和
小商贩时事政策讲座,还选送一批骨干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及省市社会主义讲习班进行离职学
习。参加业余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有3.3万多人,离职学习的111人。

  在反右派斗争中,工商界开展整风和向党交心运动,参加运动的有1 000余人。通过运动,
工商业者认识到:“共产党反不得,右派当不得,资本主义道路走不得”,并提出把“听毛主
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座右铭。市工商联遵照党中央关于“以政治思想
为统帅,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企业为改造基地”的方针,采劝摸经验,树榜样,以点带面,
推动一般”的方法,在公私合营的新生食品厂、妇女儿童用品商场,召开检查自我改造规划经
验交流现场会。之后,各区工商联办事处也分别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会,收到较好效果。1959
年3至4月,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向379名工商业骨干传达民建中委会和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
议精神。以整风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
学员进一步明确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同时,还采取形象化的社会考察等方式进行教育。
市工商联先后组织8次、560人去北京、天津参观北京十大建筑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使工商业者受到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了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962年,在工商业者及其家属中,深入开展“三个主义教育”,举办学习班,成立学习小
组,参加学习的有1400多人。1964年,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采取办学习班的形式,集中32
个总店(厂)的176名干部,进行学习教育。

  “文化大革命”中,市工商联的思想教育工作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工商联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进行调查了解,协助市
委、市政府落实政策。同时,继续对工商业者进行思想教育,工商业者的政治思想面貌发生了
深刻变化。市工商联先后召开了先进生产(工作)者座谈会和私方人员“怎样争取做一个先进生
产(工作)者”经验交流会。通过座谈和经验交流,提高了思想认识,工商业者在社会主义劳动
竞赛中发挥技术专长,为经济建设做出有益的贡献。工商界人员中有446人被选为先进生产(工
作)者,其中,徐荫槐、窦金友、宫德盛为出席全国工商联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

  专业技术培训 1982年初,针对各工商企业接班上岗的多是刚毕业的青年,缺乏生产和
业务知识的情况,市工商联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青年职工素质。将有多年经商理财经
验和生产技术专长的退休老会员组织起来,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
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结成对子,对青年职工进行帮教。光明商店的培训取得成效,在百货
系统业务技术考核总评中获第一名,涌现出76名优秀服务员、4个优秀班组。医药行业由于新
职工业务不熟,差错时有发生。工商联把退休的老药工请回来,利用开店前、闭店后的时间讲
课,帮助青年提高业务技术。同时通过柜台实践,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使学员学到了技
术业务知识,提高了服务本领,顾客和药店领导都很满意。

  1983年,为继承和挖掘祖国医学遗产,振兴中医中药事业,工商联协同市药检所、市药材
公司先后举办两期中药质检员专业培训班。市直37个单位104名中药师、中药士参加培训,提
高了业务水平,上岗后均取得较好成绩。同年,针对某些商店经理、营业员缺乏经营茶叶的基
本知识,在销售、保管、配茶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协同二商局举办有经理、采购员、营业员
44人参加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

  1984年,针对县、乡企业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工商联协同市保健商店加工厂举办糕点加
工培训班,请糕点名师上课,先后培训350人。同时,因地制宜地举办了服装剪裁、冶金铸造、
啤酒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220人。至1985年,市工商联共举办23期培训班,讲座65次,企业
内部授课136次,在工商企业举办两所业余专业学校,53名会员担当讲课教师。编写教材13篇、
46万多字,培训3 200多人,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人才,做出了贡献。

  经济咨询服务 1981年,市工商联成立经济咨询服务部,并在医药、百货、纺织等行业
成立咨询服务组,聘请民建、工商联离退休成员参加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1983年10月,成立中药咨询服务组,对全市中药体制、生产、市场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细
致的调查,提出6个方面、32条建议。同时,市工商联配合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呼吁,将国家医
药总局的重点工程之一的饮片加工厂定在齐齐哈尔市。11月,市工商联与民建、侨联合办“侨
建联百货商行”,聘请7名工商联会员,安置20多名青年。1984年,商行销售233.5万元,上缴
营业税7万元,盈利19万元。5月,工商联和市委生产服务公司合办红建联科研商店,经营化学
试剂、玻璃仪器。聘请3名工商联老会员,安置67名青年。当年商品销售额15.8万元,上缴营
业税0.5万元,盈利2.1万元。同年,市工商联同市民建先后派出18批、87人次的咨询组到呼伦
贝尔盟等地开展123个项目、294个品类的经济咨询服务。杜蒙自治县县长专程送来“咨询服务
雪中送炭,民族经济结出硕果”的锦旗。当年6月25日,市委书记余弘达在审阅民建、工商联
《工作简讯》第六期中关于“赴内蒙咨询服务”的报道后批示:“这项咨询服务活动办得好!”
与此同时,市工商联创办了经济咨询服务公司聘请32名义务经济咨询服务员,先后与全国28个
省市、247个县咨询组织建立联系,为齐齐哈尔市和各地工商联咨询机构、工商企业疏通产销
渠道,提供经济技术信息,共达成24项协议,成交额57万元。

  1985年初,市工商联选派8名成员组成咨询服务组到建华区龙沙村(非行政村)协助农民建
浏园宾馆,提出150多项内部设施建设建议,培训131名农民,节省10万多元购置费。宾馆于年
底开业。龙沙村为咨询组赠送一面“堪称经济腾飞支柱,感谢为我宾馆育人”的锦旗,表示感
谢。

  至年末,工商联自办企业2个,合办企业2个,协办企业18个;共安置待业青年1296人;工
业总产值143万元,商品销售额2 989万元,服务收入34万元,共缴纳税金75.8万元,纯盈利19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