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3月13日至19日召开。
王培基代表县委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党的领导,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全面规划,为四
年完成五年计划和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报告。
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中共拜泉县委员会。
3月19 日,县委召开了一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了由王培基、赵文仲、刘殿臣、尹起
业、牛树贤、刘绍恒、丰春等7名同志组成的常务委员会。王培基为第一书记;赵文仲为第二
书记;尹起业、牛树贤、刘绍恒、丰春为副书记。
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1月26日至2月1日召开。会议正式代表450名,实际到会409名,
列席代表47名。会上传达学习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一届党的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徐悦林代表县委作了题为《沿着胜利道路,为在1959年实现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
奋斗》的报告。
会议选举产生了由32人组成的中共拜泉县委员会。
县委第一次全委会选出了由11名同志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徐悦林为县委第一书记,赵文仲、
尹起业、林长泉、刘绍恒为县委书记,方再英、孟宪武、逯学勤、赵殿学、朱昆、李文信为常
委。
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4月18日至24日召开,其中预备会议两天,正式会议5天。会议
正式代表480名,实际出席会议的代表436名,列席代表60名。
会议由赵文仲代表县委作了题为《加强党的工作,团结全县人民,争取农业增产,争取社
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5人组成的第三届中共拜泉县委员会。
三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第一书记:赵文仲,第二书记尹
起业;书记:林长泉、刘绍恒、方再英、孟宪武、朱昆,常委:赵殿学、陈文友、王树森、用
富金。
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4年9月5日至9月8日召开。这次会议正式代表480名,列席代表17
名,实际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42名,列席代表28名。
9月5日,任子翔代表县委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一、坚决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
底;二、加强党的建设。会议选举产生了由任子翔等26人组成的中共拜泉县第四届委员会。还
选举了刘潜、徐悦林、任子翔、尹起业、孙克祥、方再英.李文信、于海英等8人为出席省第三
次党代会的代表。余春久为出席省第三次党代会的候补代表。
县委第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了由任子翔、尹起业、孙克祥、方再英、孟宪武、李文信、孟昭
有、陈文友、王树森、赵殴学、吴忠恕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任子翔、尹起业、孟宪武、李
文信、孙克祥为县委副书记(任子翔代理县委书记)。
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72年3月2日至4日召开。应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660名,因事因病缺
席70名。
会上,中共拜泉县革委核心小组组长何枫作了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毛主
席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中共嫩江地区核心小组成员、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徐悦林到会讲了话。
会议选出了由35人组成的中共拜泉县第五届委员会。
大会闭幕后,召开了中共拜泉县第五届第一次会议,民主选举了由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
何枫为书记;许贵荣、孟宪武、刘国恩为副书记。
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76年1月21日至24日召开。会议正式代表704人。
会议听取了刘殿臣所作的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县建成大寨
县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由34人组成的中共拜泉县第六届委员会。
在六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由13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刘殿臣为书记。方再英、裴
兴昌、吕源成、张希文、许贵荣为副书记。
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2月7日至9日召开。应到会代表707名,实际到会670名。因事
因病缺席37名。
会议听取了李文信所作的题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为拜泉尽快富起来而奋斗》的工作
报告,地委副书记阎景春到会讲了话。
经过会前和会议中间反复酝酿,提出这届委员会52名委员、候补委员的候选人。2月9日采
取无记名投票选举。有49名同志获得半数以上票数。但是,按选举法规定,本届委员、候补委
员为45名,以获得票数多少为序选够为止。经请示地委批复,正式委员37名,候补委员8名。
常务委员会由12名同志组成,经省委批准,李文信为书记;侯永江、孙世英、孟宪武、吕源成、
高云平为副书记。
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5月20日至23日召开。到会正式代表350人。会议选举产生了本届
县委委员34人。24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选举本届县委常委9人。
历任中共拜泉县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
页码>=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