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业余教育

第六节 业余教育



  
  解放前,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经济生活贫困,不能受到文化教育,当时文盲占青壮年总数的
85%以上,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没文化的落后状态。

  解放后,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工农业余教育,建立了扫盲协会,大力培养和训练了工农业
余教师,在农村、城镇、工厂、企业等单位分别建立了民校、冬学、夜校和扫盲班等业余学习
组织。根据速成的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采取了民教民、包教保学、见物识字和送字到家的方
法,结合生产和工作开展工农业余教育。1957年末统计,全县青壮年剩余文盲5 014人,占全
县青壮年总数的51%,比解放前减少了34%。几个年份农民、市民、职工、干部参加业余学习
的详细情况如下列两表。

   1 954—1 958年机关干部职工业余文化校情况表




1959年,县内开展了读百本书,写万个字的多读多写活动。县城各单位和各公社、生产大
队都建立了业余图书馆和“红专学校”。

  1960年,本着“巩固起来,坚持下去,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方针,城乡普遍建立了政
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业余学校400余处。

  1966年至1976年,工农业余教育受到严重破坏。1966年至1970年,工农业余教育停办。1971
年,在城镇的工业、商业、财贸、机关等系统先后分别举办了“五七”夜校,“政治夜校”、
“七·二一大学”等业余学校,但收效甚微。

  1981年,开始在城镇的工业、商业、粮食等系统中成立职工业余学校,对35岁以下不足初
中文化程度的职工进行“双补”(即补习文化、补习技术),并规定“双补”不合格者,一律不
予转正定级和晋升工资。通过“双补”,使35岁以下不足初中文化水平的职工文化水平达到了
初中和高中程度,技术水平有的提高一级,有的达到现有技术等级所应知的技术理论和应会的
技术实践操作。

   几个年份全县参加业余扫盲学习情况表




  1982年9月,成立了拜泉电大工作站。是年,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招收首批学员264人入学。
1983年9月,招收脱产干部学习中文2年学员34人。1985年,电大工作站又招收了中文系学员和
档案文秘系学员各1个班,50人;并会同司法局在在职干部中招收业余电大法律系学员70人。
使这些学员毕业后在不同专业上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页码>=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