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本县职业病防治是从1956年建站以后开始的。当时对接触粉尘和毒物的县粉厂、亚麻厂、
酒厂等单位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做出了卫生学评价,提出改进意见。随着农业的发展,地方
国营企业相继兴起和发展,中小型企业不断增加,从事工业生产劳动的职工人数日益增多。19
63年县卫生防疫站对县城内的工业、粮食、农机、交通、建筑等系统的12个工业企业进行了全
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铅、苯、汽油、氨、麻、棉等有毒有害粉尘、气体的浓度,远远地超
过了国家规定标准。亚麻厂原料手工剥麻车间,完全采用老式、陈旧的机械,利用手工加工原
料、尘土飞扬,对面见不到人,工人防护条件差,年龄大的工人气管不好,有咳嗽的毛病,后
来证实是因亚麻尘肺所致。印刷厂铸造车间和排版车间工人,由于长期接触铅,工人的牙齿大
部分发黑。运输公司的喷漆工、修理工和水箱工等长期接触石油,普遍反映头痛,体质减弱。
弹棉、毛皮、制革工人中的气管炎、结核病发病率比其它职业工人高。
1976年8月对全县从事有毒有害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身体检查和劳动能力鉴定,对工厂、企
业各种影响工人健康的有害因素进行测定。对亚麻厂接触粉尘的工人患病情况进行各种调查,
为我国研究、制定亚麻尘肺收集、整理资料,提供了基础数据。分析了本县有关工厂、企业卫
生条件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法,拟定了预防治疗职业病的具体措施,督促工厂企业安排排尘、
吸尘设备及各种除尘方法,想尽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粉尘的浓度,实行文明生产保护工人健康,
并对预防设施进行技术鉴定。
1980年4月17日根据中央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职业病普查工作
的通知》要求,查清了我县五小企业中的工人硒肺和铅、苯、三硝基甲苯对职工的危害程度,
以便改造更新陈旧的生产机器,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尘毒所造成的各种危害。调查结果农机修造
厂接触苯的职工15人,占职工总数3.93%;冶金轴瓦厂接触苯的职工31人,占职工总人数28.97%,
聋哑学校木工厂接触苯的8人,占职工总数的57.14%;印刷厂接触铅的19入,占职工总数14.18%。
附:工业粉尘基本情况表
工业粉尘基本情况
页码>=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