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副业 泰来县家庭副业门类较多,历史悠久。清末,汉人移入县境后,家庭副业以编织、加工、
酿造等副业生产为主。民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家庭作坊也随之发展起来。
1946年后,人民政府组织生产自救,积极发展副业生产。1949年全县参加副业生产的人员
达37 800人,占当时农村人口总数的30%。开展编织、打猎、熬碱为主的多种副业生产。副业
总收入721.4万元(东北币),仅副业收入共买进胶轮车、钢轴车等各种车辆746台、牲畜1 309
匹,小农具2 325件,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1955年,社员在不影响集体生产劳动的前提下,经营一些家庭副业,当时的家庭副业以养
殖业、房前屋后种植业为主。1958年“大跃进”,因受“共产风”的影响,副业生产受到冲击,
造成经营项目单一,以编织业为主。
1962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但因受“左”的思想影响,家庭副业生产发展缓
慢。196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农村副业生产的指示》,对社员正当家庭副业给
予鼓励和支持,使副业生产开始发展。1966年县在农业科下设多种经营办公室,使家庭副业生
产纳入日程,但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多种经营生产再度受批判,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
割掉。
1979年至1985年,家庭副业生产逐步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大力扶持,积极鼓励发艮家庭副
业。家庭养殖业、编织业、扫土碱、采集中草药纷纷发展起来。
附:
副业生产年产值统计表
单位:万元
注:1963年至1971年按1957年不变价,1972年至1981年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