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田井 泵站 一、农田井、透河井、机电井
1954年前,全县无农田井,每个村屯有土井1至2眼,仅供人畜饮水。1955年为了抗春早保
春耕,各地开始挖掘大口井。至1962年全县共挖大口井700眼。1970年全县拥有大口井245眼,
但因井壁多用草袋、芦苇、秫秸或木料砌成,利用几年后,多数土井因淤积而坍塌,至1975年
已全部废弃。
1955年为了坐水播种农田,先后在沟渠两岸沿建透河井,一般采用马拉水车或人工提水。
1962年全县共修透河井1OO眼。1970年后,因透河井不能满足春季抗旱播种的需要逐年被淘汰,
至1975年基本报废。
1963年县水利部门在宏升公社五合大队九队打第一眼柴油机井,井深70余米,出水量大,
灌溉农田效益高。1965年宏升、街基两个公社共打电机井45眼。1969年全县新打电机井476眼。
全县电机井总数达到521眼,分布于全县各个公社。1975年全县新打电机井742眼,全县电机井
总数达1 744眼。1983年全县有电机井3 301眼。1985年全县有电机井1 498眼。1973年至1985
年打电机井国家投资567.9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 237.90万元。
附: 泰来县机电井历年基本状况统计表
单位:眼、万元
二、泵站建没
1956年在嫩江右岸,胜利公社老局子屯兴建县第一处泵站,用于灌溉稻田。泵站安装300
毫米口径轴流泵6台,30马力柴油机6台。此后由国家投资、受益单位自行施工,陆续在江、河
两岸修建泵站。至1985年,全县已建成抽水泵站102处,其中灌水泵站83处(内有永久性泵站33
处、半永久性泵站10处、临时性泵站40处),排水泵站19处(其中永久性泵站13处、半永久性泵
站6处)。到1985年,全县泵站共配电机159台、5 937千瓦(其中灌水泵站配电机139台5 232千
瓦、排水泵站19台681千瓦),同时灌水泵站部分实现双配套,另配柴油机25台,总计513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