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机具种类

第八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机具种类







1946年前,县的播种、铲趟、收获使用的传统机具有:木犁、铁锹、镐,锄头,镰刀、权
子,木锨、耙子、铁叉、胶轮车、钢轴车、大铁车等。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推广双铧犁,铲
趟机、播种机、玉米脱粒机等改良新式农业机械。1953年畜力摇臂收割机、畜力十行播种机、
玉米脱粒机已相继使用。1959年“大跃进”期间,兴改革农具之风。工具改革以秋翻、秋收机
具为中心,以运转工具轴承化为重点,形成群众性的农具改革风,但收效甚微,损失浪费较大。
1963年县成立农具试验站,使改革新式农具步入正轨。先后研制成功并推广了谷子垄上宽播杯
耙,大豆双行单粒点播机等10余种改良机具。1974年推广1 500台改良瓤耙,研制并推广机引
五铧犁带深松部件65台、七铧犁带深松部件75台、黑嫩杯耙升级11台、七铧犁、扣种机带开沟
圆盘及撒播部件播种机23台。同时利用龙江一号改良称耙进行机械牵引,从而为科学种田辟出
一条新路。1978年全县拥有播种机82台,其中条播机61台、龙江一号播种机4台、精量播种机
13台。1983年至1985年改良农具全部卖给农民管理使用,因机械不配套,新式改良农具使用率
有所下降。

  1926年(民国15年),张忠义兄弟经营的泰东公司有900亩地为机械农业(厂址在今平洋镇)。
备有拖拉机1台、耕耘机1台、耙7台、镇压器1台、播种机5台、割草机1台。1930年(民国19年)
张氏兄弟在泰东农场(场址在今平洋镇)将其多年研制成功的一次两垄播种机和单马禽式锄地机
应用于旱田垄作技术,但在反动统治时期,因不被重视而未能推广。

  1954年大兴机械拖拉机站划归泰来县管辖,移交给县内热特拖拉机9台、大型1 100号脱谷
机4台、捷克五铧犁1台,捷克二铧犁2台、19行播种机1台、双列耙6台、镇压器1台、新式农具
46套,为全县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之始。1960年全县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46台、联合收割
机6台、机械脱谷机31台、机引农具447(套)件,农用汽车5台。1967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
机93混合台。同年购入手扶拖拉机2台,有联合收割机5台、机械脱谷机82台、机引农机具544
(套)件、农用汽车6台。1978年有大、中型拖拉机284台,合计动力16 018马力。有拖拉机引农
具1 245台、有农用手扶拖拉机64台,计760马力。有机动水稻插秧机8台、机动收割机1台、收
割机5台、机动脱粒机27台、脱粒机330台。饲料粉碎机496部、饲料打浆机373台、铡草机738
台。1981年有大、中型拖拉机569台,合计29 315马力(其中胶轮312台、9 726马力)。机引农
具1819台(部)(其中机引犁367台、机引耙485台,播种机184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31台、手
扶机引农具17台。农机队伍1 716人,占全县农村劳力总数的4%。作业项目由原来的翻、耙、
压老三样发展到机械播种,中耕、深松、开沟,锄草,由老式垄作发展到垄作与平作相结合。
1 985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567台、25 654马力(其中集体141台、7 944马力,农户有426台、
17 710马力)。有小型拖拉机1 527台、计18 381马力(其中集体有37台、447马力,农户有1490
台、17 934马力)。有大中型配套农具978台,其中机引犁206台、播种机82台、机引耙337台、
中耕机126台、镇压器81台、联结器7台、悬挂装置139台、小型配套装置595台。拥有农业机械
总值2 426.3万元,其中集体有659.4万元,农户有1 76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