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关企事业办厂 1958年“大跃进”时期,泰来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创办简陋的“增尔寿”浸膏厂,这是县机
关企事业办厂之始。1959年第二中学浸膏厂转产为校办铁工厂,生产铁制小农具。1962年,县
聋哑学校建立木工厂,增加了木制桌椅产品。1970年,粮食科建“五七厂”,由职工家属加工
生产挂面,增加了面粉加工产品。1976年,泰来镇第二小学建立卫生纸厂,生产皱纹卫生纸。
县直机关企事业办厂6个,年产值46万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1.6%。1985年,机关企事业办工
厂23个,主要产品有机械制造修理、食品挂面、酱油、冰糕、冰棍、饮料、建材制材、木制家
具、砖瓦水泥、磨石板、珍珠岩、化学橡胶、纸张、印刷品等16种产品,产值339.5万元,占
县工业总产值的6.4%。主要工厂有:
泰来县教育机械厂
建于1969年10月,前身为县第二初级中学于1958年创办的“增尔寿”浸膏厂,利用地产植
物原料“扎蓬棵”(土名)土法制作“增尔寿矽浸膏。1959年因“增尔寿彦浸膏滞销,转产为校
办铁工厂。有职工3人,烘炉1座,生产镰刀、钐刀、锄板、锄钩等农用产品。1969年1O月,校
办铁工厂改称为农机具修配厂。1970年招收学员25名,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以维修内燃机
为主,兼搞炉具铸造,年产值5万元。1974年,生产了铡草机配件。1978年购置车床、铣床、
刨床各1台,当年受到嫩江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奖励。1979年生产5台300型制砖机,建
砖瓦结构厂房600平方米,购进运输专用拖拉机1台、汽车2台。1980年生产500型制砖机。1981
年,由第二中学校办转为县教育局办,称为泰来县教育机械厂。1985年有职工25人,固定资产
(原值)37万元,有机床切削设备9台、锻压电锤1台、翻砂炉1座、其它简易设备20台。年生产
500型制砖机15台,产品畅销省内外,并受到省财政厅、省经委、省教委的嘉奖。当年产值75
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7.2万元,上缴税金2.9万元,利润25.8万元,有企业职工人身保险金3.4
万元。
泰来镇第二小学卫生纸厂
建于1976年10月,当时有职工12人,自筹资金5 000元,购进旧造纸设备1套。初建时,由
于设备、技术、原料条件不具备,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1979年,生产走向正常,年生产皱纹
卫生纸36吨,产值5.8万元,盈利1.8万元。1980年更新改造打浆机烘缸设备,建立“定额生产、
超产奖励、以超补欠、自负盈亏”的管理措施,健美牌皱纹卫生纸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省轻工
业局规定的标准,产品列入国家注册商标管理。年生产卫生纸40吨,产值6.04万元。1981年7
月,该产品在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会上展出。1982年,健美牌皱纹卫生纸被评为
地区优质产品。1983年,该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泰来镇第二小学校被评为拾勤工俭学”先
进单位。1985年,职工21人,固定资产(原值)9万元,有抄纸专用设备5台,机械自动锅炉1座,
年生产皱纹卫生纸65吨,产值13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1万元,销售利润O.3万元。
泰来县文化胶印厂
建于1977年,当时是县文化馆办的工艺美术服务部,只有3名职工家属,生产奖状、镜条、
“大头娃”产品,年产值0.7万元。1978年有职工30人,改进“大头娃”产品的生产工艺,实
行定额管理,批量生产“大头娃”28种,产品畅销大庆、沈阳、天津、北京等地,部分销往
国外。年销售“大头娃”330个,产值2万元,盈利O.7万元。1979年购进印刷机设备,增加了
铅版印刷项目。1980年改称县文化胶印厂。1981年,上马了胶版印刷生产项目。1982年增加了
制蜡设备。1985年职工55人,固定资产(原值)23.7万元,有印刷专用设备18台、制蜡机4台、
瓶盖机2台,厂内设有铅英胶英制蜡3个车间。主要产品铅英胶印商标书刊、烫金鼓彩色照片,
年产值24.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1万元,上缴税金1.1万元,利润0.7万元。同年,该厂被
评为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
泰来县粮食挂面厂
建于1970年,原厂名为县粮食科“五七厂”。建厂初期,职工38人,购进旧挂面机、合面
机设备各1台,加工生产挂面。1971年生产挂面305吨,产值13.1万元,利润0.1万元。1972年,
在原址扩建厂房,革新改造生产设备,改厂名为粮食挂面厂。1978年,生产挂面900吨,产值
38.7万元。1981年,产值36.1万元,利润亏损0.4万元。1985年,职工67人,固定资产(原值)
8.4万元;年生产挂面1 000吨,产值52.7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1.6万元,利润0.7万元。
附:
1985年泰来县机关企事业办工厂基本情况表
页码>=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