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工队伍 1946年泰来县解放后,城区的零散木、瓦工人,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组建木工、瓦
工两个小组。1951年,这两个小组组建县工程队,承揽县内房屋维修等基建任务。1965年,泰
来镇工程队建立,全县有施工建筑企业2个,职工168人。年施工量6 000平方米,工作量63.4
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筑企业大量增加,建筑队伍迅速扩大。到1985年,全县有建
筑工程企业60个(其中县建委直管工程公司1个,交通、教育、商业系统工程公司3个,二轻局、
社队企业局、泰来镇办集体工程队3个;乡、镇办工程队10个,村办8个,个体建筑业户35个),
职工1 444人。拥有施工建筑机械设备143台,总能力503.1马力。年竣工面积105 591平方米,
工作量521.6万元(其中纳入国家计划的县营工程公司、交通、教育、泰来镇、社队企业局联营
公司5个建筑企业的施工量35 057平方米,竣工面积19 382平方米,工作量44.5万元;乡、镇、
村办建筑企业18个,竣工量86 209平方米,工作量76.6万元)。
附: 泰来县几个年分建筑施工队伍施、竣工量情况表
备注:1985年施工量不包括乡镇、个体建筑业户。
泰来县建筑工程公司
建于1951年5月,是由木工、瓦工两个合作小组合并而成的县工程队。1952年,改为县建
筑公司。1953年,改称县建筑工会。1956年,撤销县建筑工会,建立县建筑生产合作社。1958
年8月,县建筑生产合作社,土建社,编笆社、糊棚小组等三社一组合并,过渡为县建筑工程
队。1960年6月,县建筑工程队转为国营泰来建筑工程公司。1962年,因基建任务“下马”,
国营泰来建筑工程公司又转变为县营集体工程队。1974年,改称为县建筑工程公司。地址在县
城八一路南端东侧,占地而积8 400平方米(其中建筑而积6 000平方米)。
该公司组建初期,主要承揽县内民房维修及企事业单位基建任务。1956年,职工74人,固
定资产2 000元。年施工建筑收入5.3万元。1 958年8月,职工350人。隶属县建设科领导。1960
年,前次承担建筑县人民文化宫、县人民医院、商业综合服务楼等二层楼房的施工任务,施工
量19 966平方米,工作量1 66.1万元。1962年,职工由 437人减少到148人,增添了建筑设备
及胶轮运输马车。施工量16040平方米,工作量35万元。1965年,职工136人,同定资产(原值)
5.3万元。施工量5732平方米,工作量57.4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增加到457人。年
均施工量7 000平方米,工作量150万元。1978年,职工480人,固定资产(原值)578万元。添置
了建筑机械设备,提高了基建技术水平。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实行包工包料,一包到底的“公
司、队、班”三级核算,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施工量7 902平方米,工作量530.3万元。1981年,
职工357人,固定资产(原值)67.8万元。施工量18000平方米,竣工面积14545平方米,工作量
148.5万元,全员劳动生率4 305元/人,人均施工量34.2平方米,合格率占96%,优良品率占
38%,施工质量在嫩江地区联检评比中名列第二。1985年,职工360人,固定资产(原值)124万
元。拥有施工建筑设备75台,运输专用汽车7台,四轮拖拉机6台,施工机械能力占齐齐哈尔市
所辖各县之首。年施工量20 897平方米,工作量198万元。
页码>=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