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各类教育第一节 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
1942年(伪康德9年),泰来县城内有幼稚同一所,附设于泰来县中央国民优级学校内,入
园幼儿28名。
建立新中国后,县城内于1954年秋建立公办托儿所一所(泰来县机关托儿所),内设一个幼
儿班。1959年全县幼儿园所发展到6所(其中公办1所、企事业办5所),13个班(其中机关办3个、
企事业办10个),在园幼儿207名。从1962年起,县城镇小学校开始办幼儿班,农村有条件的大
队所在地小学校也相应办起了学前教育班。“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育发展不大。1970年
全县有幼儿班3个,幼儿140名。1975年发展到5个班,幼儿235名。“文化大革命”后,幼儿教
育有了较大发展。1982年各乡镇相继办起中心幼儿园(街基乡由于办园早,成绩显著,受到省
的表彰)。1984年开始出现个体办的幼儿园。1985年全县共有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2所、集体
办36所、个体办14所),入园幼儿1559名,入园率为14%(同年全县4—5周岁儿童总数为11142
名)。另有学前班173个(其中长年班69个,季节班104个),入班幼儿3 936名,入班率为81%
(全县6周岁儿童总数为5 456名)。
县内幼儿园招收3—6周岁幼儿,按年龄编为孝中、大3个班。学前班则招收6周岁幼儿。幼
儿园和学前班均以整日制为原则。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根据儿童年龄特征,
孝中班采取直观的游戏形式,以增进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大班则随着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在上课中游戏的因素逐步减少,以便为入小学学习做准备。幼儿园和学前班均开设语言、计算、
常识、图画、音乐、体育等6科。
小班每周上课6—8节,每节10—15分钟,中班每周上课10—11节,每节20—25分钟;大班
每周上课12节,每节25—30分钟。各科均不留家庭作业。
二、主要幼儿园所简介
泰来县机关托儿所 该所于1954年建立,所址在县电影院东侧。1958年迁至县文化宫院内,
当时有五个班,实行长托,每周接一次。1978年迁至县委机关办公室后院,有小班、小中班、
中班、大班4个班,幼儿131名,教职员17名。该所隶属泰来县政府办公室和县妇联领导。县财
政局每年拨款9 000元,外收一部分托儿费。该所从1979年到1985年,连年被评为县的先进单
位。1985年被评为市的模范单位。
泰来县教育中心幼儿园 该园建于1985年9月,地址在县城西北街,教育印刷厂后院,占
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办园之初,该园只招收原县实验小学学区的幼儿,所以该园建立后,
县实验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便停办。1985年招收幼儿180名,共有教职员18名。入园幼儿每月交
费8元,主要用于教养、保育设施等方面。县教育局只拔幼师工资和少量的办公费。
附:
全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表
说明:1985年,另有小学附设学前班173个,幼儿3 936名。
页码>=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