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建立以后,县内城乡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2
年3月,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培训小学教师和各级卫生工作人员2 976人,成为防
疫和反细菌战的骨干力量。同时,发动群众,大搞卫生防疫运动。全县共清除垃圾9万多吨,
修公共厕所5 404个。1956年响应党中央关于除四害、消灭疾病的号召,全县城乡开展了群众
性的大清扫,清除垃圾和粪便。划分区段,建立卫生值日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制定卫生工作
计划,组织检查组,有力地扭转了城乡不卫生状况。农村的大部分社队建立了“五有、三勤”
制度(牛马有棚、鸡鸭有架、家家有厕所、猪羊有圈、户户有灰仓,勤起圈、勤垫圈、勤打扫)。
1958年,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公社掀起了“比干劲、比速度、比效果”的竞赛。由
于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前,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的良好风尚基本形
成,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被撤销。1975年4
月恢复县爱卫会机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后,全县城乡积极响应党中央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号召,开展卫生突击活动,
大抓整顿城镇市容、植树种花和公共场所卫生。按照分片包干的办法,建立清扫责任制。1982
年,清除垃圾1.4万余吨,挖排水沟、延长下水道17 300米。对城内的86个公共厕所进行清掏
和消毒,使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观。1984年,全县农村结合文明村的建设,普遍开展“两管五
改”活动(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良环境)。全县兴建自来水12处,
占农业人口11.9%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有压把井2.397余眼,受益人口19.4万余人。各乡(镇)
新建厕所2 785个。1985年搞了两次清沟排水突击活动,共动员人力7700余人次,清除垃圾1.2
万余吨,清沟18 000延长米,维修街道8 000余延长米,维修厕所21个,新建2个,新建垃圾池
20个,修地下污水管800余延长米。在县城内各单位及饮食行业开展了卫生达标升级赛活动。
还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卫生宣传活动,举办从业人员学习班27期、3250人次。通过开展爱国卫生
运动,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各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显著减少,增强了人民体质。
页码>=56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