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畜禽繁育改良

第三节 畜禽繁育改良





50年代初期,富裕县畜禽繁育采取本交配种方式,繁殖率低,畜禽发展缓慢。1956年,引
进三河种马,用人工辅助交配取代自由交配。1958年,建立家畜人工授精配种站,进行马人工
授精试点。1959年,全县推广马人工授精。公社、生产队建家畜人工授精站(点)46个,人工授
精技术员105人。1963年,富路公社自筹资金5万元,办起两个人工授精站,购买纯种公马10匹,
纯种公牛3头,纯种公羊18只。5个大队建立配种站,全公社形成家畜繁育改良网。90%以上的
母马采用人工授精。绍文公社团结大队,1963年买1匹重挽纯种马,1964年又买2匹种马,全大
队150匹可繁母马全部人工授精,受胎率达90%。1964年,富裕县进一步确定家畜改良品种;马
采用苏重挽、阿尔登、顿河等品种,牛采用西门塔尔等品种,绵羊采用美利奴、高加索、新疆
细毛羊、肥尾羊等品种,猪采用苏自、哈白、克米洛夫、大民猪等品种。1965年,全县共有纯
种公马59匹,种公牛215头,种羊1900只,种猪430头。人工授精配种站15处。全县6100匹可繁
母马,人工授精准胎4700匹,受胎率在70%以上。马匹质量普遍提高,养马业迅速发展。“文
化大革命”中,配种工作受到干扰,牲畜繁育改良陷于停顿状态。

1974年,富裕县进行冷冻精液配种改良黄牛试点。1977年,成立家畜繁育指导站。各公社
以畜牧综合站为基础,开展黄牛冻精配种。根据本地特点,富裕县用黑白花牛和西门塔尔牛的
冷冻精液对本地黄牛进行改良。各重点站(点)设精氮罐,免费供应液氮和冻精。县、社两级通
过不同形式大力培养配种技术人员。1979年,黄牛冻精配种工作普遍展开,推行黄牛改良合同
制,联产计酬。1982年,全县实行配种大包干,将常年配种和季节配种结合起来,严格去势劣
质公牛,科学组群,配种员择优录用,自负盈亏I推广应用孕马血和三合激素、十八甲加排卵
二号对母牛进行催情等新技术。

1979年开始,富裕县开展改良牛挤奶试点,以挤奶促改良,以改良促发展。1982年,全县
10个公社普遍开展改良牛挤奶。改良挤奶母牛由1979年的300多头发展到1985年的5555头。牛
群改良比重由1979年的51%提高到1985年的95%。改良牛挤奶,使母牛繁殖率超过70%。

在黄牛改良工作中,富裕县对母牛不断加强科学化管理。1980年,对可繁母牛逐头普查画
像,建立档案,为定向改良提供依据。以后,逐年对新转群和漏建档可繁母牛进行补查建档。
这项工作为加快牛群更新速度,培育黄白花、黑白花奶牛群奠定了基础。1984年,对改良二代产
奶三吨母牛进行普查登记。经普查,全县改良一代牛占54,3%,改良二代牛占26%,改良三
代牛占19%。改良一代牛产奶量为1 964.04公斤,比本地黄牛提高148%;改良二代牛产奶量
为2954.92公斤,比本地黄牛提高270%;改良三代牛产奶量为3599.53公斤,比本地黄牛提高
355%。友谊乡东极村黄占林饲养的1头三代改良母牛,1个泌乳期产奶7456.5公斤。全县产三吨
奶改良牛达1300头。登记升级为奶牛的500头。

在建设商品牛基地县的同时,富裕县对马、猪、羊的繁育改良工作也比较重视。1983年,
马冻精试验获得成功,当年生产1150粒冻精,先后在16个生产队推广应用,共配母马283匹,准
胎204匹,准胎率达72%。1984年,羊实现全改良。1985年,开始猪冻精生产试验,配种20头,
准胎14头,准胎率为70%。同年,总孵禽157.9万只。

经过逐年严格整群淘汰,优中选优,富裕县可繁母畜质量提高,数量增加。1985年,可繁
母牛10594头,其中奶牛3583头;可繁母马8320匹;可繁母羊32880只;可繁母猪4628头;可繁
殖母禽63.6万只。全县有综合家畜人工授精站10处,牛输精站(点)130个,马输精站(点)9个,
羊输精站(点)53个,猪输精站(点)33个。黄牛配种6504头,准胎5342头,准胎率为82%;其中
冻精配种5500头,准胎4568头,准胎率为83%。奶牛配种3209头,准胎2763头,准胎率为86%;
其中冻精配种3199头,准胎2758头,准胎率为86.2%。马配种6726匹,准胎5651匹,准胎率
为84%;其中人工授精5075匹,准胎4269匹,准胎率为84.1%。羊配种29479只,准胎26003只,
准胎率为88.2%;其中人工授精9440只,准胎8203只,准胎率为86.9%。猪配种5448头,准胎
4846头,准胎率为89%;其中人工授精1070头,准胎923头,准胎率为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