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师资
第二节 师资
一、教师队伍
1946年,人民政权建立后,原公立小学教师绝大多数继续留任。为加强教育工作,富裕县
吸收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进步青年加入教师队伍。1949年,全县教师达10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这些教师,有经过
短期培训,充实到教师队伍的青年,有学校推荐的知识分子;有本县初级师范毕业生;有国家
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当地选用的民办教师。
1950年,全县教师212名。1954年,中、小学教师增至338名;1958年,中、小学教师达616
名;1966年,中、小学教师增至1471名;1976年,中、小学教师达2525名;1980年,中、小学
教师增至2849名。经过整顿,1983年中、小学教师为2710名。1985年,全县中、小学教师为
2795名,其中小学教师1855名,是1949年的17.5倍,中学教师940名,是1950年的313倍。
二、教师培训
新中国建立以来,富裕县对教师培训工作十分重视,采取函授进修、离职学习、在职轮训
等多种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1956年,成立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在原街基小学。
学校以面授为主,自学为辅。
1958年,进修学校教师增至9人,开设初师、中师函授。1960年,教师进修学校改称教师
进修学院,1962年进修学院又改为教师进修学校。1968年,教师进修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
被取消。1971年,成立教育革命办公室,工作人员4人。1972年恢复教师进修学校。1973年至
1980年,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假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先后有1430名教师受到业务训练。
1978年至1980年,广播函授学院辅导班招收高级函授生421名。1980年,进修学校招收中师函
授生731名,招收民办教师200名。1981年,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增至20人,招收中级函授学员490
名。同年,进修学校招收一个教师离职学习班。电教馆举办了幻灯制做学习班和仪器管理、使
用训练班。25名教师受到训练。1982年,进修学校设置函授部、教研部、干训部。学校开设历
史班,招收学员30名,学制2年。同年,学校对434名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进行辅导考试,
38名教师过关。1983年,对未过关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年底,小学教师过关336名,初
中教师过关169名,高中教师过关31名。1984年,1200多平方米的三层教师进修学校大楼落成。
同年,学校开设教师提高班,学员40名,学制二年。1985年,进修学校增加校舍575平方米,同
年招收函授生499人,全校共有教职工1225人。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裕县先后送69名教师到上级进修学院或师范学院离职
学习。
1981年,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富裕县成立教育学会,开展教学研究。学会配备两名专
职辅导员,各中心校配备兼职辅导员。1981年寒暑假期间,教育学会举办两期中、小学领导学
习班,学习教育理论,年末,举办公社辅导员训练班,30多人参加。
教育学会还协助中、小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加强考核工作。在教育学会指导下,全县建
立电化教育辅导组织,专、兼职电教辅导员51人。购置教学用幻灯机89台,录音机57台,电影
机9部,电视机7台。1982年,教育学会组织3次干部教育理论讲座,推动教育理论学习和科学
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1984年,学会组织数学、化学、史地等科竞赛,检验教师
教学质量,还组织会员搞教育专题研究,上报专题论文10篇。1985年,教育学会下设19个专业
学科研究会,广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