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 植被第一节 土壤 境内土壤共有6个土类、14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由于地形的差异,水、热状况
不同及植被类型的演替。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着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海拔380米的北兴尖山
截锥状火山丘,分布着火山灰土;在海拔340—372米的丘陵状山前倾斜平原的涌泉、北联、向
华乡(镇)与河北乡北部,分布着暗棕壤土;黑土广泛分布在全县各地的丘陵漫岗上面;高漫滩、
低漫滩、岗间低平地为草甸土区;河流两岸及沟谷的局部洼地,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则分
布着沼泽土;在古城镇、滨河乡乌裕尔河地段一级阶地上,分布着黑钙土。
一、黑 土
由于境内的气候条件、地形、母质、植被均适合于黑土的形成与发育,故黑土是境内的主
要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72.4%。黑土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其面积在各乡(镇)中均居首位。
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自然肥力很高,腐殖质层深厚,含有多量的有机质及丰富的氮、磷、
钾等养分。开垦后4—8年的黑土,不施肥亦可亩产小麦200—250公斤。1983年,根据全县12个
点的小麦土壤营养丰缺指标试验的对照区(不施肥),亩产量仍然达到150—200公斤。
黑土的形态特征,按照发生层形态分为3大基本层次。(A)腐殖质层即黑土帽;(B)淀积层。
即黑黄土腰的一部分;(c)母质层,即黄土底。在A层与B层、B层与c层之间,还分别有AB与Bc
两个过渡层次。
黑土层理化性状较好,其物理性状为颗粒组成较均匀,土壤质地多为重壤土到轻粘土,颗
粒组成以粗粉砂和粘粒为多,各占30—40%,具有黄土状粘土的特点。表层10—30厘米,粘粒
较少,质地较轻,淀积层和母质层粘粒较多,质地较重。其化学性质较稳定,有机质含量一般
为5—6%,但随地区和开垦时间有显著不同。并从北联镇向南逐渐减少表层有机质含量,北联
镇为7.21%。向华乡为5.92%。古北乡为5.95%,双河乡为4.89%。
黑土层结构良好,多为团粒结构。土壤疏松多孔。并含有多量的有机质及丰富的氮、磷、
钾等养分。黑土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境内黑土主要分布在丘陵漫岗上,水、肥、气、热条件
适中,有利于小麦、大豆、杂粮、马铃薯、甜菜、亚麻、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生长。
境内黑土中又分黑土、草甸黑土、暗棕壤型黑土3个亚类。9个土属,21个土种。
(一)黑土(亚类)
黑土是黑土类中的典型代表。面积占黑土类总面积的83.9%,其中耕地面积占黑土类耕地
面积的87.2%。黑土(亚类)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其面积在各地亦均居首位。根据黑土成土母
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润粘底黑土、湿粘底黑土、朽泥底黑土、砂底黑土、砾石底黑土、石底黑
土6个土属。
1、润粘底黑土 农民俗称火岗地。它是黑土亚类中的主要土壤,亦是全县的主要土壤。
其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0.3%。占黑土类面积的41.9 9/6。其特点是黑土层较保一般20—30
厘米,有机质含量在4—6%左右,速效养分较丰富。土壤耕层质地一般为重壤,地下水较深,
春季易干旱,属中、低产土壤。适于种植小麦、大豆、杂粮、马铃薯等。润粘底黑土共有雹中、
厚层3个土种。
(1)薄层润粘底黑土:为县内优势土种。其面积在所有土种中居首位,遍及全县各乡(镇)。
发育在丘陵漫岗的岗、坡上,开垦年限较早,水土流失最重。易干旱,土壤理化性状趋向恶化,
是一种中、低产土壤,为县内培肥地力的主要对象。
(2)中层润粘底黑土:主要分布在坡脚缓坡与岗间洼地的交接处,呈窄条带状分布群众称
为二洼地。即防旱又抗涝,土体结构好,潜在养分多,为高产土壤。
(3)厚层润粘底黑土:分布岗间低洼处,黑土层为堆积所成,层次不明显,土体结构好,
水分充足,速效养分释放慢,春季冷浆,易受涝灾与霜害,为中、低产土壤。
2、湿粘底黑土 农民俗称水岗地。其面积较火岗地少,占总土地面积的23.8%,占黑土
类的32.9%。主要分布在北联、西建、西城、发展、西联5个乡(镇)。在涌泉、向华、河北、
河南等乡亦有零星分布。这类土壤所处地形坡度较大。在3—5度左右。土壤耕层结构较好,腐
殖质含量在5—7%左右,潜在养分多,为高产土壤,是县内主要麦豆产区。湿粘底黑土共有雹
中、厚层3个土种。
(1)薄层湿粘底黑土:为湿粘底土属的主要土种。分布在岗坡上。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物理
性状较差,土质粘重,大雨时易形成径流。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结构好,土质肥沃,养分丰富,
水分充足。是一种高产土壤。
(2)中层湿粘底黑土:分布在漫岗下稍的缓坡上,呈条带状。所处地形部位、水热条件适
中。土壤结构良好,养分丰富。
(3)厚层湿粘底黑土:分布在岗间洼地。黑土层较厚。结构良好,潜在养分大,速效养分释
放困难。春季土壤水分大、冷浆,夏季易涝。秋季易受霜害。是一种中产土壤。
3、朽泥底黑土 农民俗称朽泥岗。其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0%。占黑土类面积的2.7%。
主要分布在古城镇的建国、民和、新好、兴隆等村;克山镇城北、河北乡新民村以及古北、
向华等乡亦有零星分布,这种土壤在雨季耕层常积水。旱时土壤坚硬,耕性极差,土体通气性
不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极差,潜在养分释放不出来,速效养分比较缺乏,是一种低产土壤。
朽泥底黑土共有雹中、厚3个土种。
(1)薄层朽泥底黑土:分布在岗、坡上,地形复杂。切割严重,土壤粘重。渗水困难,常
形成地表径流,水土流失严重。这种土壤既怕涝又易旱。是一种低产土壤。
(2)中层朽泥底黑土:分布在漫岗的下稍缓坡上。适宜种植小麦、大豆。
(3)厚层朽泥底黑土:分布在低洼处。黑土层较厚。潜在养分大,速效养分少,土壤粘重。
夏季易涝。秋季易受早霜灾害,其面积仅有5 000余亩。可退耕还牧。
4、砂底黑土 农民亦称火岗地。面积甚少,仅在古城、克山镇有零星分布。占总土地面
积的0.81%,占黑土类面积1.0%。砂底黑土层较薄,土体疏松,毛细管少。多孔隙,渗水性
好,有机质含量少。潜在养分少,速效养分较多,适宜种植杂粮、大豆、马铃薯等作物。这种土
壤只有薄层与中层2个土种。
5、砾石底黑土 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5%,占黑土类面积4.3%。主要分布在西河乡、
西城镇的漫岗岗头。其它乡(镇)亦有少量分布。黑土层薄,通体无新生体,母质层为砾石。土
壤耕层较疏讼,孔隙大,毛细管作用小,土壤较热乎,速效养分较多,含有机质少,潜在养分不
多。由于所处地形坡度大,冲刷严重,土壤瘠保不宜耕种,应种草植树,防止水土流失。该土
壤仅薄层1个土种。
6、石底黑土 面积极少,占总土地面积的O.105%,占黑土类面积的0.14%。分布在北兴
镇、曙光乡。这种土壤发育在坡度大的岗头上。母质为玄武岩,植被为天然次生林。腐殖质层
薄,结构性差。通体无新生物。通气性好。含有机质少。潜在养分少,速效养分较多,且易遭
水土流失。除作为采石场外。还可植树造林。石底黑土只有薄层1个土种。
(二)草甸黑土
草甸黑土的面积较黑土(亚类)的面积少,占总土地面积的3.07%。占黑土类面积的4.25%。
主要分布在河南、双河、滨河、北兴、涌泉、向华、古北、古城等乡(镇)其它乡(镇)亦有零星
分布。
草甸黑土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高,土体结构较校有机质含量多,容重较校孔隙度较适中,
地势较平坦,土壤含水量较多,土体较粘重。土壤潜在养分多,速效养分较少,由于土层深厚肥
力大,为种植小麦、大豆的最好:土壤,是克山县境内的高产土壤。
草甸黑土只有粘底黑土1个土属,分为薄层、中层、厚层3个土种。
(三)暗棕壤型黑土
面积不大。占总土地面积的8.54%,占黑土类面积的11.80%。主要分布在县内东北部。
集中在涌泉、向华、北联等乡(镇)的天然次生林的周围。
暗棕壤型黑土,黑土层较厚,似黑土剖面。但颜色浅。显棕壤化特征。底层为粘土或砂石。
这类土壤土层结构较好,耕层较疏松。水、肥、气、热状况良好。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多,
土壤结构好,适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土壤速效养分较丰富。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排水性较好,
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为县内的高产土壤。
暗棕壤型黑土共有粘底、砂砾底暗棕壤型黑土2个土属。粘底暗棕壤型黑土主要分布在岗
上,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良好。为高产土壤。这种土壤共有薄层、中层、厚层3
个土种。砂砾底暗棕壤型黑土主要分布在岗头上,土层较保潜在养分少,属中低产土壤,坡度
大的地方只宜退耕还林。砂砾底暗棕壤型黑土只有薄层、中层2个土种。
二、草甸土
草甸土主要分布于乌裕尔河、润津河、鳌龙沟、讷谟尔河等河流两岸的泛滥地及低阶地上,
此外在岗间低平地及沟谷水线两侧亦有分布。这类土壤集中在河南、双河、滨河、古北、涌泉、
北兴等乡(镇),其它各乡(镇)也有少量分布。草甸土的面积仅次于黑土,为克山县的第二大土
类。其面积为975 29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1.298%。其中耕地面积473831亩,占总耕地面积
的1 4.452%。
草甸土的形态特征,可分两个发生层,即腐殖层(A)及锈色斑纹层(CW)。腐殖层因有机质
的含量不同而呈灰色及棕灰色,质地则随沉积层次变化而变化,根系较多,土壤湿润。底土层
颜色较浅,呈棕色或黄棕色,有明显的锈色斑纹及铁锰结核。腐殖层(A)颜色较暗,一般灰色
至暗灰色。荒地表层多草根,有厚约10厘米草根层。草根层下的腐殖质层厚超过30厘米,最厚
可达1米。湿时油亮。干时稍带灰色,团粒结构明显,质地较粘重。有铁锈色和铁子。腐殖质
呈水平状向下层过渡。锈色斑纹层(CW)颜色较上层浅,棕色或黄色,有明显的锈色斑纹及铁锰
结核,干时可见二氧化硅白色粉沫。
草甸土的理化性状,质地比较粘重,结构较良好。透水性较差,持水性强。春季土体水分
大,易冷浆。草甸土容重较校毛管孔隙多。据土壤监测点涌泉草甸土测点分析,0—20厘米土
层比重为2.55。容重0.96,总孔隙度62.4%,毛管孔隙59.6%,非毛管孔隙2.8%。草甸土表层
为重壤土,下层多为轻粘土。从其养分分析,有机质含量高,一般5—6%,多的可达13%,腐
殖质主要分布在表层(厚约10—20厘米),向下急剧减少。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富里酸较
少,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为2左右。具有草甸和草原土的共同特点。土壤养分含量多,有效
性差。全氮量可达0.25—0.4%。全磷量0.15—0.2%,全钾量3%以上。草甸土,土质粘重。
持水性好,保肥性好。黑土层厚,土壤养分丰富,但春季有效养分释放困难。其生产性能呈现“
前劲小,后劲大,不发小苗,发老苗”。该土壤一般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增产潜力大。是一种
肥沃型土壤,但由于易冷浆的特点,在克山县土类中,仍属于中低产类型土壤。
境内草甸土分为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层状草甸土4个亚类。
(一) 草甸土(亚类)
为县内草甸土的典型代表,亦是克山县的主要土类。分布在河南、双河、滨河、北兴、古
城、克山镇等乡(镇),其它乡(镇)均有零星分布。此类土壤分为粘底与砂砾底2个土属。粘底
草甸土是草甸土类的主要土壤。粘底草甸土分为雹中、厚3个土种。砂砾底草甸土也是草甸土
类中的主要土壤,面积少于粘底草甸土。砂砾底草甸土只有中层与厚层2个土种。
(二) 潜育草甸土
其成土过程除了草甸化主要过程外,还附加潜育化过程。这个亚类土壤分为粘底与砂砾底
潜育草甸土2个土属。粘底潜育草甸土只有厚层一个土种;砂砾底潜育草甸土也只有厚层一个
土种。
(三) 碳酸盐草甸土
这种土壤在克山县境内分布不多。其成土过程除草甸化过程外,还附加碳酸盐聚积过程。
主要分布在乌裕尔河沿岸的低阶地上。它只有粘底碳酸盐草甸土1个土属,分为中层与厚层2个
土种。
(四) 层状草甸土
这种土壤除草甸化过程外,附加冲积与沉积过程。其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沿河的漫滩上。
此类土壤只有层状草甸土1个土属,分为薄层、中层、厚层3个土种。
三、暗棕壤
暗棕壤是克山县内面积较小的一个土类,其面积为146 60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01%。
它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的低丘陵天然次生林区。集中在涌泉、北联、向华、河北、曙光等5
个乡(镇)。
暗棕壤的形态特征,表层土壤中有机质较多,在嫌气环境下铁可以还原为亚铁。而向心土
移动。下移的亚铁化合物因氧化而沉淀。并以棕色薄膜包被于土粒表面,土体呈棕色,暗棕黑
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容重小,土体较松,通水透气性良好,化学性状为腐殖质层结构良好,有
机质含量高,土体下面层次养分含量少,土体呈微酸性反应。此类土壤只有暗棕壤1个亚类,
砂石质暗棕壤1个土属,并只有薄层与中层砂石质暗棕壤2个土种。
从其生产性能分析,暗棕壤质地轻,耕性好;黑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高,潜在养分较大;
耕层较疏松,孔隙状况好,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它是一种中产土壤。适宜种植小麦、大
豆、玉米、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等各种作物。
四、黑钙土
黑钙土在克山县分布很窄,面积亦很少。主要呈窄条带状分布在乌裕尔河沿岸的低阶地上。
其面积为105 66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1%,其中耕地83 92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6%。
黑钙土形成过程的特点主要有腐殖质积累和钙质聚积过程。境内的黑钙土,地下水分高,
土壤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有机质积累多。黑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分布在表层较多,向下
呈舌状伸到1米以下,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6%。多者可达6—7%。腐殖质中有多量胡敏
酸。黑钙土呈微酸性反应,PH值7.2—8.0,含磷量亦高,黑土层一般含量在0.2%以上。黑钙
土中的石灰聚积是一个重要特征。由于低阶地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分矿化度高。水中含有多量
钙质盐类,因毛管作用碳酸盐类随水上升到土壤表层。大气降雨时。表层碳酸钙随水淋溶下渗。
形成钙积层。
境内的黑钙土只有碳酸盐黑钙土1个亚类,也只有粘底碳酸盐黑钙土1个土属,并分为薄层、
中层、厚层3个土种。碳酸盐黑钙土的土体粘重,毛细管作用强,有机质含量高,潜在养分大。
由于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多,易冷浆,土壤发老苗,不发小苗;土壤呈微碱性反
应,春季小苗易遇盐害,它适于种植小麦、大豆、杂粮、甜菜、向日葵等多种作物。在县内土
类中,此类属于高产类型土壤。
五、沼泽土
沼泽土是非地带性土壤。它主要分布在乌裕尔河、润津河、鳌龙沟、讷谟尔河沿岸的河漫
滩与低阶地的低洼处。此外在沟谷水线两侧无尾沟谷水线下稍,水泉出现地区,碟形洼、岗中
洼均有分布。这类土壤在河流分布的河南、双河、滨河、涌泉、古城、北兴等乡(镇)分布较多,
其它各乡(镇)亦有零星分布。沼泽土面积不多。仅有37 79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825%,其
中耕地9 65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0.295%。
沼泽土的剖面形态分为2层,即泥炭层(AT)和潜育层(G)。泥炭层容重小,排水量大,耕性
好,有机质含量高,含氮量较高,而磷、钾较少。酸性大。潜育层非常紧密,塑性和粘滞性较
小,该壤质或粘质带有微绿或浅蓝的灰色土层。此层缺乏有机质,由于盐基和可溶铁的淋失而
硅酸和铝相对的增多起来。按照沼泽土泥炭积累状况和潜育过程的特点,县内该土类分为草甸
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2个亚类。
(一) 草甸沼泽土
分布在低平地,周期性积水,表层有5—10厘米的草根层(半泥炭化层)。其下为30厘米厚
的腐泥层,粒状结构,沿根洞有很多锈斑。腐殖质层以下逐渐过渡到潜育层。草甸沼泽土的理
化性状为土体粘重。通水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高,潜在养分大,微生物嫌气分解,有效养分
释放困难,土体呈酸性反应,PH值随土层深浅而有别。北兴镇公胜村测点所示,土层0—25厘
米。PH值为5.7;25—35厘米,PH值为6.2;35—150厘米,PH值为5.4。其生产性能。上层结构
较好,下层无结构。土壤养分含量虽然丰富,但释放困难,有后劲而无前劲,是一种低产性土
壤。
(二) 泥炭沼泽土
亦称泥炭潜育土,多与其它沼泽土成复区存在。其特征是上层有泥炭层,下部为潜育层。
泥炭沼泽土的理化性状为土体粘粒多,常积水。粘重而冷浆,土壤养分含量高,潜在养分大。
其生产性能,虽然养分丰富,由于水分常处于饱和状态,冷浆,速效养分极难释放,土壤中水、
肥、气、热失调。不易做耕地,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六、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分布在北兴镇尖山村,呈孤丘状分布。面积甚校仅有307亩。
火山灰土是发育在火山灰母质上的一种特殊土壤。其特点是绝对年龄轻,发育微弱,土层
浅薄,质地甚粗,表土有机质含量4%左右,全氮0.2%左右。全磷0.4—0.5%,全钾4—5%,
含量都较高。心土层有大量火山灰,肥力甚低。
按火山灰土发育程度,分为粗骨、幼年、暗棕壤性及黑土火山灰土4个亚类。尖山村火山
灰土属于暗棕壤性火山灰土。其形态特征:A层0—26厘米,灰棕色。轻壤土;
浅灰色,小细粒状;
明显。通体无石火反应。
火山灰土腐殖质层养分含量丰富。AB层以下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通体含磷量高。由于其
分布地形破碎,坡度较大。一般不宜农垦。可作为林、牧用地,或作为开采火山石建筑材料场
地。
克山县土类面积
单位:亩
克山县土壤亚类面积
单位:亩
克山县土属面积
单位:亩
克山县土种面积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