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民国初期行政区划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民国初期行政区划




  

  设治初期,县以下行政设区、井两级机构。因辖治区域含讷河县原第4、11、12区等3个警
察区,地域广大,故划为3个自治区,6个行政区(警察区),379井。井为基层行政机构,以清
末放荒井田为单位。每井设井长1人,负责承上启下,办理公务民事。

  自治区是即依据1 914年(民国3年)12月29日公布的《地方自治试行条例》规定,由“地方
公选合格绅民承县知事之监督办理地方公益事业的行政机构”。

  第一自治区:西起二面井(今发展乡德发村),东至月亮泡(今河北乡新启村),南到乌裕尔
河。北至讷谟尔河。整个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克山县境除乌裕尔河南岸的河南、双河、滨河3个
乡面积。自治区驻地设在克山县城。

  第二自治区:西起月亮泡,东至通北、海伦县界,北到双龙泉(今德都县城南25里),南至
拜泉县界。大致相当于今克东县境域大部分面积。自治区驻地设在二克山镇(今克东县城,设
治初曾暂称克山镇)。

  第三自治区:西起讷河县界,东至龙门设治局(今孙吴县)。北到嫩江县界。大致相当于今
德都县境的南部地区。自治区驻地设在德都大屯(今德都县城)。

  行政区,即警察区的划分如下:

  第1区:南由农字3号井(今双河乡—心村,乌裕尔河与润津河夹角处)起,北至赫地房子
(今涌泉乡勤劳村)止。计20公里;东由伊克挠起(政字166号井),西至古城(今古城镇所在地)
止,计25公里。区驻地设于县城,辖85井。

  第2区:南由拜泉县界起。北至乌裕尔河,计25公里;东由乌拉滚河起,西至农字11号井
(今河南乡万发村)止,计25公里。区驻地设于二克山镇(今克东县城),辖81井。

  第3区:南由老等窝棚(今宏伟水库东侧的幸福村)起,北至石头房子(今德都县城北22.5公
里),计40公里,东由务字8号井(今德都县境内)起,西至12号井(今德都县境内)止,计40公里。
区驻地设于德都大屯(今德都县城)。辖54井(不含德都七屯旗丁生计地、山区、河套地)。

  第4区:南由托力屯(今依安县泰东乡境内)起,北至政字357号井(今西建乡同庆村)止。计
44公里;东由政字187号井(今向华乡联放村徐仁屯)起,西至177号井(今西城镇联西村党家围
子屯)止,计16.5公里。区驻地设于西城镇,辖48井。

  第5区:南由赫地房子(今涌泉乡勤劳村)北起,北至讷谟尔河止。计25公里,东由政字49
号井(今德都县境内)起,西至政字285号井(今北联镇联发村)止。计32.5公里。区驻地设于北
兴镇。辖63井。

  第6区:南由政字2号井(今依安县境内)起,北至政字256号井(今克山农场境内),计25公
里;东由政字203号井(今发展乡永利村)起,西至二面井(今发展乡德发村)止,计8公里。区驻
地设于通宽镇(今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辖48井。

  1929年(民国18年),先后有克东、德都两地设治,从克山县东部境域划出164井地以及二
克山镇、德都镇和七屯旗丁生计地等广大地区。归属克东、德都两个设治局辖治。并从依安、
拜泉等县划入部分地区,全县辖境减少到288井(不含河套、沼泽、山林),行政区划为5区114
乡。

  第1区:南至拜泉县界,北及西至鳌龙沟,东至克东县界。拥有78井地。438平方里。大致
包括今河南、双河、滨河、河北、古北等乡和古城镇、克山镇及涌泉、向华两乡南部边缘地区。
区驻地设于县城,辖38乡。

  第2区:南从乌裕尔河和依克明安旗起,北至讷河县界,东从鳌龙沟与乌裕尔河汇合处起,
西至富裕县界,计43井地,108平方里。是一个沿齐北铁路线东西走向狭长地带,今全部在依
安县境内。区驻地设于察安镇(今依安县城),辖10乡。

  第3区:南从鳌龙沟起,北至讷谟尔河,东从德都县界起,西至讷河县界。计58井地,306
平方里。大致包括今北兴镇、曙光乡、北联镇、涌泉乡和西建、向华乡部分地区。区驻地设于
北兴镇,辖21乡。

  第4区:南从托力屯北起(今西河乡和平村),北到46甲刘福屯(今西建乡同权村),东从小
泉子(今向华乡联放村)起,西到政字177号井(今西城镇联西村),计48井地。288平方里。大致
包括今西建乡、西城镇、西河乡和向华乡、北联镇西部边缘地区。区驻地设于西城镇,辖22乡。

  第5区:南从政字元号井(今依安县城北)起,北与西均同讷河县相接,东到东仁合屯(今西
联乡东合村东仁合屯),计48井地,288平方里。大致包括今国营克山农场南部、西城镇西部边
缘地区、依安县北部地区和发展、西联2个乡。区驻地设于通宽镇,辖23乡。

  1930年(民国19年),根据黑龙江省颁布的《乡闾邻编制简章》,将原来的区井制改为乡镇
制。全县划为9镇、114乡、700闾、3 490邻。即县城划分4个镇:东南隅为第1镇,东北隅为第
2镇,西南隅为第3镇,西北隅为第4镇。外设泰安镇、西城镇、北兴镇、古城镇、通宽镇。镇
下辖乡,乡下辖闾,闾下分邻(每5户为邻,5邻为闾)。1931年2月,根据民国政府县区自治法,
县内行政区划为5区9镇105乡:

第1区所辖第1、2、3、4镇改称为克勤、克俭、克礼、克让镇。38乡改划为31乡:孝感乡、
惠柳乡、廉让乡、兴华乡、中权乡、嘉禾乡、慈善乡、甘露乡、金粟乡、务本乡、德聚乡、鳌
龙乡、古城乡、丰乐乡、自强乡、兴农乡、力田乡、馨泉乡、玉成乡、清德乡、礼贤乡、吉祥
乡、安仁乡、月明乡、赫奕乡、乐天乡、仁寿乡、卧龙乡、进化乡、积善乡、天佑乡。

  第2区所辖泰安镇(今依安县城)划为2个镇:泰和镇、安仁镇。所辖的11乡是:高义乡、德
邻乡、宝善乡、福华乡、新民乡、乐郊乡、春雨乡、聚和乡、起凤乡、人和乡、恭俭乡。

  第3区辖北兴镇和21乡:通德乡、谦益乡、忠信乡、敦厚乡、喜雨乡、福田乡、崇实乡、
明伦乡、致远乡、敬业乡、乐辟乡、吉庆乡、利济乡、礼让乡、自助乡、玉田乡、至诚乡、仁
义乡、成化乡、民信乡。

  第4区辖西城镇和22乡:崇德乡、天葆乡、福泉乡、清华乡、弦涌乡、舞云乡、正义乡、
民权乡、功德乡、福慧乡、凤呜乡、石麟乡、化雨乡、明教乡、锦绣乡、博爱乡、济泉乡、历
节乡、志学乡、友爱乡、积庆乡、世泽乡。

  第5区辖通宽镇原23乡划为20乡:富贵乡、芝兰乡、和睦乡、文明乡、启化乡、爱群乡、
裕民乡、性善乡、乐成乡、合作乡、太和乡、仁甫乡、四合乡、丰田乡、大赉乡、紫芝乡、莺
谷乡、桃源乡、大同乡、孝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