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一、西城镇

  位于县境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25°40′,北纬48°15′,东南距县城36公里。辖境东靠
向华乡,南与西河乡毗连,西接发展、西联2乡,北与克山农场为邻,东北同西建乡接壤。境
内东高西低,为丘陵漫岗平原,地貌波状起伏。总面积174.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227亩,
人工林25 470亩。人口25 722人,其中农业人口21 460人。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达斡
尔6个民族。联西村为克山县唯一的满族村。镇下辖西城、青山、联西、自治、新荣、胜发、
群众、联众、光荣、联胜、同兴、心合、同立、新立、良种场15个村,39个自然屯,70个农
业生产合作社。

  西城镇,清末民初称“二百号”,为放荒招垦、清丈土地时的井田序号。1920年(民国9年)
出放街基,为长宽各2里2绳的正方形城镇,周围筑有土墙。因地处县城之西而得名。1946年
后为西城区,1958年以后称西城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西城乡。1984年4月恢复西城镇名称。

  镇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有街巷58条,人口5 500人。设有汽车站,为县内西北5个乡
(镇)的交通中心,通往克山农尝讷河县、依安县的干线公路由镇内通过。镇内除设党政、司法、
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外,还有县、镇属企业18家,个体商店14户。摊床50处,饭店21家;中小学
各1所,以及医院、影剧院等设施。

  二、北兴镇

  位于县境最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5°25′,北纬48°30′,南距县城57公里。辖境北濒
讷谟尔河与讷河县龙河镇、德都县团结乡相望,东与德都县太平乡接壤,南靠本县曙光乡,西
同讷河县九井乡毗连。境内属小区型滩地与丘陵漫岗平原相连地带,地势波状起伏。总面积
202.36平方公里,有耕地165 484亩,林地23187亩,草原70688亩,水面4 776亩,沙、石场占
地450亩。人口28 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1 392人。有汉、朝鲜、满、回、克尔克孜、达斡尔6
个民族。镇下辖北兴、大同、红星、靠河、良种尝兴河、兴旺、公平、保卫、尖山、工胜、工
农、民众、双兴13个村,36个自然屯,47个生产合作社。

  北兴镇,清代为达斡尔、鄂温克族人游牧之地,清末民初称齐家窝堡。由于人烟渐密,商
业日趋兴拢1921年(民国10年)改称北兴。1926年5月,黑龙江省长公署决定在此设齐家窝堡县
佐。1930年(民国19年)出放街基,东西宽2里6绳,南北长1里9绳,定为北兴镇。1946年后改为
北兴区,1958年以后称北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恢复北兴镇名称。镇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人口6 600人。北兴镇为克山、讷河、德都3县干线公路交汇点,交通便利。镇内设有党政、司
法机关及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有县、镇属企业19家,集体和个体商店摊床90多家,并辟有1万
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常有中学1所,小学3所。设有医院、影剧院、广播站、养老院等设施。

  三、古城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齐北铁路沿线,地理坐标东经125°,北纬48°,东距县城15公里。
辖境东靠克山镇。南隔乌裕尔河与滨河乡相望,西同依安县泰东镇为邻,北与古北乡接壤。境
内北高南低,沿河地段为低洼沼泽,北部地表波状起伏。总面积204.08平方公里,耕地204255
亩,草原2760亩,水塘825亩,林地69276亩。人口29659人,其中农业人口20081人,有汉、满、
蒙古、朝鲜4个民族。镇下辖日新、卫国、兴垄兴城、前锋、同志、前程、均乐、民和、古城、
建国、新好、卫星、前进、民主、水田16个村,40个自然屯,57个生产合作社。

  古城之称始于清末放荒招垦时期。垦户上荒发现辽金古城堡的断壁残垣,遂称此地为古城。
设治初称34号井,实行区划后称古城乡,隶属第1警察行政区。东北沦陷时期称为古城屯,为
县城保第76甲辖治,实施街村制后称古城村。1946年称古城区,后改为第7区,1958年以后称
古城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古城镇。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古城镇设有火车站、汽车站,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镇内除设有党政、司法、经济综合管
理部门外,还有省属企业1家,县、镇属企业13家,集体、个体商店6家,饭店8家,食杂店163
家。辟有1处农贸市场,上市农副产品70余种。有中学1所,小学2所。设有医院1所,卫生所3
处,以及俱乐部、广播站等设施。

  四、北联镇

  位于县境中部偏北,南距县城30公里。辖境东靠涌泉乡,南与向华乡接壤,西同西建乡为
邻,北与曙光乡交界。境内由丘陵状山前倾斜平原组成,海拔最高的南部天然林区为356米,
北部较低,相对高差140米。辖境总面积131.79平方公里(不含国营林场),耕地135 941亩,林
地24 827亩。草原957亩。人口22 653人,其中农业人口20 940人,有汉、满、回、朝鲜、蒙
古5个民族。镇下辖同富、西新、同平、兴发、良种尝林海、黎明、联发、政治、复兴、福民、
赵家、北合、建设14个村,26个自然屯,34个生产合作社。

  北联镇为1985年7月由乡改为镇的建置。北联镇历史上称为孟兆吉,以开荒初辟人立名。
东北沦陷初期为西城保第39甲所辖,后划为刘大村境内。1946年后刘大区改为北联区,孟兆吉
隶属北联区。1958年北联和西新合并为西新乡,驻地始迁孟兆吉,后合并为北联人民公社。1983
年进行机构改革试点,实行政社分设,首先改称北联乡。镇区面积0.77平方公里。

  北联镇地处克北公路中段,交通便利。镇内除设立党政、司法、经济综合管理机构外,还
有县、镇属企业37家,个体工商业100户,辟有1处农贸市场,年成交额14.6万元。设有中学1
所,小学2所,医院、卫生所各1所,以及文化宫、广播站、福利院等。

  五、滨河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靠双河乡,南与拜泉县接壤,西同依安县新发乡为邻,北隔乌裕尔河与
古城镇相望。境内南部漫川漫岗,北部河谷漫滩。总面积15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7 233
亩。林地35 766亩,荒坡23 220亩,水面2 939亩。人口18 369人,其中农业人口17 730人。
辖中心、建心、护心、众心、利心、群心、胜心、强心、赤心、诚心、志心、良种尝巨心1 3
个村,44个自然屯,62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中心村,东北距县城15公里。

  滨河乡址,清乾隆中期称莽鼐,为额鲁特蒙古族依克明安公辖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建“贝子府”(今富裕县大泉子村)后,在今滨河乡驻地建立三分署。称为莽鼐宫,为管理
依克明安公东部牧地的行政机构,设有管事、蒙兵警察等。清末民初放荒清丈为依字1号井田,
划归拜泉县辖治。1 924年后莽鼐宫由汉人代管。1929年(民国18年)实行新的区划,莽鼐宫划
入克山县辖境。1935年(伪康德2年)隶属县城保第71甲,后为加强对乌裕尔河南岸地区统治,
在莽鼐宫设警察署管辖池家店(今双河乡)、莽鼐镇(今滨河乡驻地)、阎发村(今依安县新发乡)
等地。1938年(伪康德5年)以后称为莽鼐村。1946年后为莽鼐区,1949年改为滨河区,此后行
政区划虽有变更,滨河之名未改。

  六、双河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靠河南乡,南与拜泉县接壤。西连滨河乡,北隔乌裕尔河与克山镇相望。
境内丘陵漫岗起伏,形成2岭8沟,10眼清泉长年流水,北部沿河低洼沼泽。辖境面积134.61平
方公里,其中耕地110861亩,林地30818亩。草地6807亩,水面1943亩。人口16825人,其中农
业人口16296人。辖钢心、华心、五合、铁心、玉心、一心、合心、实心、良种场、联心、齐
心、助心12个村,46个自然屯,51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双河机关屯,北距县城9公里。

  七、河南乡

  位于县境南部。南以润津河为界与拜泉县相望,西与双河乡为邻,北隔乌裕尔河与河北乡
相望,东与克东县毗连。境内地形波状起伏,中部较高,南北两端较低,沿河地带平坦低洼。
辖区面积209.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 214亩,林地4.8万亩。草原4.9万亩。人口28 761人,
其中农业人口28 042人。辖学习、文化、振兴、太平、团结、东兴、胜利、联合、润河、仁
合、万发、永兴、永强、公政、公民、大河、二河、沿河、良种场19个村,81个自然屯。134
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学习村,西北距县城18公里。

  八、河北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靠克东县域,南隔乌裕尔河与河南乡相望,西同古北乡为邻,北临尖山
畜牧场与涌泉乡毗连。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属丘陵漫岗地带。辖境面积210.43平方公里,(不
含国营林尝牧场)。其中耕地192 980亩。人口29 923人,其中农业人口28 100人。辖新大、新
兴、新建、新联、新农、新发、新安、新成、新中、新启、新永新生、新民、新华、新胜、新
义16个村。68个自然屯,111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新大村,西南距县城10公里。

  齐北铁路郭家站设于境内新发村,该村附近有辽、金时代的古墓群,遗有石人、石羊、残
碑、石桌以及古钱、器皿等。

  九、向华乡

  位于县境中部。东邻涌泉乡,南与古北乡隔鳌龙沟相望,西南同西河乡毗邻,西北与部队
农场相连,北同北联镇交界。境内北部丘陵绵延,遍布柞、桦、杨等天然次生林,办有鹿尝蚕
尝参常南部地势平坦,水草丰盛。西部联放村耐火土储量较多,东部向阳村有少量褐煤储藏。
辖境面积118.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 897亩,林地23 255亩,草原8 000亩。人口16 296人,
其中农业人口15 794人。辖庆功、富强、新放、联兴、联放、爱林、上升、自立、治安、向阳、
先锋11个村,31个自然屯,33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庆功村,南距县城22公里。

  十、涌泉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靠河北乡、县畜牧尝克东建华农尝苏家店农场,南与古北乡同结村、
更新村接壤,西接向华乡、北联镇境,北与北联镇北合村毗连,东北同德都县南泉子村交界。
境内北高南低,丘陵起伏,山岗多居于中北部,遍布天然次生林。辖境面积131.8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110 277亩,林地23 190亩,草原19 335亩,沼泽地14 126亩。人口13 671人,其中
农业人口12 528人。辖拥政、勤劳、良种尝致富、繁荣、新政、均冲、永丰、勤俭、幸福10个
村,26个自然屯,43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勤劳村,南距县城20公里。

  十一、古北乡

  位于县境北部。南靠克山镇,西南与古城镇接壤,东接河北乡,北与向华、涌泉两乡为邻,
西同西河乡毗连。境内东高西低,地形波状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境东南部有九沟十八坡之
称,属典型丘陵漫岗区。辖境面积15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8 383亩,林地38 700亩,荒
坡草甸25 556亩。人口22 550人,其中农业人口22 086人。辖保安、保家、东北、跃进、龙泉、
东风、东胜、永胜、德庆、同结、更新、旭光、友好、护国14个村,54个自然屯,76个生产合
作社。乡驻地保安村,东南距县城9公里。

  十二、西河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南与依安县泰东乡毗邻,西靠西联乡,东、东北与古城镇、向华乡接壤,
北同西城镇辖地相连。境内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波状起伏。辖境面积194.75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201 381亩,林地36 862亩,水面、荒坡2 984亩。人口23 421人,其中农业人口22 756人。
辖和平、平原、联政、仁政、新人、造林、利民、保胜、中和、永安、东升、良种尝爱国、巨
河、西河、清政、仁里、联民18个村。48个自然屯,62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西河村,东南距
县城23公里。

  十三、西建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临北联镇,南与西城镇为邻,西、北与国营克山农场接壤。境内呈东
高西低,属丘陵漫岗地形。辖境面积138.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3 262亩,荒地、牧地2 393
亩。人口19 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8 925人。辖同生、同启、同乐、同权、同心、同庆、同安、
同胜、同荣、同建、良种场11个村。36个自然屯,58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同生村,东南距县
城40公里。

  十四、西联乡

  位于县境西部。东靠西河乡、西城镇,南与依安县接壤,西同讷河县毗连。北与发展乡为
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波状起伏。泰西河(宽沟子)即发源于境内六合村北,经由四合村
流入依安县上游水库。总面积166.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6 422亩,林地24 422亩,草原1 2
11亩。人口22 041人,其中农业人口21 381人。辖东合、六合、四合、三合、何公、新乐、新
喜、发家、西大、新富、大众、北大、北富、解放、良种场15个村,47个自然屯,62个生产合
作社。乡驻地何公村,东距县城62公里。

  十五、发展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东靠西城镇,南与西联乡毗连,西接讷河县境,北与克山农场为邻。辖
境总面积153.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2887亩,林地24760亩,草原、荒沟4011亩。人口21 653
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0 843人。辖革命、双胜、发展、巨胜、永利、长胜、平安、民乐、德发、
全胜、福胜、四座、民胜13个村。32个自然屯,43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革命村,东南距县城
55公里。

  十六、曙光乡

  位于县境北部。东与德都县接壤,南靠北联镇辖境。西同讷河县毗邻,西南与克山农尝西
建乡相接,北同北兴镇交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丘陵起伏,有2条河沟纵贯南北,汇流于讷
谟尔河。东部尖山盛产玄武岩。辖境面积174.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 824亩,林地9 584亩,
草原15 611亩,水面2 350亩。荒沟、荒坡18 802亩。人口22 247人,其中农业人口21 456人。
辖曙光、双泉、丰富、互助、富民、互利、庄河、富国、民权、良种场、太胜、兴华、靠山13
个村,44个自然屯,48个生产合作社。乡驻地曙光村,南距县城5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