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1958—1983年,全县农村在人民公社化的25年中,实现了土地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到1 983年末,全县集体所有链轨拖拉机7 46台,机引农具4 721台(件),轮式拖拉机776台,
大牲畜36 278匹(头),胶轮大车9 566台。大型农机具都是生产大队调用生产队的公积金或由
生产队向银行贷款购买的,全部归大队所有,以便为向大队核算过渡作准备。全县大队办农业
机械化投资5 000万元。而生产队欠银行的贷款1983年末为3 040万元。全县7.3万农户,户均
欠银行债务414元。从1958年到1983年,全县25年粮豆平均亩产90公斤,到家庭承包前的1982
年,全县粮豆亩产107公斤。比1949年亩产68公斤只提高39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广大农民纷纷要求改变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劳动“大帮哄”、分配“大锅饭”的作法,实行
联产承包。各级党组织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干部,不断清除“左”的影响,带领群众实行各
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克山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一番曲折过程。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有些同志认为
克山县机械化水平高,坚持“应搞社会主义大农业”、“大办机械化,以化促富”的主张,逐
步向大队核算过渡,而不应向后倒退。因此,到1983年以前,包产或包干到户一直被视为禁区。
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在农村中传达后,广大农民知道了中央的政策,敢于大胆要求包产到
户,推动各级干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春季,全县有398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
占生产队总数的30%。仍然坚持统一经营的生产队社员,继续强烈要求包产到户,形成以下促
上的局面。有些生产队在春耕播种后又分包青苗。到1983年末,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增至755个。
占生产队总数的56%。少数地方干部顶着不包,激起农民强烈不满,连续发生农民联名上访、
集体请愿现象。1983年末,县委对照中央文件检查,改变了指导思想,教育各级干部冲破“一
大二公”的思想束缚,带领群众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共中央又下发1号文件后。
县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克山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把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以上,采劝土
地分等、按户连片”的办法分包,改变了以前“见茬一条”的作法。使农户分包的耕地连片集
中,便于经营。1984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1 339个。占全县生产队总数
的99.2%。北联镇的黎明、建设2个大队到1985年在群众强烈要求下,也实行了家庭承包。全县
1 350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为适应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集体逐步把牲畜、车辆、农具变卖给农
户个人经营。1984年开始把大型拖拉机变卖给农户或联户经营,家庭经营的农机具占全县保有
量的99%。
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把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到社员家庭经营,仅仅改变了经营方式,而没有改变农村合作经济
的性质。把土地承包给家庭经营后,全县7.3万农户承包了土地,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生产的基
本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需要集体统一办理,为一家一
户提供服务。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生产大队、生产队体制,已不适应家庭经营的需要,迫切需
要在改革人民公社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层次。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1984
年,县委即组织调查组,到西河乡调查试点,研究统分结合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职能和
服务方法。在总结基层干部和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全县逐步发展起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
性服务组织,使集体统一经营层次不断完善。
(一) 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全县以自然屯为单位建立91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定章程,明确宗旨,建立社主任责任
制。其职能:一是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各农户承包合同及财务,收缴和管好提
留款;二是协调国家同农户的关系,把国家计划和定购任务。通过签定、检查、兑现合同形式
完成,协调各服务组织同农户的关系,协调农户之间的生产互助;三是对农户进行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重点组织好农机代耕和换工插犋,特别是为贫困户排忧解难,组织共同受益的农田
水利、造林等基本建设,发展新产业;四是管好集体资产,增加积累。
(二) 专业性服务组织
由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创办各类服务组织,到1985年初步形成5个体系。一是农机服
务体系,全县创办农机联合体588个,农机专业户1 207户,为农户代耕服务;二是畜牧业服务
体系,从县到村形成畜牧防疫、繁育改良网;三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县有农业中心,乡镇有
技术服务公司,全县有农业技术服务专业户551户,科技示范户1 300户;四是经营管理服务体
系,县、乡(镇)增设经营管理服务公司,229个村建立服务站,为村民委员会和农业合作社管
钱、用钱、记帐服务;五是合作基金服务体系,成立合作基金信用站111个,拥有流动资金151
万元,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克山县1 984年土地承包到户情况统计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