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
第二章 地方行政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
一、中华民国时期(1 91 5年3月至1 932年6月)
1915年(民国4年)3月。设讷东设治局,转又改称克山设治局。由设治员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当年7月改为县的建制,定为三等县,始设县公署。县公署设知事1名,科员2名,技士1名,
一等雇员1名。二等雇员1名,三等雇员4名。下设警察所、劝学所、商会、征收局。1916年,
县公署增设总务科,主管印信、机要、庶务、会计、文件核对和收发存档、编纂文牍与各项章
程,以及统计报表、报告县情、考核雇员、管理警务和教育等事宜;征收局负责征收租赋及验
契税务、办理农商注册、开发矿业等事项。1929年(民国18年)9月,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
事改称县长。下设公安、教育、实业、财政4个局;同时设有商会、农会、慈善会等。
克山县民国时期历任县知事、县长年表
(1915—1932年)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4991.jpg">
二、东北沦陷时期(1 932年6月至1945年1 0月)
1932年(伪大同元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定号大
同元年。日本侵略者为控制我国东北,在伪满实行军政分治。削弱地方政权,推行日本官吏制,
各级官吏中,日本官吏掌握实权;伪满的重大决策、重要机构设置、重要的人事安排变动等,
均由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决定。
是年6月7日,日军侵占克山,县政府改称县公署,设县长1人(由中国人担任)、参事官和
副参事官各1人(由日本人担任),以及承审、管狱等官吏。下没第一、第二:两科,第一科掌
管总务事项;第二科设财务局、实业局、教育局、公安局。1 933年(伪大同2年)7月,开始施
行暂行新县制。县公署设县长、参事官、副参事官、警务指挥官各1人。承审3人,以及管狱、
检验员等官吏。下设内务局、教育局和警务局,内务局设行政、财政、实业3股;教育局设学
务、礼教2股;警务局设督察、总务、行政、司法4股。并有警察分局、分所等派出机构。是
年8月12日。伪满民政部对各县发出训令重建县政。提出临时改组办法。据此办法,实行官吏
的正式委任令。县公署机构设总务科和内务、警务、财务、教育4局。按甲乙丙丁四级管理各
县,克山为甲级县,公布定员。从此,县政开始纳入殖民化轨道。同年12月,克山县公署改设
1科3局。据1 934年(伪康德元年)《克山县地方政况概要》记载:“本县现行之官制系遵照民
政部所发布之各县临时改组办法,于大同二年十二月实行设县长1人,承省长之指挥监督统括
全县行政,参事官1人。属官1人。辅助县长参划县政之机务,并设一科三局。计(即,编者注)
总务科、内务局、警务局、财务局。科置科长1人,局各置局长1人,统隶县政之下”。总务科
设庶务股、文书股、会计股,有官吏1 9人、夫役10人;内务局设行政股、实业股、教育股,
有官吏19人、夫役2人;警务局设警务股、司法股。有官吏19人、夫役2人;财务局设征收股、
理财股。有官吏18人、夫役1人。1937年(伪康德4年)1 2月1日。民政部又公布新县制,将日本
人担任的参事官改为副县长,并废自治县制。至此,日本侵略者确立了对县政权的统治。
1942年(伪康德9年)。将1科3局改为2会、5科、20股。即整备委员会、防卫委员会;行政
科、庶务科、财务科、实业科、警务科。行政科设保舰文教、民生、固兵、民籍4股;庶务科
设文书、人事、经理、庶务4股;财务科设理财、征收2股;实业科设畜产、建设、工商、开拓
、农林5股;警务科设刑书、经济保安、特务、警防、警务5股。此机构延续到1945年8月。
克山县东北沦陷时期历任县长、参事官年表
(1932—1945年)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01.jpg">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11.jpg">
三、解放战争时期(1 945年11月至1949年9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克山县伪政权随之解体。是年1]月16日,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
员会派尹之家等来克山建立地方政权,克山维持会宣告解散。1 1月21日正式成立克山县民主
政府,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实业科、公安局、司法处(1946年改称司法科)、
采购处、大众银行。1946年初,县政府接收北安电业局克山电业分局、邮政局、电报电话局,
成立克山县税务局。
1946年2月26日,县各界代表会议后,对县政府机构逐步进行调整。是年1 1月,原龙西分
局改为克山县贸易管理局,实业科改为建设科。1 947年4月,邮政局、电报电话局合并为克山
县邮电局,9月成立克山县气象所。1948年9月。成立克山县房产管理委员会。1 0月,司法科
改为人民法院,成立卫生科、工商科、粮食科、总务科。是年,建设科改为农建科(后改称农
业科)。1949年2月,设克山县专卖局。4月,克山县房产管理委员会改为房地产管理处。7月,
工商科分设为工业、商业两科。
克山县解放战争时期县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12.jpg">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21.jpg">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行政机构(1949年1O月至1985年12月)
1949年10月1日。成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同月。总务科并入秘书室,财、
粮两科合并为财粮科。工、商两科合并为工商科。11月1 6日,县政府改称克山县人民政府。
12月,县教育科改为文化教育科。同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黑龙江省克山县公司(简称粮食公
司)。
1950年3月。东北银行克山办事处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上半年成立县人民监察
委员会。8月,成立县人民政府交通科、计划科。10月,成立县企业公司,11月,县贸易公司
并入工商科。
1951年5月,成立县人民政府人事科。6月,计划科改为计划统计科,交通科改为公路科,
气象所改为气象站。11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劳动科。
1952年3月。成立县建筑公司。5月,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克山县支公司。7月,成立县
人民政府林业科。9月。成立县人民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
1953年1月。财粮科改为财政科。2月,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没办公室。4月,粮
食公司改为粮食科。8月。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财政经济委员会。
1954年2月。公路科改为交通科。6月,粮食科改为粮食局。8月,成立克山县手工业管理
科。11月,企业公司改为地方工业科。同年。成立专卖事业管理局。
1955年3月17日。克山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原县人民政府所属局、
处、科、室。除人事科称县人民委员会人事科、秘书室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外,其它各局、
处、科的名称前均不冠以人民委员会字样。直称克山县某某局、科等。同月,成立中国农业银
行克山县支行。4月,成立县人民检察院。撤销县人民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成立黑龙江省监察
厅派驻克山县监察组。7月,撤销财政经济委员会,改设计划委员会。9月,地方工业科改为工
业科,撤销手工业管理科,业务并入工业科,工商科改为商业科。
1956年1月,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简称手工业联社)。恢复手工业管理科。同月,
克山县人民委员会由原隶属于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改为隶属于嫩江地区行政公署。3月,重建
县劳动科(原撤销时间不详),成立县农产品采购科。4月,成立县人民广播站。5月,成立县体
育协会。7月,县商业科改称商业局。9月。文教科改称教育局,新设县文化科。10月。房地产
管理处和建筑公司合并为县建设科,成立县水利科和移民办公室,省监察厅派驻克山县监察组
改为黑龙江省监察厅克山县监察室。11月。农业科改为农业局,同时增设体育运动委员会。12
月,成立克山县法律顾问处(1 958年3月撤销)。
1957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克山县支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1 2月,成立县人
民来信来访接待室。同年。增设县服务局。
1958年2月。撤销手工业管理科和手工业联社,并入工业科,改称工业局。3月。水利科改
为水利局,文化科并入教育局。6月。气象站隶属县水利科。7月,撤销专卖事业管理局。8月,
成立了县科学院,建设科改为建设局。1 0月,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商业局、服务局合并为县
商业局。教育局、文化科合并为县文教局,财政科、税务局合并为县财政局,民政科、移民办
公室合并为县民政局,交通科改为县交通运输局。同月,成立畜牧局。撤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黑龙江省克山县支公司,业务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哈尔滨电业局克山营业所改为克
山县电业所。12月。成立物价科。计划统计科改为统计科。
1959年3月,撤销工业局,成立第一工业局和第二工业局。4月,撤销科学院,成立科学技
术委员会。增设县生活福利局。5月。统计科,计划委员会合并为计划统计委员会。人事科、
劳动科合并为人事劳动局,民政局、生活福利局合并为生活福利局。卫生科改称卫生局,林业
科改称林业局。6月,成立县档案馆。
1960年1月,第一工业局、第二工业局合并为工业局。成立农业机械局。2月,撤销生活福
利局,恢复民政局。撤销计划统计委员会。恢复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撤销人事劳动局,恢复
人事局、劳动局。物价科改为市场物价管理局。撤销文教局,恢复教育局和文化局。同年4月,
齐齐哈尔市与嫩江地区行署合并,克山县人民委员会隶属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
1961年4月,财政局改为财政科,恢复税务局。6月。卫生局改为卫生科。8月,文化局与
教育局合并为文教局,水利局和林业局合并为水林局。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合并为计划统计委
员会。9月,齐齐哈尔市与嫩江地区行署分设,克山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嫩江地区行署。10月,
恢复手工业管理局、手工业联社,县供销合作社联社从商业局分出。
1962年1月,成立县物资局。人事局改为人事监察局。撤销黑龙江省监察厅克山县监察室。
3月,畜牧局并入农业局。5月,劳动局与民政局合并为民政科。水林局改称林水科,农业局改
称农业科,商业局改称商业科,工业科与交通运输局合并为工业交通科。文教局改称文教科。
撤销科学技术委员会。7月。农业机械局改称农业机械科。8月,手工业管理局改称手工业管理
科。9月,撤销计划统计委员会,恢复计划委员会和统计科,撤销市场物价管理局。
1963年2月。成立物价委员会。3月,农业机械科改为农业机械管理站,撤销林水科,恢复
林业科、水利科,粮食局改称粮食科。6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半年,物资局改为物资
科。9月,恢复劳动科。
1964年4月。撤销工业交通科。恢复工业科、交通科。5月,建设局改为建设科,恢复中国
农业银行克山县支行。同年,计划委员会改称经济计划委员会。
1965年3月,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4月。增设广播事业管理科。农机站改为农业机械科。
11月,成立标准计量科,农业银行克山县支行并入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成立中国建设银行克
山县支行。12月,成立畜牧兽医总站。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直机关行政机构没有进行调整。
1967年4月3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三结合”的克山县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
化”领导,对县直机关党、政机构进行较大调整。6月26日。设立“五委一室”。即政治委员
会、生产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保卫委员会、武装委员会和办公室。粮食科改为粮食公司。
林业科改为林业总站,农机科改为农机总站。计量科改为计量所。撤销建设科,保留建筑公司。
撤销物资科,保留物资综合供应公司。撤销手工业管理科,保留手工业联社。撤销广播科,保
留广播站。供销社联合社、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保留原机构名称。9月,将“五委一室”改为
“八委一办”。即政治工作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保卫工作委员会、武装工作委员会、计
划财贸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文教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业交通工作委员会和革委会办
公室。所辖单位先后成立了革委会。
1968年7月,县革委精减县直机构,将“八委一办”改为3个组,即政治组、生产组、办事
组。10月,成立克山县革命委员会“五七”干校。将建设支行并入财税委员会。
1969年8月,成立战备办公室。12月。撤销邮电革委会。分别设立邮政局、电信局。
1 970年1月,县革委政治组改为政治部,恢复计划生育办公室。3月,县革委会进行机构
改革,生产组改为生产指挥部,办事组改为革委会办公室。恢复卫生科、文教科、水电科、粮
食科、工交科、计划统计科。成立财政金融科。商业和供销社联合社分开,成立商业科,供销
社联合社改为农副科。撤销民政劳动安置革委会,分别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民
政劳动科。恢复农业机械科。成立科学技术科。8月,恢复档案室。10月,成立农牧科。同年,
成立基本建设科。
1971年1月,撤销气象站革委会,恢复气象站。11月。农副科改为供销社联合社。同年,
农村电气化科改为电业局。
1972年1月,体育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改为体育运动委员会。2月。恢复交通科。3月,成立
工商行政管理科和财贸办公室。4月,恢复手工业管理科。6月。撤销农牧科,分别成立农业科、
畜牧科,恢复外贸科,成立了工业交通办公室和农林办公室。7月,恢复工业科。手工业管理
科改为第二工业科,计划生育办公室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10月。劳动民政分设,成立民政科
和劳动科。12月,撤销政治部,同时成立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档案室改为档案科,恢复档案
馆(科、馆合署)。同年,成立综合计划办公室,撤销工商行政管理科,业务并入综合计划办公
室,恢复物资科。
1973年1月,撤销保卫部,恢复公安局、法院、检察院。3月,恢复广播事业管理科,成立
政法办公室。4月,撤销财政金融科,恢复财政科、税务局。撤销科学技术科,成立科学技术
委员会。5月,撤销生产指挥部。成立农村工作部。6月,恢复人事科。7月。电信局、邮政局
合并为邮电局。9月,撤销水电科,恢复水利科。撤销政法办公室。10月,战备办公室改为人
民防空办公室。同年,成立文教卫生办公室,撤销综合计划办公室。恢复计划委员会和统计科。
1974年。恢复信访接待室。
1977年3月,成立土地管理办公室。4月,设第三工业科。1 2月,成立工农教育办公室。
同年,信访接待室改称信访科。
1978年6月。标准计量所改称标准计量管理科。
1979年4月,信访科改为信访办公室。6月,第三工业科改为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同月
再次单设农业银行。8月。恢复物价科。9月,改设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克山县支行(1975年从财
政科分出为嫩江支行办事处)。专卖管理所改为专卖事业管理局,基本建设科改为基本建设委
员会。10月。工商科改为工商行政管理局。12月,工业交通办公室改为经济委员会。
1980年1月,撤销文化教育科,分别设立文化科和教育科,计划生育委员会改为计划生育
办公室。3月,设气象科。4月,水产事业管理站定为科级单位。5月28日。克山县革命委员会
改为克山县人民政府,县革委办公室改为县政府办公室。同月,设公社经营管理科。6月28日,
组建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临时)。9月,成立了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1月,公社经营管理科
改为公社管理科。12月,工业科、第二工业科、交通科并入经济委员会。财贸办改为财政经济
委员会,成立司法科(下辖法律顾问处) 。
1981年4月,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克山县支公司。7月,成立县志办公室。11月,物价科
改为物价委员会。同年,知青办并入劳动科。
1982年初,设公证处。3月。撤销农林办公室,成立农业委员会。7月,农业区划办公室改
为农业生产规划办公室。12月。专卖事业管理局改为酒类专卖管理局。
1983年5月,交通科从经委分出。9月,成立审计局。10月,第二工业科从经委分出,改为
二轻工业科,恢复手工业联社(科、社合署),计划生育办公室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12月,撤
销农业委员会。同年,撤销文教卫生办公室。
1984年1月,将县政府直属的24个科分别改称为局。其中人事科改为人事监察局。2月,人
民公社企业管理局改为社队企业局,基本建设委员会改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3月,公社经
营管理科改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外贸科改为克山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4月,财政经济
委员会改为财贸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农情办公室,设编制委员会办公室。5月,社队企业局
改为乡镇企业管理局。6月。农业生产规划办公室改为农业区划办公室。7月,县志办改为史志
办。9月,工业科从经委分出。成立工业局。10月,城乡建设保护局改为建设委员会。工商银
行从人民银行分出。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克山县支行。12月,增设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1985年2月,成立克山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经济信息中心)。8月。设立党史办公室,与
县志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克山县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县政府领导人名录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61.jpg">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71.jpg">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81.jpg">
img src="http://www.zglz.gov.cn/qqhrz/ksxz/images/b5091.jpg">
页码>=4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