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
第五章 城乡 外驻单位
第一节 县城
甘南县县城甘南镇。位于县内西北部,居音河中游右岸。是全县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
东邻音河乡,南、北、西三面环接宏建乡。总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
镇区地处音河之滨。属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递降,城西属山前漫岗。
城东为一片开阔平原。海拔高度平均在160—180 米之间。土壤分布为暗棕壤和黑土。气候属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降水量430—450 毫米。无霜期在120—130天左
右。
甘南镇,旧名“二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招垦设治。甘井子荒务局于此勘定城
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甘井子巡防局,二站是巡防局所在地。隶属服畴社属辖地面。
民国初期隶属“龙江县甘井子佐治局”服畴社管境。民国5年(1916年)属“布西甘井子佐治
局”服畴社境。民国10年(1921年)改属第一保。民国15年(1926年)佐治局升格改衔“甘南
设治局”。局址二站正式改名“甘南镇”。民国17年(1928年)划为第一区。为区所在地。伪
大同2年(1933年)10月,设治局改县。甘南镇划为伪甘南县第一区。旋又改为第一保。下辖
15个甲。伪康德5 年(1938年)。施行街村制改为“甘南村”。为甘南村公所所在地。城内以
中心十字街(今明海路与繁荣路交叉口)分界。东北隅为永余屯、东南隅为荣治屯、西北隅为
利丰屯、西南隅为明和屯。
1945年12月民主政权建立,划为甘南县第一区(同称甘南区)。为一区政府所在地。全区
下辖9个屯,后改为伸个行政村;城内设“甘南镇”(村级)后析旨为“甘东”、“甘西”两
个镇。1948年合并为“甘南镇政府”(村级),隶属甘南区管辖。1951年10月30日改甘南镇人
民政府。1955年6月14日改甘南镇公所。隶属甘南区管辖。1955年12月2 日改为区级镇。归县
直辖。1956年3月撤区划乡实行小乡制。成立“甘南镇人民委员会”(乡级)。1958年9月实行
人民公社化,隶属红旗人民公社。1960年3月从红旗人民公社分出,正式建氍“甘南镇城镇人民
公社”。下设3个管理区(后改为生产大队)。" 个居民大院。3个生产大队是:“东郊”、
“中郊”、“西郊”大队。15个居民大院是:“红旗”、“东方红”、“粮食”、“猪宝”、
“幸福”、“建设”、“木龙”、“化工”、“巨宝”、“机械”、“交通”、“陶瓷”、
“草龙”、“铁牛”、“玲珑”大院,实行集体化统一食堂就餐。以食堂为中心实行生产、消
费、生活服务社会化。不久中央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居民大院被撤销,又恢复了街道组
织。1967年7月29日“文化大革命”中建立甘南镇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改甘南镇人
民政府。下辖5 个郊区村:东郊村、西郊村、中郊村、北郊村、东方红村。4个街道:东方红、
东风、红旗、立新街道委员会。到1985年底全镇有人口46985人。其中:农业人口5200人。民族:
主要为汉族。并有朝鲜、回族、满族、锡伯等几个少数民族。耕地面积13876亩。郊区村以种菜
为主粮菜兼种。中郊西郊两个村专门种植蔬菜供应城镇。夏秋蔬菜年产量达1151万斤。除供应
给本镇居民消费外。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外销。
甘南县城城区范围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公里。住宅面积达43万余平方米。其中:公房10
万余平方米,有3~5 层的楼房12座。二层楼房17座。私房33万余平方米。有二层的住宅楼7座。
人均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县城有主要道路13条。经6条街、纬7条街,总长27.3公里。其中
主要街道:文明大街、明海路为渣油铺装的路面。全长9.2延长公里,占城镇道路总长的33.7%。
其它均属砂石路面。主要街道都植有行道树。由杨柳、松、丁香、艚槭、黄槐等10多种乔灌木
组成。以外还有2 条较宽的城镇防护林带。共植树约7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达4—5%左右。城镇
内于1969年安装自来水。现已初步建成供水系统。日最大供水能力1272立方米,居民给水普及
率已达到7%。镇内尚无系统排水工程。仅繁荣路西街农贸市场北侧铺设地下排水管道816米,
只能解决个别单位的废水排水。县城供电,主要靠国家电网富拉尔基电厂梅甘高压输电线路送
电。有降压变电所一处。总配电干线13条,总长44.21延长公里。镇中文明大街设有高压钠路灯。
市话设备总容量600门,出局配线1千对,电缆13.1皮长公里,明线33.24杆公里,电报设备齐全,
电报可通达全国各地。县广播电视台居镇中。设有线广播;有82米高的电视塔与全套电视接收
差转设备。可转播中央、省、市电视台彩色电视节目。
甘南属非铁路沿线,县城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县际公路有:甘齐公路(甘南——齐齐哈
尔)110公里。龙甘公路(龙江——甘南)、甘富公路(甘南——富裕)、甘阿公路(甘南一
一阿荣旗)。县乡公路有:甘查公路(甘南——查哈阳)、甘巨公路(甘南——巨宝)、甘中
公路(甘南——中兴)、甘双公路(甘南一双河农场)等几大干线。
省、县属地方工业厂家主要都分布在县城内。省属企业有甘南柴油机厂1家。县属工业从
解放初期的铁、木、皮铺作坊,发展到有农机、橡胶、电机、水泵、工具、制酒、乳品、食品、
被服、鞋帽、编织、制革、建材等20多个行业。大小厂家50余户。主要工业产品有:1195型12
马力柴油机、四轮拖拉机、电动机、吹风机、活扳手、电线、水泥、白灰、鞋帽、胶鞋、皮鞋、
糖果品、白酒、奶粉、轻重革、食油、面粉等83类。
商业服务业有纺织、酉货、五金交电、药材、生产资料、饮食服务等批发零售商店、粮库、
农副土特产收购浅(站)、煤木、石油、建材物资供应部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各种集体商业、个体工商业户网点日益增多。便利居民,补充国家
市场,城镇一派繁荣。
1949年前,县城内仅有1 所小学。到1985年底已有小学7 所、中学5 所(包括宏建中学1所)、
技工学校1所、卫校(护士班)1所。在校学生1万人以上。此外。还有党校、各部门系统办的于
校等。镇内有县人民医院(附设传染病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镇卫生院、宏建乡卫
生院、商业职工医院等较大医疗单位7 处。拥有固定与活动病床280张。此外还有郊村卫生所与
私人诊所多处。文化艺术机关团体有县评剧团、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新华书店都驻在镇内。
镇内有电影院、工人文化宫、东方红剧场3 个较大影剧院,同时可容纳3000余人。另外有柴油
机厂职工俱乐部,主要对内为本厂服务。
县城北郊有音河自城北转东南绕城流过。省内有名的音河水库就座落在城北4公里处。水
库库区占地总面积44200 亩,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鱼、发展旅游事业综合性能的
水库。水库拦河大坝、进水闸、溢洪道、电站、库南浅水滩、天然游泳场、三不管钓鱼崖,是
有名的观光旅游胜地。音河水库旅游服务接待站,设有旅游餐厅、大小客车、轿车、商店、照
像服务部、游艺室、电视厅、瓣厅、电影放映室、各种游船等为旅游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