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貌

第二节 地貌



从地形状况看,县内总的地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呈节节递降的阶梯状地貌地形,坡度平均为
1/1000至1/2000,海拨为160至380米;西北丘陵起伏,南和东南是一片较平坦的开阔平原。属
境内复杂的地形地貌,是由于江河的切割和冲积,以及受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低
山丘陵、剥蚀高平原、嫩江西部冲积平原和阿音河谷冲积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区。

  一、低山丘陵

面积为97.1万亩,占县属面积的18.2%。按坡度的大小,本区又分为缓坡低山丘陵和陡坡
低山丘陵。

缓坡低山丘陵分布在西南部中兴乡境内,地势起伏较平缓,坡度较长,一般地形坡度3至5度。
本区海拔高程在200至380米之间。

陡坡低山丘陵分布在东北部的宝山乡北部,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一般在5 度以上,
山谷较明显,素有“山里”之称。山顶常有基岩裸露。

狼洞山位于宝山乡泉眼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山势东陡西缓,海拔为383米。主峰向
东蜿蜒0.5公里,向西1.5公里,南北3公里。青石为山,柞树为被,杂以零星榛柴、苕条及杂草。
山北坡有狼洞,是以得名。山中偶见灰蛇,黑点白腹,有毒;蛇最长者2米余。山的西南方有小
尖山子,西面有小蜡子山。山山相连,巍然可观。

四甲山位于中兴乡绿化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2.5公里。山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点海拔383
米。整个山体呈半裸状,光秃无树,夏季萌生牛毛草,不足蔽体;坡下有零星榛柴、杏树。禽
兽极少,偶有狐狸野兔出没;百灵、鹌鹑夏季才见。山北坡呈突起石梁,状如龟颈,南望山状
如龟背,故得四甲山之名。

尖山子位于宝山乡胜利村与泉眼村交界处,山势西高东低,绵伸3公里,周围多山丘谷壑。
主峰为海拔373米,连接以下两座山头,两山底部相连。山上植被茂盛,多为柞树,可以放蚕。
杂以苕条、山杏、榛树。山顶青石裸露,蜿蜒有肠道可达其顶。山不高而峻,有狼、狐、狍、
兔等野兽。中药材资源较多,有柴胡、芥梗、白显皮、苦参等。山顶有龙须柳(曲毛柳),可
移植庭院,衬花置景。

锅底山位于查哈阳乡双河村境内,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山之四周为漫岗丘陵,山势东
南西北走向,主峰在西北端,海拔高度为289米。与主峰相连,又有一山,略低,两山中间呈凹
形,状如锅底,因此得名。远望坡势匀缓,山顶以下皆可垦植耕作。植被为柞树、杂草等。

大脑袋山位于查哈阳乡北部边界,金界壕从山下通过。山势为西南东北走向,长1公里,宽
2公里,南低北高,自西南接连有数小丘,有村落在山坡下。正南有小脑袋山,东北坡有花山,
从东北坡直达主峰,海拔高度为312 米。隔龙门江与莫力达瓦旗属鸽子山相对。

二、剥蚀高平原

面积为157.4万亩,占县属面积的29.4%。主要分布在县内的北部和东北部,由东北向西南
长达120公里,宽约18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地势丘陵起伏,地形坡度大部分在3度以下,海拔高
程在180至200米之间。又因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不同,本区又分为丘陵状、垄岗状和孤丘状三
种地貌特征。

三、嫩江西部冲积平原

面积为124.7 万亩,占县属面积的23.4%。分布在县内东部的平阳、东阳、巨宝乡,受第
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嫩江河道不断西移,在嫩江和诺敏河及其支流的下游,由于地势平坦、
河床纵比降小,使其支流呈无尾河漫散于平原,形成了冲积平原,海拔高程在160至180米之
间。

四、阿音河谷冲积平原

面积为154.7万亩,占县属面积的29%。分布在县内中部的宝山、兴隆、音河乡南部;宏建、
长山乡东部和长吉岗乡、县种羊场。海拔高程在160至180米之问,地势低平。

   地 貌 分 区 简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