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统战工作

第八节 统战工作



1950年10月,县委在宣传部内设1 名干事,负责统战工作。12月,县委正式建立中共甘南
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是时统战部领导政协及工商联合会的工作。对各界人士
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贯彻民族、宗教等各项统战政策,执行对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教育、
改造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同
心协力做出贡献。1956年至1 957 年。县委统战部组织工商联和政协的各界爱国人士及其他统
战对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在2 年内学好3 门课程:《社会发展史》、《企业改革的基本知
识》、《当前政策及时事》。此期间,参加理论学习的53人,边文化补课边学理论的65人。共
118 人。1962年至1965年。教育内容为:学习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工商》刊
介绍的各方面的成就。具体进行“三个主义”(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966
年3 月,县委统战部组织各界人士33人。赴哈尔滨参观阶级教育、大寨典型单位、学习毛主
席著作3 个展览馆及哈尔滨电机厂、亚麻厂、人造化学纤维厂,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使他们受到
了社会主义教育,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够业出力。1970
年以来,县委召开一些重要会议。都把民族工作做为一项内容进行研究部署。多次号召全体
党员、干部要做党的民簇政策的宣传员,带头执行好民族政策。县委领导班子首先身体力行。
多次到少数民族村召开座谈会,征求少数民族的意见,解决他们政治上的待遇和生活方面的问
题。到19 85 年,县内先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67人,其中县委常委、委员各1 人,科级干部5
人。统战部门在加强对宗教活动管理的同时,结合县内实际。在宏建乡平安村设天主教联合活
动点,村党支部内设统战委员,并由政治可靠、在教徒中有威信的9 人组成爱国小组。使宗教
活动健康地发展。认真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是“三案”(冤、假、错)平反。“文化大
革命”中,全县统战对象立案审查的43人,经复查,全部予以平反;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全部予
以改正。二是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从164 名原工商业者中区分出“三小”(小商、小贩、小
手工业者)147 人。补发了股金97.84 万元。应领未领取定息的原工商业者,补发了定息。三
是落实起义、投城人员政策。对起义投城人员15人。颁发了《原国民党陆军起义、投城人员证
明书》;对被判刑的给予了经济补助。四是落实台属政策。县内去台人员8 人,其家属有1 人
在“文革”中被揪斗,予以平反;因台属关系被下放1 人。已恢复了公职。五是落实知识分子
政策。党外老知识分子4 4 人,4 人在“文革”中被揪斗予以平反;16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已有8 人被接收为中共党员,占18.1%;进各级领导班子25人,其中县团级2 人科级5 人、厂
级18人;1982年调资的有37人,占84%,其中调2 级的30人,占68.1%。六是落实党外人士政
策。到1983年,有74名政治上有威望的党外人士,得到了妥善安排,其中有3 人被选为县政协
副主席。有20人选为县政协常委;有3 人选为县人大常委会非驻会的兼职副主任。